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2-11-19 15:31张建新
读与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工匠核心院校

张建新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南通 226300)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职业人职业技能的要求有着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对于职业人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对中职人员进行具有工匠精神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赋予中职教育的教育目标。新形势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产业升级转型背景下,中国制造等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构想,都对职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中职院校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对人才培养的创新目标,加强对中职人员的工匠精神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中职人员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本文通过以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效途径进行分析,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丰富相关的理论基础[2]。

1.相关概念界定

1.1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自古以来就被我国的人民所传承,存在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工匠精神所指代的内涵也比较丰富,既能够对生产制造者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的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高标准进行表述,又能够指代出专心、敬业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因此工匠精神具体来说是一种指代精神追求的词汇,表现着职业人在工作中的追求完美的一种职业要求和自我约束,是较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职业思维和职业操守。工匠精神在外面的表现形式是造物,而在造物的过程中体现出自身职业技术的精湛以及对于职业的无限尊重[3]。

1.2 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一般来说指的是职业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存在的一种对于职业要求来说比较专业的任职能力。职业素养包含了职业理想、技能水平、道德约束能力以及职业尊严守护和对于职业的未来规划、就业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几项内容。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中能够客观呈现出来的一种要素;职业道德、思想、习惯等方面是职业素养中的隐性因素。从中职生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就是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职业技能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的综合素质的整体[4]。

1.3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职业教育和普通的高等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是不同的两种教育形式,并且教学的目标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的各行各业培养专业性的技能型人才,例如在制造业、服务业或者农业几个方面提供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生需要有同等于我国的高中阶段的文化水平,甚至积极考取更多的技能证书,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道德底线。既需要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又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目前中职院校承担着就业升学的双重任务,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项工作人员,输送合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对中职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综合素质的职业能力培养的条件,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中职院校的基础,未来的市场经济的变化和需求,需要中职院校增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保障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保证中职学生能够不断的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2.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与必要性

2.1 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核心素养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留个比较大的要素,其中拥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在针对于中职培训不能够将其进行单独的割舍,又不能将其不顾,有的学者将核心素养和中职院校的素质混到一起,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交给了德育管理部门,还有的学校将核心素养归到了企业对于人们的技能方面的要求,中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品行、技能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中职学校需要全面的培养人才,需要结合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企业文化以及美育等方面,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在时间上来看,需要从中职学生的入学军训作为核心素养的培训起点,在基础课程中设计到实习、技能等;在课程上需要包含对其的思政的教育、职业道德的教育等方面的安排;在学校的活动组织上将德育渗透其中,在对中职学生的劳动、体育等内容中渗透进核心素养培养,在活动中和日常的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会到职业工作的价值。

2.2 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工匠精神引领下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符合我国教育界对于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够更好地帮助中职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胜任工作,为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保障。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中,符合职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职业素养养成的自然规律,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学生在未来从业过程中形成内部素养以及外在职业行为表现双方面的工匠精神,对于学生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认知、从业态度以及职业道德的遵守保驾护航[5]。

2.2.1 利于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意识形态,对于从事的劳动内容的认知情况、评价情况以及情感认同情况等的综合性质的反映。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意识是其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的基本前提,也是形成职业素养的第一步骤,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对自身的能力水平的不足与优势进行准确的认知,认识到自己的特长以及职业倾向,通过与外界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确定自己未来就职的范围,饭后对未来的从业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中职学生的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于工匠精神融入到学识中,形成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中重要的一部分。提高自我修养,增强职业意识。

2.2.2 有利于端正中职学生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指的是中职学生在就业后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在从业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就业面貌,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其就业过程中基本前提。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对职业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依靠学生自身情况,一方面能够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还能够通过工匠精神来不断的约束其行为规范,逐渐引导其形成一个对工作专注、专心、负责的职业态度。

3.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

3.1 社会观念束缚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职院校在我国民众心中是我国教育界中“低等”教育类别。大众对于学校的层次的认知中,以本科院校为上等院校,专科为中等院校,中职院校的学生则大部分是由于考不上本科和专科的学生来进行选择的学校种类。社会大众对于中职院校有着一定的偏见。家长们都希望子女成才,成才的标配是步入本科大学,或者是名牌大学。并且在各个企业的人员工资水平中,针对于学历较高的人员的工资相对来说也比中职学历工作人员的工资低,晋升的可能性也比中职学历员工多。因此,中职院校中的学生很多有着不被社会所理解,不被社会所尊重的问题,这对于其在校期间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中职院校中的学生能够塌下心来认真研究职业技能的学生较少,大部分的学生以混日子,耗时间为常态,这种思想认知对于其在中职院校期间的学业有着很不好的影响。

3.2 相关部门和中职院校忽视核心素养培育。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之一,有着久远的农耕文化,从古到今,对于农耕和劳作有着崇高的敬意,但是针对于工匠有着一定的偏见,认为奇技淫巧和农本工末的认知大有人在,因此,这种世俗的偏见对于工匠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流水线机械化的工作对于人们的认知起到了冲击作用,这种模式对于传统的工匠手艺的挑战是巨大的,工匠在机械化时代几乎没有竞争力,被大机械时代所冲击和取代。工匠的作坊生产水平有限,生产周期较长,不能够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工匠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工匠精神也被时代所忽视。但是随着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和使用过程中,有的工匠精神的产品,与机械化的产品对比起来,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生产者拥有工匠精神,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产品处于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进行生产加工,完成工作,这种精神在未来的各个项目中,是十分重要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是工作态度,也是处世哲学。国家针对教育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教育结构中,针对于中职类院校的关注较少,并且针对中职类院校的投资情况和发展规划的重视也相对不高。多年以来我国的中职院校的教育对于社会的人力资源来说没有起到较好的作用,中职院校的办学初衷和目标没有得到更好地实现,中职类院校的毕业的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水平并没有表现出更加专业的状态。这一国家的重视以及中职类院校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视的欠缺有着紧密地联系。

3.3 学校就职实践存在不足。中职院校在教学中安排有就业实践活动,就学实践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真正就业之前能够体验真正的就业情况,面对就业实践中的各种工作内容能够预先进行体验,就职实践的目的是让中职院校的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就业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及综合素养的不足,然后继续学习完善自我职业能力。但是在目前的中职院校的就业实践活动的开设中,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比较明显,就业实践针对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够明显,不仅达不到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还会带来时间上的浪费。还有的中职类院校通过职业实践活动来收取费用,通过了实践才能够发放毕业证书的制约条件,给学生们产生了花钱买毕业证书的错误理解。打破就业的传统体制,改革就业过程中的传统观念,提高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地位和威望,提升工匠职业威望。如果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入到国家的体制内进行工作,那么背人们看作是比较光彩的工作,但是如果进厂作为工匠,做着手工活,会被人们所不屑。这种人们对于职业的偏见,不利于中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工匠精神的形成。比如说善于制造的德国,针对于一个手工巧妙的工匠,人们认为他的工作与价值不低于一名航天员,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这表明了,如果想要提升中职院校的人们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引导社会大众对于工匠有一个比较公正公平的态度,中职院校技术性人才的培育,是工匠精神的核心,需要中职类院校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上的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于各种工作需要提高责任心,依托于兴趣来实现自我的工作的价值,工匠精神也与此有着相似之处,中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匠人的同时,需要重视中职院校学生对于工作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知。

4.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建议

4.1 平衡不同种类院校的社会地位。国家教育针对不同院校种类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种类的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向有着不同的目标,在传统的认知中,想要通过中高考改变命运的思想已经被社会所淘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专业、创新等新型的需求标准,每一行每一种职业都被社会所需求,被人们所尊重,在自己的行业中做佼佼者,做行业的领头人,才是未来市场经济中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近些年我国针对中职院校的教育和中职院校的社会地位的重视越来越高,总理对于中职院校的存在和价值进行了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职院校需要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认真分析学校的教学目标,找到中职院校存在的社会位置,重视自我价值,将这一理念正确地传递给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让中职院校的学生们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认真去接受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社会地位,对于人们的工作价值以及自我价值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社会的认可以及工作岗位上受到优待和尊敬对于一个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长久以来,中职院校作为人们认知中的差等生的聚集地,给人们不好的印象,但是在当今社会,这种错误的认知需要进一步的本打破,学校的存在是为了社会的需求,学校教育为的是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中职类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需要提高培养的力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对于工作的尊敬和兴趣,培养学生形成专业的有着匠人精神的职业素养,在就业的岗位中能够精益求精的完成高水平的工作,逐渐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改善人们对于中职类院校的偏见,让中职类院校与其他的本科等院校同样位于时代的浪潮中,成为人们愿意就读的学校,并且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4.2 提高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传统的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供给专业的职业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需求让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改变,新时代的中职院校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视对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保证其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够爱岗敬业,用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并且能够享受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的工作。中职类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除了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的重视以外,对于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同等重要,技术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上的水平,还需要良好的完善的职业素养保驾护航,职业素养能够引导从业者以较高水平的要求来自我要求,并且能够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水平和质量,职业素养是对于职业的尊重和热爱,是与匠人精神有着相似之处的自我追求,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并且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以一种完美的要求来面对工作。另外在中职院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需要将工匠精神深入到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中,也就是建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联系。核心素养指导着学校家偶尔的课程安排,另外核心素养也需要中职院校的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中进行渗透,依托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来逐步的渗透核心素养的工匠精神。因此,将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将职业能力的教学渗透核心素养内容,注重各个技能环节中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这个无形的精神层面的素养落实到中职技能操作中,才能够实现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生未来工作中形成一个习惯,认真的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具体的操作建议有首先通过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育的主线,以此来推进中职课程的整合。其次是将工匠精神作为培养的目标之一,进行中职教学的内容安排;最后通过一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主导思想,从而实施课堂教学,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最后将核心素养中的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的评价指标,对其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4.3 保障中职院校就业实践效果。就业实践的初衷是好的,为了能够让中职学生在真正如入社会进入岗位之前对岗位的工作状态进行实践,了解自己专业技能的缺陷,清楚自己的真实水平,但是真正的就业实践活动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的形式主义将就业实践变成了鸡肋。因此针对中职院校的实践活动的问题,建议中职院校将就业实践进行正确的分析,将就业时间的途径、效果进行调查,在了解到真正的问题后针对问题提出改善的措施。另外建议学校联系往届的中职学生,往届的中职学生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可以邀请这部分学生回到学校进行就业实践分享活动讲座,增加就业学生与应届学生之间的联系渠道,提供信息交换平台,这样能够让应届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比较合理的就业指导,少走弯路。就业实践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最佳实践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就业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检验,在这个环节中建议教师增加对工匠精神以及核心素养的评价制度,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在真正参与就业之前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

总结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从业过程中的一种极高的自我要求和追求,是对职业的最大的热爱的体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等各种国家战略的提出,加强我国各个行业的职业中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专业能力,重视创新能力,提高各行业中的知识技能的自主研发,是我国在发展中对各行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国家各行各业提供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该专业指的是拥有工匠精神,拥有核心素养,代表着行业的最高的技术水平的人才。在这个良好的大环境下,中职院校需要摆脱传统思想中的人们的偏见,顺应时代潮流,专心研发新课程,将工匠精神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中国培养专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各行各业的核心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团队水平。

猜你喜欢
工匠核心院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