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运用浅探

2022-11-19 17:21王志江
读与写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三角形过程

王志江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支口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限性中突破出来,它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1.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确定学习目标并且通过分组学习的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进行积极合作和互动下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其成绩的评定方式是以团队成绩为主要的衡量标准。通过这种评价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而且在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协助,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质量,因此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2.初中数学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2.1 实现教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模式,从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转变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应在现有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按照实际教学工作要求,及时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互动探讨。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者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梳理,从而满足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要求。

2.2 平衡教学差异。如何有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也已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工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学习差异化现象进行整合。数学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的强弱进行配对分配,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得到较为均衡的配对,通过这样均衡的配对,将初中数学教学层次体现出来,以此满足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需求。

3.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现状

3.1 合作问题缺乏启发性。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数学教师设置的合作题目是小组合作的关键所在,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下,很多教师在设置合作问题时,往往将合作问题设置得过于单一或者简单,从而使得合作问题缺乏挑战性,由于合作问题缺乏挑战性和启发性,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这样一来合作学习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3.2 合作成员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每一个小组内的成员都应当有相匹配的任务,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任务。但是,目前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由于数学教师缺乏组织小学合作学习的能力,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显得较为混乱,组内成员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分工以及协作,普遍存在小组成员各自思考自己的问题,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教学效果。

4.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4.1 科学合理分组是前提。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想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效果,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每个组的实力得到均衡的分配。这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组人员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数学教师对小组成员人数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每个小组的人员控制在4至6人为最佳,若人员太多则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若人员太少则缺乏合作讨论氛围。二是在小组成员的组成上,要让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主要要求小组内的成员能够进行优势互补,互帮互助。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能够从他人身上获取到他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4.2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进行设计。例如,数学教师在设置“正数和负数”合租学习小组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进行阐述,之后再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最后将研究结果告诉数学教师,在这样学习、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和研究。数学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的难易程度必须适中,这样比较适合进行小组探讨,因为如果将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得太简单,那么在讨论过程学生就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进行思考,若将目标设计得太难太复杂,就会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探讨过程中“碰壁”,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小组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4.3 教师对数学学习任务进行优化。如何对学习任务进行优化,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无法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或者数学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实际意义,那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优化。同时在对数学学习任务进行优化时,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有所了解,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目前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况,在之后的合作学习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引导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任务,确保他们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目标的优化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无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一般的学生,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都要考虑到。

4.4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之后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其中,对其进行主动探索,从而产生与他人探讨和交流的欲望,并渴望在于他人的探讨过程中解决问题。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求知氛围下开展的小组学习才得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并且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给各学习小组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小组们计算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同时让小组与数学教师直接进行比赛,比比看数学教师和小组哪个算得又快又准确,此时的比赛成功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好胜心,小组成员必然不甘认输埋头苦算,但是不管学生怎么快,数学老师总是能比他们更快更准确地说出各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此时在学生的不可思议之中,数学老师提出问题:有没有办法不用计算,就能快速准确地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学生必定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合作学习的意愿,使得组内的讨论与交流变得非常活跃。此时数学教师要时时关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探索与讨论以及数学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终于找到了不用计算而得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设立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5 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如果将小组合作学习变成研究性学习,则需要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制造情境。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分类”这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三角形只已知其中的一个角,能否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哪一类三角形?此时必然有些学生提出认可,并告知数学教师若已知角是直角,就判断为直角三角形,若已知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若已知角是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同时也会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此时数学教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可以将问题抛给各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各自通过谈论来解决问题。经过各小组的探讨后,其得出若已知角是直角,那就是直角三角形,若已知角是钝角,那就是钝角三角形,但是若已知角是锐角,就不一定会是锐角三角形。此时数学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能否判断出三角形的类型?再次经过一番谈论后,小组成员发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以判定,但若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为锐角,则依然无法对三角形进行判定。经过各小组的充激烈讨论与交流,最终学生达成共识:已知一个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角为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同时若想判断锐角三角形,其必须要三个角都为锐角。

4.6 用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素质教学理念下,提倡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合作学习便是促进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模式,但同样尤其适用范围,并不代表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在合作中解决。即使是教材上指定的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未必需要真正落实。是否需要合作,如何合作,具体还需要老师来把握。老师应根据实际学情、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目标、问题难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避免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形式化教学。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方面,老师也应该精挑细选。

4.6.1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进行合作。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合作解决的必要性。如果问题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畴和认知水平,即使在合作中也难以解决,或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解决,势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拖延教学进度。所以,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难度适宜,要能够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求胜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愿的合作欲望,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老师在学生陷入困惑的时候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如,七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就十分适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要怎样折叠正方形,才能得到容积最大的无盖长方体?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让学生“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动手欲望。

4.6.2 选择具有规律性的公式或定理。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是一些覆盖面广、适用范围广、规律明显又容易总结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十分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要求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和规律。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三道题目:(1)(a+b)2;(2)(3+x)2;(3)(2a+x)2。当学生计算出答案后,老师再让学生认真思考一下计算结果,可以从中发现哪些规律?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先不要直接说答案,而是开展合作交流,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享和讨论刚才思考的结果,老师在课堂巡视中了解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针对性的加以引导。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本堂课,老师先抛出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最后展示各组的合作学习成果,既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也发挥出了合作学习的价值。

4.6.3 选择开放型的、答案不唯一的内容。开放、探索型的数学问题往往也是综合型的,学生的思考方式、解决方法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会有所差异。合作学习正是为了集思广益,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在《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教学中,直棱柱的展开方式有很多,让一位学生想出所有的展开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时间也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每位学生只需要想出1~2种展开方式即可,讨论结束后,汇总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最终得出直棱柱的11种展开方式。可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4.7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做好领航员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为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技能,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因此也需要数学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停地转换角色。数学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甚至可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惑时,数学教师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来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肯定,尤其是学生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评价,满足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发生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只要学生的努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就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期待再次得到教师的表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并且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实践中完善培养对策,才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三角形过程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