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健
(江苏省泗洪县山河路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初中物理是初中教育阶段中的重难点,想要理解与掌握,不仅需要本身头脑所具备的逻辑与思维能力,还需要对于物理这一学科在生活实际所存在的意义的思考。但是,许多学生都对初中物理学习的理解与认知较为片面,对于放在生活情境中的物理也难以联想,导致理解上不过关,对于题型的答法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着上述的弊端,以学生为发展学习的主体,进一步要求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
1.1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初中物理的理论化成分偏重,作为重点部分的机械运动、声、色、力、光等知识点虽然大多为生活实际,但深入的部分却晦涩难懂,常常是直接扰乱学生对于知识点本身的理解。因此,生活化情境的教学就是从简易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能举一反三的万能原理为基础,进一步解释初中物理的知识难点。在更好的改善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还能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不限于课本上枯燥的理论逻辑的圆圈里,而是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转换到物理问题上,激发着自身探究的欲望以及学习的兴趣。
1.2 帮助学生降低物理学习难度。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初中教学阶段,物理属于一门抽象且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但是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将生活元素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利用生活背景来帮助学生解读物理知识,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生活化,情感和生活经验在学生脑海中将会生成以生活元素为基础的辅助记忆内容,以此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建立学习信心。
1.3 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开拓学习思维,对物理知识拥有一定的思维见解,并且可以初步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生活化教学,刚好符合这一教学改革发展的目标,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范围,真正让学生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个人实际生活。
在当前教学中,广大物理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生化教学对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生物化教学设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落实生活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几点生活化教学应用原则。
2.1 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教学是由诸多生活化情境所共同构建而成的因此在生活教学中也应当注重生活性的创设,从课堂教学来看,具体教学活动就是要求课堂内容需要贴近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个人生活感悟来解读物理知识,从而深入学习,并且掌握物理知识对于现实生活的实际价值,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探索和学习欲望。
2.2 生活化教学必须要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索意义。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社会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物理是一门极具探索意义的学科,目前在物理学界内,仍然存在大量并未得到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广大研究工作者进行探索和思考,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来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是不足以支撑学生发展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加以探索,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够结合生活案例,扩充自身知识体系,并且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3 生活化教学必须要满足真实性原则。为了保证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带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对生活化教学,拥有更高的认同感。学生与教师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知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教师所选择的生活化案例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一致,才能够让学生处于生活状态下去学习感知物理知识。
3.1 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合。物理的核心,在于世界所看不见、看得见的东西之中的活动原理。因此,世界上那些我们能碰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的发生与构成,都离不开物理。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点时,要着重与生活实际相连,达到与生活的紧密联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来让学生举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正是以自主理解的原理来发掘生活实际相连的现象,也是在这一思考过程中达到了与知识与生活相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和故事,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教学阶段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所以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究物理知识,为了落实生活化教育原则,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并未意识到的物理现象进行解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和事物的独特魅力,就可以将初中物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具有趣味性。
例如,在物理教师教授“浮力”这一知识点里,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哪些现象会需要浮力,学生可以答游泳的时候需要以浮力托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力,也让他在回答的时候加深了对浮力具象化的理解,从而带动全班也加深了理解。
再例如在物态变化章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常能够遇到的事件进行探讨。可以首先小学生提出生活化问题如:“我们将一杯热水和一杯凉水同时放在冰箱中,那么是热水先结冰还是凉水先结冰?”学生受到传统生活经验的影响,将会得出凉水先结冰的学习成果,此时教室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实际录像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在冰箱中热水会先结冰这样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知,所以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好奇心。随后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冷却过程,主要发生于液体的表面,而内部的对流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在冰箱中热水会优先结冰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化探究就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思维,加深学习印象。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比如“融化”“凝固”这些知识点的物理现象,可以举例如吃雪糕、结冰、积雪融化等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来对待实际生活事件和案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习的激情。
3.2 构建生活化情境的实验。物理强调实验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平时的基础知识点教课中,不仅要解释基本原理,也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实验来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体验物理学的魅力。任何物理知识都源自于物理的实验探究,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却忽略了物理知识的探究来源,所以学生无法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研究过程,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中的理论中,缺乏知识的具体形成结构。因此要重视实验教学,最好能够在生活情境下来构建实验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够经历的事物来完成物理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拥有更强的探索乐趣,了解物理的巨大魅力。
在教授“电压”这一知识点里,教师可以展示可调控的电压表,甚至可以与一个小型灯泡相连,在教授的过程中也可以点拨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直观的理解与感受。又或者在教授杠杆原理的知识点中,让学生们做一个杠杆原理的小实验,教师可以给学生每人发一个小玻璃瓶,要求他们用现在手头上有的工具来撬开瓶盖。通过对工具的选择以及对撬开瓶盖所利用的角度和力度,学生在操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更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化情境的实验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了一起,更能增添物理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的魅力。
在实验自制电池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电池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两个电极和一个被称为电解液的化学药品阶段,学生对于电池结构的实际作用认知程度不足,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事物来代替电池,制作出一个水果电池,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准备一个柠檬铁钉和铜线,随后按照电池结构将柠檬汁作为电解液,铁钉和铜线作为电机,从而尝试完成电池的制作,并且让学生将线路连接在灯泡上,点亮小灯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神奇之处在不断的自主实践中,将物理知识进行升华。
3.3 生活化物理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中物理基础首先是学生为初中生开设的具有生活和实践特点的课程。在初中对学生开展物理学科教学既可以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认识生活事物的观念,还能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教师和学校越来越意识到体育教师在解决初中生问题方面的需求。这种组合通过将物理知识结合到探索中来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掌握物理知识的魅力,轻松运用物理知识和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运用教学技能,适当组织面向生活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主自由选择作业,研究物理问题并自己解决。您可以尝试在下一课中教给学生的知识。例如,当老师展示物理知识来评估物体的强度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防水纸然后,教师可以将物体放在船上并评估对学生的作用力变化。最后,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前总结和解释学生的实际行为,然后教师可以检查和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介绍该教学课所教的物理。这类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布置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初中阶段的学生,除了有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还有实际探究的行动力。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物理知识的理解,往往会在课后留出大量的理论型作业,学生在重复的作业中反复练习提高考试能力,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自主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面层次。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物理教师在基础知识点的夯实阶段中,融入具有实践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着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更能理解物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布置“制作一个可以体现二力平衡的小工具”,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二力才能达到平衡,巩固了力的基本知识点;在学习“凸透镜凹透镜”的知识点里,教师可以布置“使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凹凸透镜”为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于光这一节课的理解。物理需要实践,实践出真知,都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才能慢慢体会的东西。这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提升他们在学习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了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
除此以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改变课堂练习手段,而是带领学生来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物理知识的解读方案和学习方法。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没寻找光的折射与反射并且在生活中去验证教师讲解的内容。还可以给予学生实验器具让学生使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自己制作望远镜,同时为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同学说如果想要做一个更高倍数的望远镜,应该怎么设计望远镜的结构。”引导学生基于教学内容来探索全新的知识,并且在学习中突破课本,自己打造一个新的作品和事物,就能过满足学生的创作畅享欲望,为学生带来满足成就感。
物理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更是解析整个世界原理的重要学科。物理老师在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不断的尝试教学上的方法创新,改善自己的教学观念,营造更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助力学生的物理学习发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体会物理所具有的乐趣,也为他们日后物理的学习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