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路径探析

2022-11-19 10:46
读与写 2022年1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

张 奇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民族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当今,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新主题,也带来了核心素养这个名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并出现在小学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运而生。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观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思维、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也是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最佳途径。在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方案逐渐完善,教师也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技巧,但是,教师对于信息思维、意识和责任的培养显得不那么重视,且存在认知上的错误,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并在教学中创新教学路径,发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作用。

1.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 教学现状。为在小学课堂中有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开展全面性的革新,更加关注学生,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十分的普遍,很好地融入到了小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声音、文字、视频、动画、图像巧妙的结合起来,以此来充实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无形中可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开始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了小学课堂教学中,比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均让小学课堂教学更加的简单有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核心素养培育更加的高效与全面。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出现在小学教育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的教学。为了促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硬件设施,以确保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和思维,教师通常会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但是在过去多年的应试教育中,许多教师的思维都受到了禁锢,仍然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体性被压制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2 存在的弊端。科技的发展虽然给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在现在的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既有积极的信息也有不良的、不健康的低俗信息,这些信息的出现给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针对这种情况,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时也会隐含一些不良的因素,这就需要学生正确区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认真遵守相关制度,不沉迷网络。既然我们要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小学教师就应该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每分每秒都有新的讯息出现,再加上现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层出不穷,传播渠道也越来越多,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对现实世界充满未知,很难抗拒网络信息的诱惑。在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也给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此外,信息化教学中有许多教学途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意蕴

2.1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各国普遍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课堂教学实施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方式,以信息技术为特征,跨越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融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过去单一标准的评价方法已经改变,但在尊重人格差异方面的教学评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忽视评价的促进作用,仅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等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普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且讲解时间相对较长,而学生主要负责听,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甚至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吸收知识点,只是机械地记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难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利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改变自身的身份,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来设计的。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大部分人的家中都有电脑,学生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有了接触,但是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并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识。对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系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思维是小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一项能力。在以往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更多的使用着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所以导致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很好地激发与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于此,可以考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尤为关键和重要的,教师要考虑在实践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时间与材料,让他们可以敢于实践与创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被动学习都是不稳定的,只有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才能促进学生自发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是最稳定的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最佳保障。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科,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实现自主学习,而信息技术教学能教给学生寻找和获取信息的知识,培养学生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

3.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会有较多的抽象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无法深层次的理解知识,制约着学生思维和模型思想的发展。针对于此,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学习抽象知识,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语音功能、文字能力、图片能力等来多角度展示抽象知识点,将以往的“静态演示”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知识点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强化感知能力,抽象知识可以被学生更好的理解,构建出了智慧课堂和高效课堂。由此可以说,在抽象知识点的教学中,多媒体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均是十分凸显的。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实现创新,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和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寻找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细致地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言有着重要作用,这些能力正是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的。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路径进行创新首先要教师转变自己陈旧、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上课学习到的知识,并将其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路径

4.1 创新教学目标,融合信息素养培养。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的,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进来,在教学过程中和之后的作业布置中,都要体现出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潜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举个例子,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信息目标融入进来,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从而加深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除此之外,在相关的作业练习中,教师也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关的实践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体会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目标,融入相关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充分感知信息素养,就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4.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如果教学路径没有创新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往往听着听着就玩起了单机游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能让学生听会学会这些知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是活泼好动的,喜欢未知的新鲜事物。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用信息技术新奇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在备课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素材,并将其用到自己的课件中,用这些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打造一个生动有趣、活跃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享信息技术相关的动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保持新鲜感,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时,教师可以废弃的实物让学生来观察,并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让学生上手操作,将相关的硬件放到合适的位置,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用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教师通过实物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实际存在的计算机,向学生讲解和介绍各个硬件的位置和作用,再让他们动手将这些硬件当归原来的位置组装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各个硬件的作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浓厚的,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知识,效率很高。

4.3 创新教学模式,融入信息文化。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基础。这样,就能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将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结合起来,并进行大胆创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体会信息技术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相关的信息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熟练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比如在《认识计算机》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讲起,着重讲解计算机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价值,帮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的奇妙。再教导学生用计算机制作生日贺卡,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一步步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就可以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学生一边理解知识,一边摸索操作的过程就是他们深入理解信息文化的过程。小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需要信息技术慢慢培养,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4.4 运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知识的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主要是通过布置一个前提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探索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这一方法的运用不同于之前的填鸭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的运用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学习知识。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有着较强指向性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围绕着这个任务进行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举个例子,在《美化文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与文档制作有关的知识,待学生思维得到开发以后,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一个制作“电子手抄报”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文档中插入页眉页脚、设计排版、美化边框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共同完成这个任务。例如有的成员可以负责收集素材的工作,把收集好的素材发送给另一个成员,这名成员进行美化和调整,并将其插入到文档中,调整好格式,再让一名成员来负责文字排版和页面布局的工作,最后小组商讨决定选用什么样的色调和风格。在制作“电子手抄报”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在动手操作。在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把各个小组的手抄报作品用一体机投影出来,让学生投票选出最具有新意的作品。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和信息责任。但是,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全面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含义和特点,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路径进行创新,比如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多彩,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信息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