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策略探析

2022-11-19 12:04:12
现代英语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

马 雷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一、引言

文化自信属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理念的主要构成,对大学生观念与思想有着重要影响。而大学生都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成为一名人格素养与道德品质兼优的青年。对此,在大学教育当中应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尤其是在英语教育中,以此创新、优化英语教育形式,在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文化行为,进而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教书育人。

二、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课程标准和教育要求

在大学英语教育当中,不仅要注重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关注文化教育的落实。在大学英语教育要求以及课程标准当中,已经明确了文化教育的根本内容,也指明了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对此,实际的教学当中应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教材编写也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精神,并起到深化思想教育的效果,最终让大学英语教育具备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并且,英语教育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关乎各个国家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心理,且上述内容都会在教育教学当中有所体现,学生也会在此类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此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此时学生心理自然而然会形成文化相融、文化排斥、文化比较。对此,大学英语教育应承担起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责任,带领学生深刻认知到中国特色,并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发挥英语教育的特殊性

对于学生的文化判断意识以及功能而言,其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培育点,该内容的出现也和英语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有关。语言可谓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语言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且学习语言时应建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内涵。而在大学生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汉语文化以及英语文化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语言学习也会出现文化冲突、文化接受以及文化判断。当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出手,将文化自信培养渗透英语教育当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大学英语教育内容展开调整。此外,通过大学英语教育自身特殊性的发挥,积极渗透文化自信相关内容,不仅会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其逐步树立起世界眼光,感受社会文明。

(三)体现出大学英语文化教育功能

大学英语教育有时因受到教育内容以及教育体系的影响,呈现出的文化价值取向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也都具备着文化教育的作用。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亲身体验的形式,更为关键的便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指导,完成知识与思想的灌输。而大学英语教材属于重要内容,许多的英语教材中都逐步渗透出思想教育因素,在教材中显现中华文化教育。对此,为了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质量,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需探索出文化自信培养策略,把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完成对各类资源的梳理和研究,从而完成文化对比,在英语教学中更为清晰地阐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此外,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以及团结感,懂得属于中国人的良好品质,使其面对强烈的文化冲击时,不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

时代的快速发展,也让教育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信息技术的身影,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大学英语教育质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互联网的普及,也让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信仰受到了一定冲击与影响,当其面对复杂的信息时,很容易迷失自己,缺少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以此盲目地追求、崇尚外来文化,失去了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具备的文化自信。上述情况的发生,势必会影响我国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对此,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抵抗外界所传来的不良思想,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加强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事物评判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讲述教材中的知识点,还可借助时代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正确认知,使其从根本上理解优良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在学习和西方节日相关的课程之后,教师在课后环节当中,便可为学生推荐河南卫视“2021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让学生观看里面与中国节日有关的各类节目,通过节目的观看感受我国文化,并完成西方与我国文化的比较,强化学生对传统优秀的文化的认知,使其民族文化自豪感显著提高。

(二)强化文化自信教育,凸显大学英语教育职能

对于大学英语教育而言,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更是要让其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文化自信。现如今,高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性,有些学生喜欢学习英语,觉得英语知识的学习很有挑战性,且该门语言属于全球性语言,具备优势。也有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了文化自信。对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英语教材知识的传递以及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带领学生感受各国的人文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历史,深入体会中国文化。通过不断的学习,可让学生主动对比中国与西方的文化,逐步形成较强的文化自信意识,最终从内心深处热爱祖国,并用英语语言完成民族精神、民族故事的传递。简单来说,大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但要了解基础的语言技能,同时还要熟练运用语言,通过自身思维完成西方文化的辩证,以此让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自信显著提高,完成中国精神的传递。

(三)强化教师文化自信,品读英语教育文化内涵

全新的时代,教育部一直在引导鼓励大学教师将对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当作主要任务,且教师的人文素养也关乎文化自信的建立情况。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不仅要完成教材内容的传递,同时也需带领学生一同挖掘优秀的中国文化,感受英语教材中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深刻寓意,以此完成人文精神的品读,形成较强的人文自信。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需主动成为中西方文化的衔接者以及英语知识的传递者,不但要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素养与技能,同时也要让自身的中国文化知识素养显著提升。对此,英语教师在平日里应多加学习,巩固自身的中国文化理论,将中国文化理论与英语教材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搭建出一条英语语言和中国文化自信衔接的桥梁,将文化自信精准渗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共同品读英语教育文化内涵。其次,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英语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挖掘中华文化,将我国文化素材、传统故事等渗透教学中,以此加强学生对文化的正确认知,让其在文化比较中,形成较好的思想观念。比如,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The power of Heroes”“Ordinary heroes in life”等内容。问题提出过后,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说出近些年我国所出现的平凡英雄,然后指派一名学生为代表,用英语进行发言,将小组讨论后所得出的结果表达出来。此种教学方式,可直接转变大学英语教育枯燥乏味的情况,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之中完成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列举出一些平凡英雄,感受中国普通人做出的“不普通”事,以此坚定文化自信,体会到中华儿女本身的优良文化,最终让文化自信在教学中的渗透更具意义。

(四)强化教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内生性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跨文化”交流、建立“笔友”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保留既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可通过融入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同声传译”模拟、“联合国发言”情景模拟、英语短剧配音、编排英文小品等形式,将能够发挥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作为课堂参与主体,真切体会到英语学习对自身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提升的价值。从文化自信角度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发展较为完备,满足应用多媒体技术、远洋电话、引入英文短剧、邀请外教教授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学生在面对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时,也将大大提升自身对我国教育实力的自信;教学开展形式上看,教师在教学中赋予了学生课堂参与较高的民主性与自由性特点,分析原因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有能力开展类似于西方国家“开放式教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与指引下,我国的大学生也有足够的自信,参与到开放式教育课堂中。此外,还可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内生性的文化自信。例如,在选修课《西方发展史》中,教师以多媒体为手段,搜寻相关内容如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研究与西方文化的发展差别内容,利用中西方文化对比,激发学生对华夏文明的文化自信,并能以足够的胸怀接纳值得学习的西方文化内容,养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宽广胸怀,建立起独属于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中国梦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要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使理论知识能真正地应用于实际,并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以文化自信的姿态,运用英语知识。例如,可在校内举办多人性活动,以弘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为主题,举办辩论赛、演讲赛、写作赛、翻译赛等活动,在提升学生英语知识能力运用基础上,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我国当前最新政策的认知。还可以国际新闻播报为手段,提升学生的对中国的管理自信。例如,节选CGTN有关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美国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英文原版发言,教师通过节选其中的发言片段,并结合杨舒平最近的处境作为对比,弱化部分学生过于畸形的“崇洋媚外”的思想,以真实案例的形式将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激发;在假期阶段,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参加支教活动,将自身所学知识用于山区学生的教学中;也可通过游览红色基地、热门景区,对其公告牌中英语的翻译正确度进行评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同时,锻炼其专业技能与英语运用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将中华民族中乐于实践、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良好美德予以发扬,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对自身精神方面的正向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大学英语教育,还是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其都属于大学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教书育人目标实现的关键。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自信的体现尤为重要,可同步完成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传递,并带领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对此,在实际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出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案,在保障教学目标全面达成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效率。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