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2022-11-19 17:21
读与写 2022年9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方式

李 倩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江苏 泗阳 223900)

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会对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做人、做事风格。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场景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现在很多学生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实践经验却寥寥无几,因此对于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而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在为学生授业解惑时,将社会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兴趣,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变化特点,选择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要让他们将课本中学生的知识有效地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还可以增强他们法治方面的意识。

1.生活化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小学生对于将来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以及实际应用都非常的有帮助。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在思考问题时便会多一些理性,为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到了引导护航的作用。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对于知识运用往往会有所欠缺,只能是“读死书”,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到知识,不仅会营造更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可以最大程度上解决学而不用的问题。除此之外,在生活化模式的指引之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通过展开相应的生活实践,结合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不断地打开自己的眼界,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期,小学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随着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不断深入,学生需要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越来越多,且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难以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无法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重点。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中出现做小动作、思想跑神等情况。信息技术具有多种表达方式,其内容比较丰富,是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力的重要手段。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表现形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真正意义上的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有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学习《网络新世界》时,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对于大部分小学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出示几张图片,包括电脑、手机等,让学生说出利用网络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好处。教师还可以出示相关的视频,网络购物的微视频,使学生知道网络对我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网络世界是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如果遇到不良信息应该怎么办,怎样做才能避免信息泄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利用网络时保护自己,避免沉迷网络,做到文明上网。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课程,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笼统、不精确渐渐向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进行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忆,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却时常记不起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案的调整。随着科技地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照片和教学ppt等,通过丰富色彩变化和有趣的故事内容,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实现,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小学教师可以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延伸,定期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收获真实的生活经验,获得愉快的学习感受;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实践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感悟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比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对垃圾正确的分类,并且从日常生活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垃圾的数量。在本节课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垃圾分类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活动中表现良好、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重视以后的每一次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本次的实践活动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不要求字数的多少,但是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产生真实的感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我很诚实)这节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匹诺曹》的经典动画片,然后提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匹诺曹的鼻子为什么会变长?这部动画片里主要讲的是什么?你们如果对家长或教师说谎,鼻子会变成怎么样?以这样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接着为他们讲解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告诉他们要做个诚实的人。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

3.尊重个体发展,进行生活化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的各不相同,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化,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情况和运用效果。教师应当理解和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经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用生活化地教学方式令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有效连接,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新知识和加深记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关于交通标识和交通法规方面的视频和图片,逐一为他们进行讲解。首先,可以为他们播放一段行人闯红灯造成交通事故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这个人做了什么?他这样闯红灯的做法正确吗?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回答,这样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的互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接下来,教师再提问学生:你们平时看到红灯时,会怎样做?你们在看到其他人闯红灯的时候又会怎么样?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引导学生联想如果是车辆闯红灯会怎样?教师让他们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回答,再让他们选派代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要求他们回家要和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交通标识和交通法规,让家长也能一起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对视频的直观了解和教师的认真讲解,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让他们可以将正确的做法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他们从小就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4.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新课改已经实施已久,大部分教师对于新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运用,但是总体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由于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在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教学理念,其发展不是特别充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所以许多教师对这个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够透彻,不能够很好的将这个理念运用到平日里的教学当中,即便运用了这种方法也无法得心应手,会有许多的问题出现。其次,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一时间还无法适应。在之前,大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进行教学,很少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们也都适应了这种将课本知识机械的记在脑海中的学习方法。如今使用这种生活化教学方式,对于他们的学习习惯会造成冲突,引起不适。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所以可以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好处,但是目前仍需要更加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此来使更多的学生适应这一方式。

5.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道德与法治》中的理论知识多,内容枯燥乏味,简单的说教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应当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实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涉及的内容通常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生活才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可以多为学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采用课外体验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某条街道上寻找哪些是课本当中学习过的交通标识?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见到这种交通标识的学生应该怎样做?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接龙的方式提出问题,让一个学生进行回答,当这个同学回答完毕后,他可以自行设计问题对下一个同学进行提问,依此类推,直到某一位同学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错题的更正,接着再重新开始下一轮的接龙游戏。让学生在边走边玩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不仅可以加深他们的记忆,还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他们拥有更好地情感体验。

例如,在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这节内容中,教师还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刘德华的《我的老家》这首中文歌曲,以这样欢快地方式进行开场,然后提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给大家播放这支歌曲吗?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抢答,接着提问:你们的家乡在哪里?那里的什么是你最喜欢的?你会欢迎大家到你的家乡玩吗?这些问题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互相之间的介绍和分享,还可以开拓他们的眼界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进而丰富他们的生活。

6.时刻关注,点滴渗透

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相对淡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伤害,而有的学生并不敢向教师和家长进行倾诉和表达,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表现,要在课堂与课下,不定期地给学生做一些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小提示,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把自己最近看到的不文明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学生近期的生活状况,让他们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协助教师对孩子进行法治方面与道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愉快积极地拥抱生活,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爱动脑筋,有创意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7.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7.1 教学目标生活化,简单化。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目标都是课堂授课的必要前提。但是在新课改的进行下,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会将教学目标设计的多而复杂,学生在面对学习目标时并不能准确抓住学习重点,从而会导致他们无法从知识的本质上掌握知识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并非特别完善,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一个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引导,以便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集中注意力。

7.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主体意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本身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阶段相关的知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与生活也更加贴近,此时教师如果可以创建一定的生活情景,那么势必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所以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在日常课堂当中导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的奥秘,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比如老师在讲述《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就可以结合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背景当中,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展开一个思考以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融入相应的生活类情景,学生一定会有所共鸣,进而让学生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自觉的融入到老师的日常课堂当中。

7.3 设计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要想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便需要教会他们将其灵活运用,因此相关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多设计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知识本身的运用能力。首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运用情景,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化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两人对话的形式来把道德与法治里面的场景表现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也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里,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到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授课。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同学们在户外观察生活,

7.4 以生活事件为引,深层次理解法治知识。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以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教材中的例子相对学生来说会感觉较为陌生,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针对这种现象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现实生活与法治相互交融的关系,进而逐渐了解到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是需要遵纪守法的。首先,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引用现实生活实例,既可以使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了解法治观念,又可以使学生在法知识的海洋中感悟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好的利用所学的法治知识保护自己,并且心中才会有不可触犯的法治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在讲解交通规则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先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交通规则,然后再通过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发生的事故来向他们讲授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学生经历过这些老师组织的生活化场景后,教师可以像学生进行提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通过学生自己的辨别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且教师不仅仅教学生辨别正确的生活行为,还要教给学生自己面临这些情景的情况下如何自救。总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掌握法治本质。

总结

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实现,是教师与学生在日积月累地教学实践中配合完成的。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遵守原则的重要性,经常给予他们鼓励、肯定与帮助,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且有意义,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人生观,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通过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方式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