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丹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中学 吉林 长春 1302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研究者也不断注重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将关注度从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与提升高中升学率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对于数的运算能力,基本数学逻辑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由先前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做题速度与数学成绩转变为如今的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如对于数的运算,对于空间的想象能力,对于数学语言的分析能力等,帮助其成为有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高中数学属于高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必修科目,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与解题思维对于深化理化生等学科的认知与学习效果大有裨益,并且对高中阶段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囿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进行口头理论的讲解,在讲解之后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最后,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模仿实践上,即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熟记于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仅仅是机械的应用,而其各方面的核心素养均未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被不断的消耗。由此,研究者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弊端,确立了课堂是贯彻核心素养培育的“主战场”,从多个要素解释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纳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框架之中。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要素组成进行细分与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高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之中各个数据的分析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深刻的理解,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其今后的不断发展。
2.1 教材的改变。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不仅在知识点的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在难度与深度上也不断加强,从而导致学生在对高中数学进行理解与学习时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运用能力也有了较大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以此来达到对数学教材内容的理解。此外,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所需的计算量与初中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对于刚从初中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讲会显得较为吃力,同时会出现一定的不适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向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渗透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对其进行宏观的指导,使其能够在出现学习困难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此来适应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2.2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力度较为欠缺。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升学的压力,使得教师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在讲解之后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夯实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对于数学的各方面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同时,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学生不能够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而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从而导致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的分析能力都很难得以提升,对于其今后的问题解决能力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之上,大多是采用教师进行讲授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表达自身认知的路径受到抑制,无法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对数学课堂产生枯燥感,长时间的枯燥无味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从而使学生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对于学习效果与效率的提升有着消极的影响。通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为中心,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之中自由的学习,提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加强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能动性的目的,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很难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开展数学课堂要务,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课前仔细划分教学内容,在课上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在课后反思教学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教学提供实践支持。总之,转变教师教学中心,深化教师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促进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以及探索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感受数学世界的魅力所在,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以此来达到综合素养的提升。此外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营造一个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降低学生害怕错误的心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4.1 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研究学者认为,学生是数学迷宫的探索者,而教师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引路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教学契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也就是说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生的自主研判,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计划的着力点,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展示自己探究知识的过程以及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性。在此过程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应当打击,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进行思考,在这一种教学模式之下,可以为学生表达自己、提升自己胆识以及思维能力厚植土壤,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整个教材内容进行备课时,可以对高中数学的教材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于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完善并且拓宽,在每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个章节,每一个课时以及每一个小节之中,保证核心素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的。研究者指出,这就要求教师在建立整个教学结构时,能够以一种金字塔的形式将核心素养层层递进,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发展过程之中,培养出更多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4.2 创设多元化的教学路径。要使得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就需要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知识需要的前提下,不断拓宽自己的教学路径,对于不同的知识点以及不同的核心素养,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学生积极性以及参与度的提升。例如,在对立体图形的性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黑板画立体图形,可能很难刺激学生的感官,也很难使学生对抽象的立体图形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生活之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桌子、椅子等,可以在视频中讲述桌子的体积与面积计算,通过视频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立体图形,并对立体图形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3 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研究者指出,在高中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兴趣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游戏竞赛的方式,这尤其是高一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游戏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并且以一种竞赛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将注意力投身到整个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学生在竞赛这种紧张的气氛中更可能产生“奇思妙想”,快速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授三角函数时,由于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诱导公式,以及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用,教师在对这一数学内容进行重点讲授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三角函数公式进行一系列的游戏竞赛,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竞赛的题目,其中可以包含三角函数的性质概念以及相关的三角函数公式题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可以准备竞赛,在整个竞赛的过程之中,学生中最快举手的同学如果可以回答的又快又准的话就可以加一分,依据竞赛的得分结果来确定学生奖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仅可以激发整个课堂的氛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有效促进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提升。
4.4 加强小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想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在课堂之中加强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可以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在讨论过程之中,充分发挥组成员的作用,最终得到答案,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成就感的影响之下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主动性。然而,根据我国较为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对重点数学知识讲授时,大多是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被动接受的,很难达到灵活的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重点知识传授时可以抛出相应的问题,以问题为引可以更好地组织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辅助,最终获得结果,达到加深的学生的知识理解的目的,更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之中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如何分解,在学生不断的探索与讨论后得到最终的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更为深刻,并且对其的分解过程更加印象深刻。
4.5 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研究者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缺乏了兴趣,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就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从而降低学习的效果与效率,尤其是对于高中的学生,学习特点为思想活跃而持续时间不稳定,可造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使他们丧失对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通过利用当今高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技术显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图片与影像,有效的刺激学生的视觉以及听觉,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提升效果与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此外,通过多媒体的加入,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将死板的知识变得活动起来,在这样样的情况之下,学生能够看到较为客观的知识,有助于其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这一数学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当今高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画板画出立体图形,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体积图形动起来,将其从中间剥开,展示出立体图形的整个表面,由此来引导学生推出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对于立体图形面积的计算的规律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使其记忆更加深刻。
4.6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其能够活跃自己的思维,并且将活跃的思维在生活之中进行运用,教师所创设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兴趣,通过学习使其能够在生活之中的到应用,更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实践活动的作用得以发挥。例如,在学习概率事件与概率时,单纯的进行概率问题讲解可能比较生硬枯燥,学生对概率的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之中向学生展示实物的硬币或者其他有关概率事件的东西,让学生实际的操作,来记录各种事件发生的情况,感受概率事件与概率,从而对于概率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使得概率事件与概率计算理解更为深刻,学习过程更加简单有效。同时还可以引入生活之中较为常用的数学问题,如将抽彩票这一生活情境融入到数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在奖池中共有84张彩票,其中一等奖有1张,二等奖3张,如果抽三次中奖的概率是多少,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可以构建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的桥梁,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生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自觉地使用数学语言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数学建模等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数学问题生活话可以为学生审视数学问题,拓展数学解题思路提供良好的土壤,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4.7 在学生参与实际动手操作活动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根据高中生的心理来看,他们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对于游戏类教学有着较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游戏中渗透知识学习,使其在游戏之中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直接的理解,便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解有关概率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实操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制作可转动的圆盘,通过转动自己所制作的圆盘来了解指针指向圆盘中的某个部分的概率,将趣味融入教学环节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钥匙”。实践证明,将实际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更容易引导学生在动手中深度挖掘数学内涵,在游戏中不断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高效地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为了保障学生动手实践以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便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之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强化。由于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与表扬,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正确与恰当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其继续产生此积极行为。如在学生学习克与千克的单位转换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克与千克的重量,同时以克与千克为单位进行真实情境的交易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此活动的印象,从而不断提升其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活动的主动性。
总之,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要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数学是最基础的学科,因此,国家大力重视高中数学的教学,为国家发展培育人才。然而,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主要采用演绎的方法向学生传输大量的数学公式,通过教师举例,学生大量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接受学习,这种方法不是应当今的数学课堂的需求,因此,这类注重模仿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因此,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对自身的数学课堂进行改革与优化,在课堂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加入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将核素素养的培育融合在理论与实践两个重要环节中,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审视、优化、创新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