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甘肃省积石山县铺川乡中心幼儿园 甘肃 积石山 731706)
通过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以明确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实施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主题教育,每个领域包括不同的内容,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提出相关教育建议。幼儿园主题背景下,教师应当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明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学习与思维品质等,以此更好开展区域活动。在健康领域教育中,重点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良好,增强幼儿的体质,形成协调的动作、良好生活习惯、基本生活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带领幼儿自主运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等,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1 环境比较开放。幼儿园主题背景下,教师根据所带幼儿年龄的大小,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幼儿园的资源,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与其他区域活动相比,其环境比较开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放和运用幼儿园各处的环境和资源,并划分成不同的运动区。在各个运动性区域之间,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隔离,提前投放各种各样的材料与器械,讲解安全规范与运动规则,然后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区域,运用各类材料与同伴一起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运动、交流、合作、分享等[1]。
1.2 材料较为丰富。幼儿园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教师还要根据《指南》中提出的教育目标,在各个区域中投放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材料,重点是满足不同学段幼儿运动与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虑幼儿个体差异,可以让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幼儿都能选用合适的材料,参与到运动活动中,参与共同活动,进行自主活动[2]。比如为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性、灵敏度,不同阶段幼儿有着不同目标:3-4岁要求能双手向上抛球,就要提供皮球等;4-5岁要求能跳过一定距离、跨越一定高度物体,就要投放竹竿等;5-6岁要求能连续跳绳、躲避扔过来的沙包等,就要提供跳绳、沙包等。教师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和运用。
1.3 活动讲求自主。在幼儿园运动性区域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大部分活动的主人,教师应当尽可能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各项运动性区域活动,自主选择需要的材料,自主寻找同伴,只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教师要将过去统一活动形式变为区域活动形式,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教师还可以将集体活动变为分散活动,留给幼儿更多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的机会。教师还要改变传统讲授的教育方式,而通过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更好获得运动经验。
1.4 游戏丰富有趣。趣味十足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实现被动教学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根据幼儿的年龄大小与认知特点,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结合运动性区域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教师需要引入与创设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小足球游戏、扔沙包等民间体育游戏,这样可以引发幼儿积极参与各项运动性区域活动,在兴趣的驱动下与小伙伴一起活动。
1.5 交往频率更高。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过去开展区域活动多是按照学段进行,幼儿的数量较少,教师多是统一组织各项活动,幼儿之前的交往受到的限制较大。新时期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可以突破幼儿的年龄限制、活动方式限制等,让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更高,互动更加频繁,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意识更强。在运动性区域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可以让幼儿挑战自己,能提高低龄幼儿的运动水平,增强其身体素质。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扮演各种角色,可以提升幼儿人际交往意识,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2.1 全面性原则。幼儿园主题背景下,教师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根据《指南》中健康为主的目标,首先遵循的是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基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开展各种各样的运动性区域活动,总体上包括走和跑、跳跃、钻爬、投掷、追逐、拍球、攀登等[3];二是充分做好全方位准备工作,这要根据幼儿园所在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区域规划等,规划好活动的场地,比如要用多大的活动场地,周围的环境如何布置等,实施之前都要完善好。
2.2 自主性原则。运动性区域活动的形式决定了需要遵循自主性原则,根据《指南》健康领域给出的建议,教会要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和拍球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动作都要幼儿自主完成,教师只能进行动作指导。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区域都有教师看护与指导,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运动区,自由和自主选择活动器械和活动内容,参与身体锻炼活动。教师根据不同的户外环境设计不同运动区域,投放不同功能与不同层次的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探究兴趣,促进幼儿自主运动,可以让幼儿在参与各项运动中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运动信心。
2.3 发展性原则。幼儿阶段身体与心理发育迅速,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运动需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运动性区域活动中,还要根据幼儿动作发展变化、身心发育情况、季节变化等,适当调整材料投放与活动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持续完善的区域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身心逐渐发育,生活经验增加,运动能力增强,教师要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及时调整与添置器械。比如拍球项目,小班是让幼儿双手向上抛球,中班要做到连续自抛与自接球,大班就要连续拍球,逐渐培养幼儿的动作灵敏度。根据季节的变化,教师还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夏季设计走平衡木、沿直线行走、蒙眼走路、田埂行动等运动量小的活动,冬季设计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跳竹竿等运动量大的活动,春秋季节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
3.1 根据相关原则,投放多样材料。在幼儿园主题教育的背景下,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投放材料是开展各类活动的基础,只有投放适合幼儿运用的材料,材料的种类越丰富、层次越多,才能让幼儿的运动方式更多样,身体锻炼更全面,也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运动能力较为单一、生活经验不足、认知基础有限,这就决定了投放材料要简洁、有趣、分层、多样,还要适当讲授一些材料的使用方法等[4]。
例如,在平衡区中,教师可以投放平衡木、轮胎等材料,还可以利用自然地面做田埂,画出直线等,这样方便幼儿玩走平衡木、过独木桥、走田埂、走直线等游戏。在跳跃区,教师可以投放大小轮圈、废旧纸盒、皮筋等器材,这样可以让幼儿参与跳高、跳远等的练习,玩跳方格、蛙跳、跳皮筋等游戏,从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到跳5米、8米。在投掷区,教师主要投放沙包、皮球等器材,辅助幼儿玩扔沙包、接皮球等游戏,单手扔沙包的距离从2米,逐渐发展为4米和5米,逐步提高幼儿的投掷能力。除了投放以上材料,教师还可以在跑跳、钻爬、攀登、玩具、皮球等区域投放其他的材料,更好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要。
3.2 结合身心特点,进行热身准备。幼儿的骨骼、肌肉等发育不完善,心肺功能等也还在发育中,在参与运动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降低幼儿参与运动性区域活动的风险度,教师还要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指导幼儿进行热身准备。教师通过指导幼儿做各种热身活动,可以活动幼儿的骨骼和肌肉,让幼儿的身体技能从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以便实施跑跳等各种活动[5]。
例如,在实施球类运动、沙包运动、绳类运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运动要求,指导幼儿参与各种各样的热身运动。比如在实施球类运动之前,由于这项运动涉及到头部、腰部、腿部等活动,所以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做头部、涮腰、弓箭步压腿等热身运动。在头部的热身运动中,教师可以打着节拍指导幼儿做运动,比如一拍低头、二拍仰头、三拍头左歪、四拍头右歪、五拍到八拍头转圈,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幼儿一起做这项运动,伴随着音乐非常有趣。在热身运动中,能够带给大脑和身体刺激,从而让身体做好准备。
3.3 选择合适内容,突出运动趣味。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教师还要根据《指南》项目目标,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与个性情况,选择合适的区域活动。在作出选择之前,教师应重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的运动性区域活动,这样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项目,参与相关联系,引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多选择游戏活动,注重材料简单和安全,让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重点观察、指导幼儿参与活动,保障活动中的安全。
例如,在跑跳主题活动中,教师投放若干小沙袋,指导幼儿取沙袋,在场地中自由分散,开展“一物多玩”的游戏活动。比如有的幼儿自己做自抛接沙袋的活动,有的幼儿两人一起做互抛接沙袋的活动,有的幼儿多人一组多头顶沙袋、手托沙袋等的投运活动。在利用沙袋做游戏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来回巡逻观察,确保所有的幼儿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对创造出新颖玩法的幼儿或小组进行表扬或奖励,向其他的幼儿或小组推广。
3.4 开展丰富活动,促进全面发展。幼儿教师设计与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还要注重活动的丰富性,开展丰富多样、多个主题的区域活动,以此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性,发展幼儿的力量和耐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6]。运动性区域活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
例如,按照使用器材,可以分为球类运动、绳类运动、沙包运动;按照活动场地,可以分为室内小型活动,园内多元活动,生态野趣活动;按照活动类型,可以分为跑跳、攀登、钻爬、投掷、平衡等活动。以球类运动为例,幼儿园阶段主要使用的是皮球和小足球,可以开展传球、抛接球、运球走、赶球跑、夹球进、躲开球、运球接力等,以此能够培养幼儿动作协调性、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团队精神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在运球接力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为人数相同的两支队伍,先让每支队伍的排头幼儿拿球,在开始后做运球绕杆运动,在跑到终点后返回来,将球交给本队下一名同伴,直到最后一人,最后看哪支队伍的用时最短。这样的活动综合性较强,能够有效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团队精神。
3.5 限定活动时间,做好放松整理。通过观察幼儿的日常活动,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幼儿好像不知道累,玩起来就停不下来,这与个体的身体结构与组织特点有关。幼儿教师应当限定运动性区域活动的时间,保证幼儿动静结合,做好一些放松整理,这样才能让幼儿快速恢复体力,避免因为体能消耗过多、流汗过多而生病。
例如,在绳类运动中,我们通常开展单人跳绳比赛、集体跳绳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非常消耗个人体能,因此教师要规定好活动的时间,比如要求幼儿每隔20分钟休息停下来休息一次,然后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动。比如幼儿之间可以相互捶捶背、捶捶腿,做一些抖抖脚、抖抖手的舒展运动。除了这些放松活动,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在地上做一些民间智力活动,比如“抓住你”这项游戏,准备两种2个小石子,在地上画出少一边的正方形,连接四个角画出对角线,两个人玩这个游戏,每次走一步,看谁先堵住对方。
3.6 根据具体表现,实施科学评价。幼儿园主题背景下,教师设计与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包括跑跳、投掷、攀登、钻爬、拍球等各类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投放多样材料、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做好安全教育等,最后还要根据幼儿或者小组的具体表现情况,实施科学合理评价。在实施评价中,教师先要根据幼儿或小组是否掌握运动知识、基本动作、运动方法、运动过程等进行点评,然后实施多元评价。
例如,在沙包运动中,实施跳房子踢包和捡包的游戏活动后,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点评,主要点评幼儿扔出沙包的距离,是否按照一定程序参与这项游戏,踢沙包的动作、捡沙包的速度等。在点评之后,教师先让幼儿自主评价,然后再进行小组互评,最后教师再予以全方位的评价。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参与这项活动的信心,培养幼儿参与运动性区域活动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新时期幼儿园主题背景下,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南》的内容,明确健康等领域的目标要求,设计与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通过投放多样材料与做好全方位准备,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运动性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项运动活动,以此培养幼儿平衡力、力量、速度等,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团结互助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