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等都处在低层次,教师教学需要尽量避免灌输式教学方式,应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受到年龄、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学生仍然处在具象思维层次,不具备完善的抽象思维,难以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成功转换。
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教师强硬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丰富教学活动,以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质量[1]。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因素考虑到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中,教师鼓励学生动手绘制相关图形,并从中归纳出规律。此外,教师也可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如,教师提问学生:“已知教室面积为42 平方米,已知一个课桌的长a 和宽b,分别为1.2m 和0.8m,那么教室最多可以放几张桌子?”以教室为问题创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数学运用能力。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联系公式,学生得到答案“42/1.2/0.8=43.75,最多可以放43张桌子”。
其实,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生通过生活发现数学知识,就可以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据此开展教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再导入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展示生活实物的图片,并让学生将相同形状的物体连起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观察到生活实物的形状。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实物的形状,以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学生介绍该物体的形状,这样可以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相同形状的物体,以此导入教学中。又如,在“混合运算”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混合计算知识。教师提问学生:“你能够发现教室中的数吗?”这样可以为学生提出混合运算问题提供帮助。教师提问:“你可以根据教室中的数提出数学问题吗?”以此引导学生根据生活设计数学问题。教师继续提问:“你可以提出混合运算问题吗?”以此逐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授课中,教师不能片面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将乘法的方式告诉学生,然后通过题海训练学生的乘法计算能力,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自然难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而创建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创建激励情境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掌握“34×30、23×25……”这类乘法运算规律后,教师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布置如“11×34+89×34、11×34+17×34+72×34”“99×34+34”“101×34-34”“34×46+75×34-31×34”等算式,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归纳出相关的计算规律。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逐渐发现问题所在,掌握数学乘法规律,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游戏教学是符合学生特性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知识设计游戏活动,可以将游戏与教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在学生参与游戏时,学习到数学知识。学生是无法抗拒趣味的游戏活动的。教师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热情,同时可以活跃小学数学教学的氛围。
例如:在“可能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拿出所准备的两个白色的杯子与一个红色的杯子,并将所准备的糖果放在其中一个杯子里面,不断地移动三个杯子,最终让学生猜测糖果是在哪个杯子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游戏活动的内容,并运用投影仪开展游戏。当教师将糖果放在其中一个白色杯子里后,可以提问学生“糖果在哪一个杯子里?”并在学生回答后继续问“为什么不是在红色杯子里?”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可能”。然后教师可以将糖果放在红色杯子里再进行游戏。再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开展人体版钟表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时间,各小组需要快速地用身体摆出相应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真正地理解时分秒。教师也可以让各小组轮流上台画钟表,并根据画钟表的速度、准确度与完整度进行评判。教师可以为画得快、画得准、画得全的小组发放奖励,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愉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教师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发现参与数学游戏教学的价值,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感,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热情。
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同样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2]。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中,数学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师布置课堂计算作业“2×36+20、190-30×5、78-12×4、32+3×20……”,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2×36+20=92、190-30×5=40……”,并在小组讨论中归纳出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如注意加减乘法的运算顺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耐心教导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最好不要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应当在了解具体的情况后,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教师批评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数学解题思路,这既有利于凝聚班级实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数学知识逐渐夯实,数学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等因素考虑到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创新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