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022-11-19 20:17
读与写 2022年33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小学生

李 敏

(江苏省如皋泗阳相文路实验小学 江苏 泗阳 223700)

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尽管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但形象思维却十分出色,这就为想象能力的培养开启了一扇大门。然而,想象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为基础,这些方面小学生又是相对缺乏的,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启发。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文字更加灵性,作文内容更加生动;而缺乏想象力写出的作文,往往空洞乏味,千篇一律,缺少新意。对于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想象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为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培养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总是离不开人类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又以写作难度最大。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量与生活经验固然对于写作十分重要,但想象力同样是与写作水平密切相关的因素。丰富的想象力会为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庞大、丰富、精彩的世界,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正是因为想象力的特别性与重要性,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才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1 想象能力可以激发写作动机。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儿童的内心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正因如此,老师才应把握好儿童这一重要的成长阶段,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去引导、启发想象力。很多情况下,学生感到写作困难,无话可写,并不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经验和感悟,而是由于想象能力的匮乏。培养想象力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下笔难”的问题,激发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叙事类作文的写作中,想象力会为学生构建清晰、精彩的叙事脉络,为学生提供独立完成写作的素材,以弥补经验、阅历、知识的不足。在想象力的支撑下,学生的思维宽度与广度会不断的拓展,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在发展着想象能力。

1.2 想象能力可以促进个性化写作。写作是一种用文字描述生活、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方式。个性化写作指的是在长期的写作练习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写作风格。但对于刚开始接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还不能进行个性化写作,通常是先模仿优秀作家的遣词造句与文风。写作风格的培养除了与阅读量、写作能力、写作经验等因素有关之外,同样离不开想象能力,正是丰富的、极具个性化的想象力成就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只属于自己的想象,把这种想象运用到写作中,落实到文字上,就能潜移默化的培养个性化写作,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

1.3 想象能力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是对学生语文水平、文学素养的综合性考察,通过学生的文章,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成语、词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文章结构和脉络的把握。写作水平的提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积累与练习,并在持之以恒的写作中总结经验。如果说,知识夯实了写作的基础,经验为写作提供了素材,那么想象能力,便为写作添上了一笔亮丽的色彩,让文章更加生动,让文字充满灵性,就像海子的诗中,把月亮比作黑夜的心脏。写作来源于生活,但又并不是完全等同于生活,学生立足于生活去写作,然后把想象力注入到生活中,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充满情趣。对于生活经验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如果仅依赖于生活来写作,则很容易面临素材匮乏的困境,但想象力却是无限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的素材,让写作灵感永不枯竭。

1.4 想象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从生活中取材,是进行文字创作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启发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把生活中平凡的人与事写进作文,让文字成为记录生活的“照相机”。但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因此写出的作文难免平铺直叙,缺乏生动,如同“流水账”一般叙述一件事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想象力的不足。在想象力的支撑下,即使是平平无奇的素材也会充满生命力,比如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描写原本没有生命的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用想象力来弥补观察能力的不足。

2.小学作文写作的问题分析

想象能力的培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思维特点,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位,同时也是影响写作水平的因素之一。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想象力无论是对于阅读理解,还是写作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部分老师仍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禁锢,过分的看重成绩,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方法,更倾向于教授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甚至给学生通用的“写作模板”。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按部就班、无过失的完成一篇作文,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始终感到“写作难”的主要原因。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即使是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学生也很难掌握,写出的作文自然毫无新意,缺乏真情实感。而且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对很多事情难以感同身受,即使是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因为词汇量的限制而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来。以上都是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常见原因。但是在作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本身的局限性,也没有及时总结学生的写作问题,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教授写作方法。老师本身对作文教学缺乏重视程度,认为写作是年龄、心理成长到一定阶段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不需要刻意的训练。除了必要的教学任务之外,甚至不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写作,更没有考虑到想象能力对写作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儿童时期培养想象能力的巨大潜力。

3.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

3.1 联系日常生活,培养想象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作文教学中同样如此,不仅要立足于生活写作,而且文章的内涵、思想和精神又要高于生活。首先,想象力并不是凭空生出的,仍然要以生活为基础,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否则,想象变成了无源之水的空想。比如,穿上洁白连衣裙的女生,往往会把自己想象成童话里的公主。可以把这个想象写进作文,投入自己的感情,表达对公主生活的向往。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小事,从事件本身引发想象,然后再以想象为基础,展开事件的写作。现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基本上每个学期都有单元习作,主题就是想象作文的写作。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某个事物的局部特点着手,以点带面,将事物的突出特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学生每周有五天的时间需要在学校度过,周末还要参加绘画班、舞蹈班等,学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很多学生都渴望拥有一天真正属于自己的假期。在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我真想有一个星期八”为主题创作一篇作为,为学生提供“星期八”这个可供想象的素材,让学生的想象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而不是毫无根据的空想,在想象力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2 营造情境与想象的氛围。儿童充满了极强的好奇心,但如果没有老师的科学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就会始终处于“好奇心”这一层次,无法把好奇心转化为想象力,这也是很多学生写作困难,用词死板,内容空洞的原因所在。好奇心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但想象力却需要后天的引导与培养,如果没有经过想象力的锻炼,学生很难把自己的好奇心迁移到想象的世界中,不仅感到无从可写,甚至还感到无从可想。课堂是学生学习写作、练习写作的主要场所,这需要老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营造想象的情境,通过引导、启发,带领学生开启想象的大门,培养学生有意识想象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想象体系。当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提高时,老师应该把想象的主动性交到学生手中,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想象的来源,在和谐、自由、轻松的交谈氛围中减轻学生的压力,解放学生的思想,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翱翔的翅膀。比如,在《鲁宾逊漂流记》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取书中的一段情节,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你是鲁滨逊,接下来会怎样做?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想象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故事情节交流之前,先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经历。通过学生的想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发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同时也为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3.3 合理利用互联网,丰富写作内容。如今,计算机与互联网不仅只是娱乐休闲的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搜集互联网资源,可以丰富有限的教材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让教学手段变得多元化,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教学中,要想进行拓展教学,通常需要去图书馆借阅资料,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和老师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搜集所需的资料,借助丰富多彩的互联网资源激发想象力,拓宽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参考搜集到的互联网资料,对喜欢的作品进行模仿写作,借鉴其他优秀作家的写作思路,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分享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联网上看到的新颖的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某个地区的景色进行描写,鉴于小学生的阅历有限,老师可为学生播放全国各地的风景视频,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当学生选定写作内容之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写作内容相关的资料,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作,让作文更具有想象力,让文章内容更加饱满和充实。

3.4 丰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写作联想。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只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阅读量的积累。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学生可以了解更多、更优秀的写作手法,通过深入思考写作主题,分析作者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方法。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的留白,让学生在填补阅读材料后,立足于阅读材料展开想象。比如,以“我的母亲”为主题进行写作,尽管对于母亲的爱与生俱来,学生也知道母爱是伟大的、深厚的,但是以小学生的年龄,还不足以对母爱有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所以在记录母亲的作文中,往往因缺乏真情实感而写成“流水账”,只记录与母亲相关的事情,但并没有体现出母亲的爱。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写作联想,以弥补情感表达不足的缺陷。在《母亲那根针》的拓展阅读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是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母爱的?尽管这并不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问题,但学生在思考之后,老师可以紧接着让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细节,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着母亲怎样的情感?或者通过“换位思考”,把自己代入母亲的角色,体会母亲的爱。在进行写作联想之后,再回到“我的母亲”的写作中,学生就能充分调动之前的联想,丰富文章情感。

3.5 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量。小学是接触写作的初始阶段,在长期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最初开始写作时,往往感到知识的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而且制约了想象能力的发展。知识量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潜移默化的伴随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科学的引导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积累素材,为想象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老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阅读能力为学生提供“书单”,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汲取知识,积累写作经验,学习写作技巧,让知识成为想象力的翅膀。同时,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辨,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写作内容都需要依赖于想象力,应该根据具体的写作主题、写作目的来决定是否需要展开想象。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将看到的景色、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内化为写作素材,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在日后的写作中对素材进行适当加工,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阅历、思维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而言,要想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为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想象的分为,设计想象的情境,提供想象的平台,在生活、想象、作文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帮助学生为平淡的事件、平凡的经历镀上一层想象的色彩,然后付诸笔尖,为作文内容注入想象的力量。课堂之外,老师还应为学生推荐有助于激发想象力的课外读物,比如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在持之以恒的积累中,实现想象能力与写作水平的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小学生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想象力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是小学生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