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良
(贵州省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 余庆 564400)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渐提升,社会竞争逐渐开始激烈起来。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否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昌盛繁荣与否,同时也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世界领域中的地位与所能发挥的作用。经济实力的提升首先需要的就是足够的人才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说过:“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人实现完美理想的双翼,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双翼。双翼健劲,才能万里高飞,长空竞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与科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科学发展脱离了人文,则科学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科学发展是人文发展的基础,人文发展可以带领科学发展走向正确的道路与方向。科学研究的根本是要做到以人为本,要符合人文发展的规律。只有科学与人文并驾齐驱,人们才能实现物质与文明的共同升华,才能走向和谐、繁荣、昌盛。
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非常漫长并且需要持续性的过程,它是人类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不断反思自我,不断改变自我,从而形成的一种跨学科的复杂理念,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简而言之,人文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的不断感悟与体验中,内心所形成的对人与世界的一种精神认知,是体现一个人品味与人格的重要表现。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人,他对社会具有关爱之心,懂得尊重他人。人文素质包含很多学科的内容,比如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十余个学科的内容。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以人为第一视角,其价值在于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帮助人成为一个思想进取、懂得自律的人。
2.1 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性的人才,同时对于个人的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大多都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性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自身具备过硬的技能,还需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否者就会与社会文明发展出现脱节的现状。一个具备高技能的人才不仅需要自身的技术能力过硬,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职业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日益发展与更新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才能适应社会的改变与发展,人文素养是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个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职员,在新问题的思考与新事物的理解能力方面会比较优秀。尤其是在当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当代社会在背景下,大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不再只是看应聘者是否具体相应的技术能力,同时也会关注该应聘者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既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同时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是社会中对人才的定位,是立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年龄是人文思想素质建设的关键时期,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十字路口,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对人文素养开展一定的教育,对其三观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到了人才市场中,他们可以凭借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生的技能与本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保障其物质生活。但是当下社会,存在着很多形形色色的诱惑,而在中职院校中所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会帮助其进行正确的判断,并做出合理的行为。而如果这个学生没有足够高的人文素质,就很有可能被社会上一些不良诱惑影响,对人和事做出不利的判断,沦落成为只看中金钱与物质的人,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一个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人,他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与底线,不管面对什么样的诱惑和利益,他们始终可以保持正确的态度,在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出正确的选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做好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3 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样化的,而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而开展的教学,因此,与同龄阶段的其他学生相比较而言,他们要更早的走入社会,参加工作。而在中职院校所接受的一切都是为今后的就业打基础。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经过学校的综合教育与培养,然后进入社会,走向职场,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个没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学生,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对工作不够重视,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认识不到工作认真的重要性。甚至有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并不能胜任工作。这样的人不仅无法进步,并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还会逐渐被淘汰。因此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培养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不仅仅要传授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就业做好铺垫。
3.1 缺乏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在适龄的年龄进入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是比较弱的,他们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并不高,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时,文化基础普遍都显得比较薄弱,而且学校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也并不太重视。对于文化素质的提升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仅仅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学生的极力配合和努力学习,而且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教学成果。因此,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并不愿意在学生的人文教育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而是将大部分的教学精力分配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教师和领导都是持有这种理念,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没有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就造成了学生也是这种心理,这也就出现了中职院校中技能、轻文化的现象,从而导致从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缺乏一定的人文素质,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中,面对一些需要判辩是非的问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长此以往下去,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印象只会越来越差,而这些毕业于中职院校的学生也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很难有进步与发展。
3.2 教师人文素质有待提高。中职院校在招聘教职工时,缺乏对应聘者人文素质的考核,一味关注教师专业技能是否合格。在中职教师的招聘过程中,可以发现,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转变教师招聘考试中很多时候都是对专业的知识进行备考,而对于人文素养方面反而无人问津。而一个没有足够人文素质涵养的教师,又如何能够培养出人文素质水平高的学生呢?在招聘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人文素质并没有过多的体现,且大多数的中职院校也并没有为思想政治学科储备相关专业的教师。而这也就使学生出现了“只关注专业技能学习,忽视文化课”的现象。教师的人文素质不够高,怎样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人文素养培训呢?但是在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如果一个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低下,那么他的人格发展必然不够完善,对于社会事务是非与否的辨别能力自然不足,很容易为了物质与金钱走上不良道路,在社会形形色色的观念中迷失方向。对于教师的人文素养方面,教育部门以及校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师的考核不仅仅要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出发进行考虑,而教师的人文素养也要设置在考察的范围内。
3.3 课程设置单一化。通过中职院校的课程表可以发现,学社工大多数的时间是在进行技能化的培训或是相关技能的课堂教学,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或是内容,却很少涉及。即便有开设其他学科的中职院校,大多数的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来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而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就只是一味按照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分析,课程教学过于关注书本内容,缺乏实践探索。学生对于纯粹的课本知识没有兴趣,而教师则是一味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一味宣讲国家政策,套用理论进行讲解的授课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所接受的知识也无法让学生吸收。虽然思想政治课本中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对学生的三观培养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方面的效用方面,却显得微乎其微。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景创设,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知该如何去实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仅仅是了解到了相关的知识,而并不知道在实践生活中如何学以致用,很难在原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突破与进步。
4.1 关注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了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充分重视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并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中职教师要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放到重要的基础的位置上,充分意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将提升学生的人格和人文素养为重点,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并逐步树立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政治情操。人文素质水平是学生快速融入社会、进入职场、适应岗位的一块敲门砖,是体现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软实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在社会中的长远发展而言,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大量的中职学校,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工作,一味关注学生的技能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没有认识到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与作用,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出现人格缺陷,无法拥有完善的人格。而这也是为什么社会大多数人都认为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差、缺乏生活品味、人生观扭曲、情绪不稳定的根本所在。面对这种现状,中职院校应当及时调转方向,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深入了解,及时纠正错误,发展学生的人格品德,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提升。
4.2 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人文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比如文学、艺术、历史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有政治、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必然会涉及的知识点。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人文素质教学素材大多过于的陈旧、枯燥、乏味,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并不恰当,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何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也就更谈不上教学成果了。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多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内在人格,打造轻松、愉悦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将学习时间更多的就给学生,鼓励他们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索,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反省,从而达到提升个体素质的目的。真正实现课堂中师生的双向互动,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赢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立正气,养道德,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活楷模”。人文素质的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不能中途懈怠。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时应该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指导。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的实际情况,利用相应的实例素材来佐证教学理论,使学生对理论中人文素质的理解更加的深入、透彻,对人文素质教育有新的认知,从而提升人文素质。转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心里对人文素质教育有新的认识,并逐渐意识到它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4.3 尊重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之中,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相关知识理论的渗透与感悟上。因此,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品质与崇高人格,以此来感化学生。通过自身坚守的信念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真实的情感表现来触动学生、启迪学生。尊重学生个体特点与差异,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让学生与自己产生感情共鸣。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人文知识、感悟人文思想,并将其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人文素质。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之后都能够有一定的收货,那么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人文气息浓烈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鼓励他们并不是天生学习差,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信心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也会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提升学习成果。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步入社会后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对事物的洞察能力,不能很好的与人进行沟通,是无法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的。因此,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知识或是教学内容,比如选择当下的时事来融入教学中,统筹兼顾,以点带面,反复的讲,有深度的讲,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或是关注的事情来教给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掌握能力,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中走得更加长远。
4.4 丰富实践,拓展人文素质教育。一般的中职院校都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同样也可以利用实践的环节来进行提升。以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中心,通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并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理论分析与讲解,更多的是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体验中感悟。首先,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实施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人文素质教育而言十分有利,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实践入手,利用人文素质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比如贫困生的资助、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等,以此来构建浓郁的人文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人文关怀,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对于他们成长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能够主动提升自己,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为自己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奋斗。其次,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让专业的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渗透的人文素质,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人文精神。然后,还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对学生实施人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来进行转化。最后,带领中职院校的学生参加企业的实习,通过优秀企业人物的熏陶可以进一步的强化人文素质,促使他们受到更好的更直接的教育,进一步促进人文素质的提升。
人文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十分的广泛,从外在方面来看,其包括了人的行为方式,从内在方面分析来看,其包含有道德底蕴。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更应该做好学生的人文素质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正确分析事物的是非与否,正确认识物质与金钱,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并非难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人文素质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然后,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用多样化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实践,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一步拓展人文素质教育,为今后学生走入社会,步入职场奠定良好的人文素质基础,在面对一些是非观念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