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育德幼儿园
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生活环境、角色定位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个人特长,但在实践经验方面较为缺乏。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育德幼儿园结合实际,不断尝试、反思、提炼经验,确定了“一年争合格、两年能胜任、三年成骨干”的新教师成长目标,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新教师梯队式培养策略,以提升新教师的综合素养。
第一步:两看、两教——体会角色。“两看”即引导新教师看环境和一日活动流程。我们带领新教师参观幼儿园的园舍园貌、幸福小岛心理室、感统训练区等,让新教师感受幼儿园多元、开放、包容的育人环境。通过对环境的感知,让新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教育理念、课程观,带着全新的视角与心境开启教育之旅。
新教师的发展要从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开始,我们对新教师进行“教师标准化一日流程专项培训”,引领新教师关注细节,做细、做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为新教师设计跟踪记录表,让他们观察老教师的一日工作流程以及重点环节。这一阶段,主要是让新教师对保教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观察,搭建感悟和思考的支点。
“两教”即邀请骨干教师教做法和窍门。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虽然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和教师职责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看到”和“做到”之间却存在着很大差距。我们要不断了解新教师的需求,让保教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手把手地教新教师一些实战经验。
骨干教师在常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有效的小窍门,比如如何应对爱哭的孩子、如何教孩子穿脱衣服、如何与家长打交道等,这些都是新教师必修的实战内容。骨干教师的教授和实际指导,可以让新教师慢慢领悟:教学需要智慧,更需要用心和用情。
第二步:一问、一帮——熟悉角色。
新教师在任教初期,必然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和困惑,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变教为问”。通过开展“教育沙龙”“辩论赛”“爱生故事”等活动,鼓励新教师大胆讲述收获,对遇到的困惑进行反思、提问、分析。另外,我们要求新教师随时记录成长过程,在每天一“读”、每周一“问”的基础上,每月写一篇总结性或者反思性的教育随笔。同时,幼儿园开放心理工作坊“曼陀罗心理绘画体验”“舞动音乐疗愈”等,让新教师在愉悦的体验中舒缓身心,缓解压力。
我园还为每个新教师配备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当师傅,鼓励新教师大胆模拟师傅的教学风格,实践师傅的教育经验。在落实师徒帮教、团体带教、教学园长指教“一课三研”分层指导的过程中,让新教师在争论中产生共鸣,在研讨中反思进步。
第三步:一压、一放——进入角色。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给新教师一个支点,相信他们也能发挥惊人的力量。秉持既要压担子,又要大胆放手、充分信任的原则,我们给新教师创造更多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比如举行“基本功评比大赛”“园级优质课评比”活动;每学期开展优质课、教育随笔等系列评比;区级活动中,我们积极为新教师营造公平竞争、争优创优的环境。经过反复磨炼,新教师找准了自我发展的切入点,工作热情高涨。
第四步:一研、一创——塑造角色。新教师虽然年轻、缺乏经验,但他们充满活力与潜能,这是实施园本教研的希望所在。我们形成了全园参与的教研梯队,采取“三纵三横”的互动教研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并坚持以老带新、课题引领。每个新教师都要参与课题研究,并运用观摩研讨式、案例解析式等教研方法,让思维触角深入问题的实质,将科研的态度植入心、践于行。
每个新教师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同步走的同时,按需培养才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风格。为充分发挥新教师特长、挖掘新教师潜力以及创造力,我们在教科研培训的基础上鼓励新教师将收获内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比如,新教师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创建了“户外游戏坊”“绘本坊”“美工坊”等工作坊。工作坊依据新教师的特长,从儿童视角出发,主动开展不同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充分发挥新教师的创造力,促进新教师富有个性地发展。
新教师的成长之路是阶梯式上升的过程。随着管理者对新教师培养力度的加大和新教师自身的努力,他们的脚步将更从容,笑容将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