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萍
在新课程改革下,运算能力依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开展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计算能力影响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不少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因粗心大意而失误。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本文将从“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科学开展巩固训练”“强化课程个性教学”“引入算理讲解”“注重口算教学”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算能力越来越不被人所重视,但实际上计算技能是与思维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数学能力。同时,重视运算能力并不意味着追求计算的偏、难、繁、旧,而是一种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小学阶段有效地发展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仅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初步计算是最重要的。因为初步计算如果出现错误,学生进行验算的时候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会难以将错误发现。所以,初步计算的正确率是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联系的[1]。但是,通过统计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进行初算的时候会出现较高的错误率。也就是说,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高。
例如,在进行一些习题运算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掉入出题者设下的陷阱中。如12÷(1/2),1÷1%,7.8÷0.38等 式 子 看 起来特别简单,感觉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答案,但实际上,在初步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会把12÷(1/2)中的除号看作是乘号,尝试进行简算。在变号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导致学生的初算错误率较高,对验算造成了影响。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小问题,学生本身的心理压力太大,在计算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验算的目的是检查,是为了提高正确率。但是,很多学生觉得验算是没有必要的,在验算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偷懒,有时候是看一眼差不多对了就不管了,有的时候是间隔一两道题验算一次。虽然从学生的视角上来看验算次数变少可以为学生节省一些时间,但是验算次数少的话会在不经意间加大错误率。
例如,在解“一个数的20%是15,这个数字的2/3是多少呢?”这类题的时候,学生常常会基于题目列出这样的算式:20%x=15,虽然这样的算式看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对学生的细心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即便学生在初步计算的时候出现了错误,那么通过验算也可以发现错误的,进行改正的。但是,很多学生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一遍可以算对,所以不会进行验算,在潜移默化中计算错误率就增加了,习题运算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虽然验算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常常可以将答案的正确率提高。所以,教师需要基于现状进行验算教学,要对学生的验算能力、习惯进行培养,要想办法把计算正确率提高。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参与到课程之中。同时,在确定和定位教学目标时,除了要多关注中间水平的受教群体,还要适当地关注少数学生群体,做到满足多数学生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通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够从方法以及思维上得到充足的提升[2]。
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设定好教学目标,首先最为基础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把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同时能够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等内容进行口算。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尝试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通过感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积累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观察,并让学生通过看图来说一说得到的信息:王叔叔在超市买了3箱牛奶,每箱20瓶。再和学生一起尝试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并讨论需要怎样进行思考,如何列式。教师再板书“20×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算法。教师还可以拓展计算难度,增加题目条件,如若牛奶每瓶价格是3元,则王叔叔需要花多少钱?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列示计算。前一个步骤已经得出牛奶有60瓶,每瓶3元,则需付60×3=180元。
正所谓“熟能生巧”,历史经验表明,在对运算原理、计算技巧的掌握过程中,要想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仅仅靠短时间的计算及学习是不够的。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定量的计算训练。这是需要且必要的。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算法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清晰了解。
例如,在对计算的基础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出示6个玩具,让学生以两个为一组的形式摆放起来,问“一共可以摆出几组?”学生通过交流后,再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发现可以摆出三组,用算式来进行表达,即6÷2=3(组)。接着,学生再放入一个玩具,学生就会发现:多出了一个玩具,教师就可以板书表示方法:7÷2=3(组)……1(个)。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算式中的“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内容。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除了要布置与“有余数的除法”有关的计算以外,还可以适当地添加除法、乘法的内容,帮助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和“除法”区别的同时进行巩固训练。
教师在进行基础内容的教学后,还可以适当地通过提问、训练、检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优化教学,进行课程辅导和内容设计,让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足的学习体验,有效避免了出现遗留问题影响后续的学习。另外,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对错误进行仔细分析,查找错误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辅导[3]。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内容时,在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进行活动环节:在黑板上写出六道计算题,如“215×32”“333×12”“123×23”等,选择六名同学上台来进行计算。在学生计算完毕后,教师可以再挑选六名学生上台来进行批改,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对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进行判断。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进制错误”“数字未列齐”等状况,导致计算过程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总结,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另外,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于一些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重点关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如“在计算时,要注意末尾要对齐”。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个性化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算理指的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相应的算理,就可以对学生的计算思维方式、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解题。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该通过对算理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对数学算理有一个清楚认识。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明确的算理规则,更有助于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将这种算理的知识理念融入对数学的运算过程中[4]。
例如,大部分小学生只知道这样的知识点:个位数与个位数可以进行相加减,十位数可以和十位数进行相加减,最后把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将计算规则总结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发现加减法的算理,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规则、规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把题目中的数字按照相同数位进行对齐,列出一定的竖式,从个位开始加起,如果满十了可以向前进一位。”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对算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将算数的规则、规律掌握,可以将相应的计算方法总结出来,可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算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运算过程中每一个具体的思维方法和计算的步骤,久而久之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之下,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算理过程有一个更加清晰与深刻的认识,从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大的帮助。
口算有一个别称,叫做心算。但是,很多学生认为,口算只要能快速地说出答案就行,对不对并不重要。但其实,口算并不只是在追求速度,更追求答案的准确性。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大大地节约学生的计算时间,可以为学生答案的正确率提供保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5]。
首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要急着对知识进行教授,可以抽出其中的三五分钟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培养。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几道简单的数学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几秒钟说出一题的答案,如果谁能够在这几分钟里做对90%的题目,就可以获得一份小礼品。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培养、锻炼。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赛规则是这样的,一共有30道口算题,学生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进行口算,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将口算的方法、技巧掌握。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背诵乘法口诀表,可以让学生将特殊的算式背诵下来。如,25×4=100,125×8=1000等。通过记忆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在遇到相关式子的时候快速得出答案。与此同时,学生的口算速度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可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提高,可以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通过科学开展巩固训练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通过强化课程个性教学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通过算理讲解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通过口算培养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不过,教师要知道,培养小学生数学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信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提高自身计算的正确率,才能让小学生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计算潜能,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科学开展巩固训练以及强化课程个性教学等手段,充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他们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