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国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林业局 274000)
本规程规范了鲁菏泽市主要的4 种介壳虫的种类和区别、虫情调查、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防治指标、机油水乳剂的机理和配制、防治适期、安全施药浓度、防治效果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阔叶树林木发生粉蚧科、盾蚧科、蚧科各虫种的预防区及防治区。
简称蚧虫又名“介壳虫”,同翅目(Homopter)蚧总科(Coccoidea)昆虫的统称,约600 种。大多是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它们虫体小,雌雄异体,繁殖快,生活隐蔽,最大特点是虫体具有多种蜡腺可分泌蜡质,形成多种形状的蜡被和介壳,起到自身保护作用,阻止杀虫剂伤害,导致常规防治效果不佳,并能抵御不良气候和天敌侵袭,造成防治困难。
在林木分布地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定面积的地块作为固定观察样地,在其内以对角线方向均匀间隔固定树木标号,即为标准株。设置标准地是详查介壳虫发生情况或进行防治试验效果检测的基地。
在介壳虫预测及防治过程前后,需要基本掌握其发生情况,所展开的各类调查活动。
预测介壳虫的某世代、某一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时期或为害时期。
预测介壳虫可能发生的林间数量或虫口密度,估计未来的种群消长趋势。
不同介壳虫数量对树木生长及果实产量有不同的影响,观测确定已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介壳虫数量即为防治指标。
针对介壳虫防治难度,选择机油(废机油)与洗衣粉(正品)2 个物品自制而成。将机油简称“油”,洗衣粉简称“粉”,两者合为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药剂,多种试验证明对介壳虫有较高防治效果。
介壳虫停止取食与发育,进入隐蔽藏匿为起点,直至复苏活动开始取食与发育为终点的时期。气象学把上年12 月初至翌年2 月底划为越冬期,因此11 月称为冬前,3 月称为冬后。
将虫情调查所得数据,用以下公式计算所得结果。
虫口减退率(%)=[(防治前密度-防治后密度)/防治前密度]×100
防治效果(%)=[(防治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11 月上旬、4 月上旬越冬基数调查,每标准株随机在不同方位选取2 梢,剪去当年生枝,再向后取20cm枝长,室内解剖镜下计算若虫数,密度单位:头/梢。4月下旬转叶若虫调查,随机剪取柿树外围枝梢20cm,计算枝叶上虫数(头/梢)。其后各代密度都按此方法,计算果实、枝叶上虫数(头/梢)。
每标准株随机在不同方位剪取1cm 左右的2 梢,室内解剖镜下取20cm 枝长,计算若虫数:头/20cm。
在标准株枝干的虫体分布区,分稀疏、中等、密集3 个区域,各用圆珠笔标出3cm×3cm 的方框,在放大镜下逐一挑开介壳观察虫体,鲜黄色或体液新鲜的为活虫,虫体发暗或体液较少、干瘪者为死虫,清点记录后计算单位面积密度:活虫头数/cm2。
冬前虫口密度调查在进入越冬态的10 月下月中旬进行,标准株上随机4 个方位剪取0.8~1.2cm 粗的枝条,带回室内使用高倍显微镜清点活虫数,即用解剖针挑开蜡被,体液色泽新鲜的计为活虫,体液污浊或干瘪为死虫,记录后计算枝长密度:活虫数/20cm。冬后虫口密度调查在2 月中旬进行,方法与冬前相同。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5℃时(大约清明节前后),柿树进入展叶期,此时若虫转移至叶片上固定吸食,物候口诀“柿树展叶如硬币,快快防治柿虱子。”柿叶如一元硬币大小时,适时防治效果最好。
参照柿绒蚧发生期。
立春过后,物候现象柳树枝条变绿为防治适期。
4.4.1 越冬若虫。在2 月中旬开始观测花芽状况,观察50%花芽有膨大现象时,若虫即进入复苏期。
4.4.2 雌成虫。采用旬平均气温修正值法。将2 月下旬-3 月下旬各旬平均气温值之和/4,作为温度指标,上年发生盛期的4 月作为基本日,预测温度指标减去基本温度指标的差为修正值,依据观测数据,温度指标差+0.35 即提前1 日,接近0 为相同,-0.35 即延期1日。
第一代若虫量(P1)基本预测式:P1=P0·Sw·Sl·e0·R1
P1——翌年第1 代若虫密度(头/梢);P0——冬前进入越冬态的若虫密度(头/梢);Sw——越冬存活率;Sl——转叶存活率;e0——越冬代产卵量;R1——第1代增殖率。
将各虫期回归预测式及常数值代入预测式,数字模型为:P1=P0(0.7909Dt-2.1632)(0.7677-0.328Ps)×217.2×(-0.068+0.3828E5-0.0735E52)
式中:Dt——低温指数。越冬期(11 月-翌年3月)的平均气温+低温强度(越冬期各日最低温度的平均值);Ps——瓢虫数量(头/梢),红点唇瓢虫+黑背毛瓢虫(1/9.3);E5——5 月份温雨系数(降雨量/平均温度,单位为mm/℃)
第二代若虫量(N2)预测式:P2=P1·F1·S1·e1·R2
式中:F1——第1 代雌雄比;S1——第1 代雌虫存活率;e1——第1 代产卵量;R2——第2 代自然增殖率。
将其转变数字模型为:P2=P1× 0.297×0.264×146.2(-0.1441+0.388E6-0.0671E62)
N2=N1×11.463(-0.1441+0.388E6-0.0671 E62)
式中:E6——6 月份温雨系数(降雨量/ 平均温度)。
越冬若虫存活率(%)为Sw,低温系数为Dx,r=0.9919,p<0.01,相关性极显著。直线回归预测式为Sw=90.43+7.873Dx,平均误差为±2.6%。低温系数是越冬期(12 月-翌年2 月)各月最低温度(日平均)之和。建立预测式:P=P0·Sw。即为:P=P0(90.43 +7.873Dx)
式中:P——越冬后(3 月初)若虫密度(头/20cm);P0——越冬前(11 月末)若虫密度(头/20cm)。
在第1 代若虫密度为(50~172)头/梢,第2 代若虫密度为64~228 头/梢时,为害程度为轻度,果实损率为10%以下,为营林和生物防治指标。如果第1代若虫密度≥173 头/梢,为害程度中度(果实损率为20%)以上,即为施行药剂防治的指标。
参考柿绒蚧防治指标。
以越冬雌成虫密度所对应的果品损失率观测计算,枝干上密度为3~7 头/cm2时,果品损失率10%。因此,雌成虫密度≥8 头/cm2时,即为施行药剂防治指标。
以果实损率10%以下时为轻发生临界线,对应越冬后若虫固定为害的密度≤15 头/20cm。因此,当越冬后若虫密度≥16 头/20cm 时,为施行药剂防治的指标。
7.1.1 杀蚧作用机理。机油是通过物理作用,在虫体或卵壳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封闭气孔,使害虫窒息死亡。同时机油中还含有部分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极易在害虫体内生成酸类物质,使虫体中毒死亡。并能影响介壳虫细胞膜的功能,抑制害虫产卵,改变害虫行为,还有最大特点是不易产生抗药性。生产中可用于防治介壳虫、螨类、蚜虫、粉虱、木虱及鳞翅目害虫等。
洗衣粉不仅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机油融合到水液中,它所含的烷基苯磺酸钠还是一种优良的附着剂,使蚧虫的体表形成一层不透气的薄膜,使其窒息死亡;还能使药液均匀地黏附在植物表面,提高杀虫效力,并能延缓害虫的抗药性。洗衣粉的重要作用是能把介壳虫体壁的蜡质部分溶解,使油剂有效地穿透蜡壳接触虫体,起到杀灭作用。
通过大量试验观察,这2 种物质合在一起形成乳化水溶液,就有了珠联璧合的作用,这种药剂对介壳虫有更好的附着力、渗透性和溶蜡性,有一定破坏介壳和较强杀灭效果。
7.1.2 环境影响。乳化后的油剂喷洒于植物表面,在氧气和微生物作用下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更多的微生物。目前使用的烷基苯磺酸钠已全部是直链烷基结构的,它的性能与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相同,其优点是易于被微生物降解,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性能更优良的产品,且对人、畜、天敌无害,无污染土壤现象。因此,机油水乳剂是将药剂的有效性与环境保护所要求的低毒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有机合成农药的有效替代品。
根据配制原料药量的多少,选用大小不等的废油漆桶等容器。选用机油或者废机油,正品洗衣粉,将两者按重量1∶1 的比例放入容器内,然后用木棒不停搅拌使其充分混合,数量大时,可用电动搅拌器或电钻改装成搅拌器搅拌,直至变成色泽均匀黏稠液体,即为机油水乳剂原液。使用时先配成母液,以所需兑水约1/10的热水(60℃左右)与原液混合,搅拌均匀使其充分乳化,然后在容器内加上剩余水量,再一次进行搅拌均匀方可进行喷雾。
利用机油水乳剂的溶蜡杀蚧特点,设计在介壳虫越冬休眠期尽早防治,即在出蛰前或未繁殖前的薄弱环节施药,根据不同虫种越冬情况制定试验方案。此时历经严冬有一定低温致死率,虫口基数较小,且介壳虫刚从越冬状态准备复苏,虫体自身抗性差,是防治的有利时机;此时树木亦在休眠期未发芽展叶,可以提升喷药浓度,达到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还有此期天敌种类尚未出现,有利于保护其众多种群数量;再有就是早期防治消除虫源,避免了初孵若虫借风传播,可以保障整体防控效果。
7.3.1 粉蚧类。寄主林木展叶始期,越冬虫态复苏开始转移为害时,为主要防治适期,如柿绒蚧、紫薇绒蚧在4 月上旬施药防治。越冬虫态发育至雌成虫时为补救防治适期。
7.3.2 盾蚧类。寄主林木未发芽前,介壳虫越冬虫态复苏前,为防治适期。如桑盾白蚧在2 月下旬施药防治。此时防治一役控全年。
7.3.3 蚧科类。寄主林木花芽或叶芽萌动期,介壳虫越冬虫态复苏期,为防治适期。如杏树朝鲜球坚蚧在2 月中下旬(花期不同)施药防治。
第二防治适期在越冬雌成虫发生盛期,如杏梅朝鲜球坚蚧在3 月下旬施药防治。
7.4.1 越冬期。越冬期树木也在休眠期,在对树木没有药害前提下,可以适当提升施药浓度,提高越冬蚧虫的防治效果,经试验得出,虫体有蜡质覆盖物或介壳较薄时,使用15%浓度,虫体有较厚介壳时,使用20%浓度。施药后20d 检查,防治效果均可达95%以上,枝干皮层正常无药害。
7.4.2 冬后(早春)期。这个时期树木萌芽展叶,介壳虫开始出蛰活动,当叶片较嫩虫口密度相对较小时,使用6%浓度,叶片厚实虫口密度较大时,使用9%浓度。施药后20d 检查,防治效果均可达98%以上,叶片生长正常无药害。
蚧虫休眠期使用5°Be 石硫合剂一般防治效果为46%~65%,越冬蚧虫活动期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 倍液防治效果60.8%,都远不如机油水乳剂的防治效果95%。
树木展叶期防治介壳虫,化学农药40%噻嗪酮2000 倍防治效果达99.8%,22.40%螺虫乙酯的防治效果为91.6%,同期使用机油水乳剂6%浓度的防治效果为97.6%,表明机油水乳剂与化学农药处于相等的水平。
研究试验证明,单一使用机油水乳剂防治蚧类害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而且不受时期及蚧虫虫态的制约,是值得大力推行的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