☉何 婷
“造型·表现”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构图和观察的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提升审美感受和创造的能力。[1]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想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再击中肯綮,促使他们重点突破,让他们明确了解“造型·表现”的关键之处,并在自主创作时灵活运用各种创作方法,不再感到“难画”,而是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
绘画是对观察对象的再现,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帮助他们提升“造型·表现”创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事物的整体特点,再观察局部,最后再回到整体,这样的观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促使学生掌握高效的观察方法,在创作的时候也游刃有余。
在学生创作“好吃的水果”的时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看看这些水果静物以怎样的位置堆放在一起,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展开局部观察,看看每一种水果在形貌上具有什么独特之处。如有学生提出:“其实各种水果的形状都是若干几何图形组合起来的,比如,苹果是圆形的,梨子是椭圆形的,香蕉是月牙形的。所以我觉得在画之前要先掌握这些基本图形的画法。”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并让他们再从局部过渡到整体,看看水果组合在一起,其形状有什么变化。如有学生提出:“原本梨子是一个椭圆形的物体,但是由于它的一半被苹果遮挡住了,所以只剩下了一个半圆。”这样的观察能促使学生快速把握住水果的典型特点,提升他们的创作效果。
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更有效,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辅助观察的方法,如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总结事物各个部分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局部的过程中,用一两个简单的词汇进行总结并列出表格,这样能清晰地看到事物各部分的特点,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
“造型·表现”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常积累,如果学生无法在生活中搜集到各种绘画素材,他们在创作中也很难得到启迪并提升创作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既要观察自然景观,又要观察社会生活;既要进行静态观察,又要进行动态观察。这样能创设良好的情境,促使学生积累素材,提升创作水平。
以“好吃的水果”为例子,如果学生没有仔细观察,他们很难把握住这些水果的细节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长期观察的活动,可以和果农联系,组织他们定期参与到农业劳动中。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提升劳动意识,还能促使他们提升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每次观察的结果,看看水果的变化是什么。学生可以观察一下水果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颜色变化等,同时注意它们的细节。如:“大家仔细看一下梨子,上面有什么细节之处呢?”学生注意到:“梨子的表皮并不是纯黄色的,在梨子上有一个个小点。”“那么,在绘画的时候,大家也要将这种细节展现出来。”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观察动态场景:“大家看看果农在种植水果的时候,做了一些什么呢?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展开观察,并将观察所得融入到作品中。如有学生展现了水果上的露珠,认为这样能烘托出“好吃”,比较符合绘画的主题。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在了一起,他们能逐步意识到观察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态度有所改变后,教师还要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掌握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先远后近等方法。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观察方法,收集素材,在展开美术创作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激发灵感。
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画出动态造型,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有限,很难把握动态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椭圆”进行动态基本形的创作。因为椭圆比较灵活,而且可以随意变形,同时也容易画出更可爱的图画,小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绘制若干椭圆,对各种事物进行定位,再变形创作,这样就能让他们画出更有质感的作品。
在“人物与环境”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创作人物和创作动物有什么不同,是否也能用动态椭圆来辅助创作。学生认为:“虽然人和动物在形貌上不一样,但是如果粗略地看,就能发现人也是各种不同的椭圆组合而成的,所以我觉得也能用相同的方法来创作。”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安排他们展开自主创作。在创作房屋等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思考是否能用动态椭圆辅助法。如有学生先用椭圆画了人的头和身子,框定了人物出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补充上五官、头发等,并画出了肢体动作,展现出了动态美。在这样的拓展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认识到动态椭圆辅助法能用于创作各种不同的主题,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会结合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提高绘画效率。
除了动态椭圆以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动态线条来创作。学生还可以将动态线条和动态椭圆结合在一起展开创作。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找到动态规律,画出的作品也会更加灵活。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如何自主使用动态椭圆展开创作。
在小学美术创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创作规律,这是透视的重要内容。但是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表现能力也有限,对于透视的掌握也不够好。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大家采用色块加重阴影的方法,简化透视策略,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在学生创作“在快乐的节日里”时,教师引导大家先思考在节日里可能会出现哪些事物,学生提出可能会有彩旗、飘带、气球等东西。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伙伴在节日里召开庆祝大会”的内容展开创作,首先画出教室中的黑板、桌椅等各种物品,尝试在这些事物的侧面都加重阴影,再让学生思考这样做给人怎样的感觉。学生发现:“这样做感觉立体效果更好了,让人觉得此时仿佛正好有阳光照进了房间,让各种事物都有了阴影。”这样就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了透视的方法。教师继而又引导学生添加彩旗、飘带、气球等具有节日气氛的物品,并引导大家思考:“这些物品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那么你知道该如何使用色块加重阴影的方法制造出立体感吗?”就这样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促使他们自主展开深入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在利用色块加重阴影展开创作的时候,教师还要把握住机会,促使学生提升想象力。如在创作“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时,教师引导思考:“不同的生活物品有不同的形状,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如果光照的角度不一样,物体的影子也不一样,这一点大家是否清楚呢?”教师鼓励大家展开自主探究,尝试在不同的时间段观察生活日用品的影子,看看出现的形象是否不同。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大家展开创作:“大家在围绕生活日用品展开联想的时候,也可以将它们的影子考虑在里面,思考能否合理组合,创造出更有趣的作品。”这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促使他们将观察所得和创造思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灵活地使用透视原理展开创作,从而画出别出心裁的作品。最后教师又让大家展开互动交流,看看谁对透视的理解更深刻。
素描和速写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出线条流畅、构图饱满的作品,而且还要让他们大胆运用铅笔辅助设计,创造出丰满的造型。[2]利用铅笔辅助设计时,学生可以在画错的时候加以修改,有了新的创意也可以及时擦掉原先的设计图,补充新的内容,直到创作出更完美的作品为止。这样能促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创作习惯,让他们积极思考。
当学生创作“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时候,教师引导大家运用铅笔辅助创作:“大家可以先用铅笔展开创作,在观察自行车的基础上画出它的特点。如果画错了,也没有关系,大家可以擦掉重新画。”这样,学生的绘画就更为大胆。如有学生一开始的时候认为自行车的轮子都是圆的,所以也画了圆形的轮子。但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他发现自己的观察不够仔细,此时自行车的一个轮子是歪斜的,所以看上去应该是椭圆形的。于是该学生便修改了原有的作品。这样的创作经历也告诉该学生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要急于求成。
在“自行车局部写生”时,学生以模仿为主,但是在“我设计的船”的创作时,他们则以自主创作为主。教师首先给大家展示了各种不同形貌的船,引导其进行总结,说说船一般由哪些不同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在了解了船的基本形状之后,大家觉得自己有哪些不同的创意呢,如果要你设计的话,你会如何构思呢?”学生尝试用铅笔展开辅助创作,画出不同形貌的船。如有学生一开始设计了一个高耸入云的船体,但是在思考后他认为这样的船如果遇到风浪的话,容易翻船,虽然壮观雄伟,但却不够实用,于是他便擦掉了船体上半部分,并加以修改。教师安排大家进行互动交流,说说对方作品的问题是什么,尝试擦掉相关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创意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通过不断试错的方式找到了更好的艺术呈现形式,创造力有所提升。
利用铅笔辅助设计能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创作,即使画错也能擦掉修改。这样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在创作的时候也会更为大胆,而且他们还能结合已有的创作内容进行提炼和修改,直到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为止。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让他们用铅笔思考,敢于动笔,敢于创造不成熟的艺术形象。
在教授“造型·表现”的时候,一些教师会按照油画、写生、水墨画等各种不同的绘画类型进行教授,这样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呆板,创造力也无法得以提升。如果能让学生更自由地展开创作,尝试将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工具、方法都融合在一起,那么他们就能融会贯通,而且也能激发创新能力。
在学生创作“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的时候,教师不仅让他们在造型上动脑筋,思考如何让生活日用品展现出全新的造型,而且还鼓励大家运用水墨颜料、油画颜料等各种不同的材料,思考如何能将多种不同的技术都融入创作中。这样就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如有学生想象澡盆就是一片大海,而漂浮在上面的肥皂盒就好像是一叶孤舟,在水中沉浮的毛巾则变成了一条鱼,他认为用水墨画能展现出大海的流动感,而毛巾给人的感觉是毛毛的、比较厚重,所以他选择用油画颜料进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看看彼此有什么启迪。如,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将桌椅想象成人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单纯用素描的方式,感觉不够可爱,如果能用卡通画的形式展现桌椅,我觉得更符合作品的创意。”还有学生提出:“地毯毛茸茸的,用油画的方式来呈现比较好。”学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思路也更为开阔,他们“造型·表现”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并没有限定学生创作方法,而是让大家根据创作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自由选择,如果表现效果很好,学生完全可以将油画、写生、水墨画等不同的创作形式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具一格的创意。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多元化设计,让表现形式更丰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切中肯綮,找到学生在学习“造型·表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法逐一分解难点,展开语言指导。这样,学生能逐步分析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法、材料、表现等各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先学会“如何看”,再思考如何将自己看到的事物用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创作规律,提升绘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