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德
(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 福建 尤溪 365100)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对学生们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生们还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去记录生活中存在着的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认真的思考其中蕴含着的规律及原理,以促使自己能够掌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概述。而且在这之中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视野也能得到好的开拓,进而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物理是一门涉及到众多实验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需要学生从自身的认知及感受出发去积累知识,而不是简单的去给学生们罗列一套逻辑规律。在初中这一阶段中物理教学内容大多都是围绕着学生们的生活来进行的,也就是初中物理更注重于教导学生们学习物理现象,但是物理知识与知识间存有极强的联系,各个知识点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间有所关联的,基于此,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需要拥有融会贯通的能力,以便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有一个教导误区,在老师的观念中认为,理论性、难度较高的物理知识或者物理教学大纲中重点标注的知识都需要学生们对其进行深度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内容较为简单、理论较为浅显的知识则只需要进行浅层次的学习就好。但这一观念是不正确的,就算是简单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也具备着深层学习特性的。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将物理知识概念及规律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们来进行浅层学习,这样无法让学生们明白、掌握物理公式,学生们因不懂自然在解题时就会出现错误,也无法准确运用这些概念及规律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因此,在物理概念及规律学习中,老师也需要从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对学生们进行教育,让其物理基础知识更为扎实。其实,深度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由浅到深的一个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入的掌握物理知识,并最终达成灵活运用的目的。
老师若想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带领学生们对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那么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由传统单一教学方式逐步过渡到阐述物理思维这一方式,由教会学生做题技巧过渡到培养学生们综合能力等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基于此,老师就需要依据深度学习的特性来设计教学方案及课件,将物理知识中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其能够主动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同时还可以通过搭配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丰富物理教学课堂,让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得以激发,使其能够更深入的去学习物理知识。
另外,老师还需重视对学生们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找寻合适的方法来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物理理论知识,使其能够在实验中直观具体的查看到物理现象及规律。而在探究性物理实验中,老师则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们能够自行去设计、探索、修改实验开展思路,并积极鼓励学生间相互合作,在交流、沟通中来完善探究性物理实验,使得自身物理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总的来说,老师要强化新旧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起知识架构,并通过实验教学来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探索、发现的自由空间,再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来让学生们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去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及认知等。
3.1 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物理这门学科具有极强的实验性及探究性,通过为学生们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有效地激发出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投入到物理教学中,获得更多更扎实的知识。在新课改推进这一背景下,老师在教导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促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这时为学生们创设一个优良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得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而且在这之中学生们的创新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好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中,这一实验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通过将物理知识、规律及现象结合起来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们保持好奇心、探索欲望及兴趣,只要学生们一直保有这些特性,那么必然他们就能很好的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就能自行展开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进而使得物理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有趣的实验情境,鼓励学生们进行体验,从中获取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像是在初中物理《摩擦力》这部分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邀请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座位上拿出两本页数较多的书籍,然后将两本书籍都平放于课桌上,让开页与开页正对着,接着再将这两本书一页页的相互交叉,当交叉页数到达十页、三十页、五十页甚至一百页时,分别拽两本书籍的两侧,然后自行体会其中自己用了多大的力将两者分开。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知识后续的探索欲望,他们也能很好地在这一实验中受到启发,去思考生活中还要哪些现象也与摩擦力有关,这样自然的就能使得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再如讲《压强》这一节时,利用单颗钉子去扎气球,气球很容易破,反而用多颗钉子扎气球时气球没有破的震撼性实验进行对比,导入压强的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课外实验与课内实验结合,深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不应只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中,还应当积极拓展物理课外教学,并将课内物理教学与课外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效果,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深度学习这一视角下使得实践体验更加的深入,并带动其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老师在为学生们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其丰富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同时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扩展性,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感悟物理知识,认识、了解其中的物理规律,并使其思维及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培养。通过对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其更好的去理解物理中的理论及规律,并使其探索及学习兴趣得到好的激发,进而使得教学质量上升。
比如: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这部分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模拟河水中插鱼这一现实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在碗内固定一贴画鱼,倒入水之后让学生用吸管或者牙签去叉鱼,学生肯定叉不到,这时候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让其能够通过这一问题来探索发现背后的物理知识及现象,以此来提升自身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并通过其中的规律及物理现象来猜想在何种条件下,能够使得光出现折射现象。
再比如《压强》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课本上或者课堂上用小桌、沙子或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鼓励学生利用小米或者面粉代替海绵或者沙子,玻璃杯代替小桌,利用生活中的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再如《磁生电》实验,用闭合电线做成跳绳,接入电流计,在操场上学生玩跳绳,摇绳子的过程中切割地磁场的磁感线,电流计的指针摆动,证明电路中有感应电流的产生。
借助课外实验与课内实验的结合,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思路、过程,并验证来得出具体的结论,最终做一个细致的阐述,并将结论与其他不同实验小组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结论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中是否存有问题,由此一层一层的深入探究物理知识内容,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这样也更有利于后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们的物理学习视野得以被拓展,深化学生的探究欲望。
3.3 总结反思助力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深度巩固学习效果。物理这门学科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经常性的进行反思学习,构建一节、一章、一个体系的思维导图,这样内容的安排能够使其更深入的理解和发现物理知识间存在的联系,并能够从中构建出更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通过随身携带纸笔记录生活中自己发现的物理现象这一好习惯,并对其中的物理原理进行思考和探索,比如利用大气压能做成永远的水循环,比如为什么对大卡车有限速或者限载的要求?要求又是怎么定的?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明白其中的规律及原理,使得学生们能够脱离于简单的纸笔记录,而是能够真正的掌握、理解其中蕴含着的知识内容。
另外,老师需要认真审核学生们的实验报告,并对其做出有效的反馈,从而引导学生们反思自己的实验及实验报告,能够从中总结经验,避免二次犯错,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3.4 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操作性、体验性的课程,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早已变成教师开展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则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且还可以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一定的培养,确实对授课效果和授课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就需要在物理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营造活跃放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在此种良好的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创设出“在大试管中上升的小试管”的实验情境开展知识的导入:在一根装满水的大试管中插进一根小型试管,在插入到二分之一的时候,把两个试管一起倒立,但小试管却并没有随着大试管中的水流不断下滑,而是慢慢上升。此种充满新奇和趣味性的实验必定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此实验情境基础上,教师可提出问题:小试管为什么不会掉出来?小试管是被水流牢牢的吸取在里面了吗?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小试管不断上升呢?此种情境的创设,确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如此,教师就能够顺利导入本堂课的新知识,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5 拓展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深度探究的热情。拓展实验内容能够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实现有效整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体会到物理课程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操作能力,进而让学生对深度探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按照授课内容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研究人员发明创造的艰难困苦,磨炼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和信念,促使其产生一定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组建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到野外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普讲座;举办“小小发明家”活动等,以此拓宽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进行深度学习,真正在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收获到其余的爱好与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传统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今时代及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们的具体要求。教学理念的更新发展,使得教学方式也需要发生转变,由此两者匹配下才能更好的对学生们进行教育。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们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继而促进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