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瑜
在我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注重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解题,而忽视了学生审题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真正得到深化。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审题技巧、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读题既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一个基础性因素,也是关键性因素,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才能够为进一步解题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是因为他们的识字数量相对较少,二是因为他们在审题过程中不够专心,一道题中存在两个问题,但是多数学生就只看到一个问题,所以老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规范性的阅读和领会[1]。
通过读题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而确保其在读题过程中不添字、漏词、断句等。例如部编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就有这样一道题:“二(1)班共有27 幅画,二(2)班共有36 幅画,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幅画?已经贴好了41 幅,还剩多少幅没贴好?”在学生解答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学会读题目,读完以后询问学生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用简练明确的方法和语言给学生讲解题意,尽量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题目中的重点信息让学生重读,进而给予学生提醒。之后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并指出问题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2]。
学生在分析题意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伴随着思维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大多数都是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题技巧,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掌握并学会有序地分析题意。例如部编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有这样两道题:(1)每个花瓶里插3 枝花,4 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2)有12 枝花平均插到4 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不仔细,第一道题利用乘法,3×4=12(朵),第二题也用乘法,12×4=28(朵),造成了计算错误。
所以,对一个相近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去思考,从而使学生在他们的大脑中明确题意,学生才会正确地去解题。慢慢地,学生就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题目,用数学思维寻找有用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审题能力。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对比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只有对比,才会发现差别。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对比性的训练,比如同一类的题型,其条件与问题不一样;或者不同类型的题目,其数字与符号会有一定的类似,将它们归纳到一起,进行对比训练,使得学生在对比训练中能够理解题目的多变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审题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3]。
例如,部编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根据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几道练习题目:(1)马路边栽了25 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银杏树?(2)6 路公共汽车路线全长12km,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都是1km,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3)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m 种一棵,一共种了36 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虽然这三个题目不同,但是也存在相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去解答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审题能力也会得到强化[4]。
小学生大多思维比较简单,只看题目,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题意,解答题目也受到了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多动手,在学生阅读题目时,对其中的关键词可以用一些波浪线或者圆圈等作为记号,突出题目中的重点字进而提醒学生要予以重视。例如部编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有这样一道题:我们班一共有20 个人,有14 个人在捉迷藏,外面有6 个人,藏起来几个人?14-6=8(人),很多学生都会算出14 人,由于他们在审题过程中没有审到题目的要领将一些关键字给忽略了,或者是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
针对此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地找出关键字,并将其中的一些字用符号圈出,同时为他们讲解“增加到、减少了、减少到、提高了、提升到”这些带有迷惑性的关键字,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字圈一圈,以此来严格地提醒和指导学生一定要对其引起格外的注意,进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提升其解题的正确性[5]。
审题在实践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处理以及再输出,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对一些数学语言的简练与抽象图形无法充分理解,从而加大了审题的难度。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题意,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多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出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尝试,才会有更深的感触,理解才会更加透彻,做题才会顺畅。
例如部编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中,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剪开,你会发现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折一折,在折纸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更容易了解题意,在自己动手折纸完成之后,有的学生会说是一个正方形,有的学生会说是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学生在折纸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正确进行思考,在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6]。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到情境示意图中数一数。正确的数数既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也是很容易掌握的一项基本技巧。如果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不愿意动笔和用心,就很可能遇到重复或者是漏数等问题,从而直接导致学生的解题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多动手,在审题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解题的正确率。
例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数一数》,如下图所示,先猜一猜,然后数一数,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如果只用眼睛去看,就很容易发生漏数和多数等现象,所以,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引导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边数边动笔点,进一步提升学生正确数数以及仔细审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审好一道题是学生解题的根本和基础,要想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就一定要让他们掌握审题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和能力,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中的题目进行详尽而精确的审题,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