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梦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号召下,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转变了过去对于“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法”过度迷信的教学理念,转而开始注重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期能够用同样的时间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的知识容量大、应用要求高,对课后巩固和自主练习的作业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可以说语文作业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情况。在笔者看来,小学语文教师在完善作业设计应当以下列几方面为主要着手点。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比较旺盛的年龄段,各方面的条件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再加上诸多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个小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就学生的整体学情做好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而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符合自己当前水准的锻炼。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学生在整体的学习素质上是有着很大不同的,这是人为手段所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尊重这一客观事实,通过了解学生在历次考试中的成绩以及日常课堂中的表现来为每个学生划分对应的学习档位,并为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具有不同难度的作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既不会因为作业难度过大而感到难以完成进而产生消极态度,也不会因为作业太过简单而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并逐渐形成“敷衍了事”的习惯,从而真正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例如,对于“病句”这一专题的课后作业设计,对那些在这方面能力较强、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作业中题目的数量,并在病句类型的选择上侧重于句式杂糅、主语错位、歧义等高难度类型以及复合型的病句题目;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应当从主语缺失、语义重复、语义矛盾等比较简单的单一类型病句中选择、设计题目,让学生获得一个与自己当前水准相匹配的练习平台。
作业的最大功效就是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有序提升。要想做到这一点,作业中就必须存在一定的针对学生学习短板而设计的补齐性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结合每个学生的弱项分布情况,有意识地为他们分别设计若干道考查其薄弱知识或技能方面的题目,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得到更精准的能力优化,另一方面也可借助这些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这些题目的数量和难度必须要得到很好的把控,要以“点睛”的形式出现在作业整体当中,否则很有可能会让学生感受到过大的心理压力。
例如,在设计“阅读理解”的专项作业时,有些学生可能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不太擅长,那么教师就可以增加一至两道根据文中有关人物描写去揣摩角色性格或心理活动的题目;有些学生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缺乏认知,教师就可以通过文章中两处风格截然不同的环境描写做对比来设计题目,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环境描写在渲染氛围上的独特效果等等[1]。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长时间只能和自己所不擅长、不喜欢的事物相处,心里难免会感受到很大的不愉快。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要像上一点中所提到的那样突出对学生短板的补齐作用外,更要设计一些学生们的优势项目,让他们的长处获得展现的空间,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很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此来抵消学生完成作业时所产生的精力消耗。
例如,在布置写作性质的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所擅长的题材来制定不同的题目。如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细腻且有着非常华丽的文笔,则教师可以将《春天的脚步》或《秋浓》作为建议题目;有些学生是天生的“活宝”,喜欢撰写一些诙谐风格的作文,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写《我的“虎妈”》和《搞笑一家人》等题目;而如果学生在长文撰写方面都不太擅长,那么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诸如《一句话评〈三国演义〉众生相》等“微作文”题目。
小学生天生喜欢追求新鲜,对自己未曾认知的事物均有着很强的接触欲和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摆脱对课本内容的局限,有意识地结合学生们的兴趣取向去融入一些更有意思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主观体验,并以此为手段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思维潜能和执行灵感。
小学生们的社会阅历并不丰富,但他们同样有着精彩的生活“圈子”,这个“圈子”中的人、事、物无一不深深吸引着他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经历,在作业中添加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这样,学生首先能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效降低完成作业的难度并提高作业效率;其次,还可以在作业中感受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身边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作业训练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解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一篇短文或一两句话的方式,通过对环境描写的运用来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一些美景,如小区的花园、学校附近的公园、马路两旁的行道树、市中心的喷泉或者广场上的白鸽群等。待学生完成并上交后,教师可从中选择一些质量较好的习作在班里读一读,并将这些作品贴在班级的“展览角”内[2]。
每个小学生都是天生的“幻想家”,有着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对于成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常常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并有效利用学生们的这一优势,在作业设计中为这一优势的发挥提供充足的舞台。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发散性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同时在客观上实现了对自己思维潜能和知识灵感的高效激活,使自己在这种积极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达成强化作业训练效果的目标。
例如,在完成《少年闰土》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我”和闰土这两个角色的认知,试着为课文续写一段情节,讲述“我”和闰土在阔别多年后重逢的场景,把自己认为他们之间应该发生的事详细写出来。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在点评课上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设计有关情节的目的,并谈一谈自己还打算将哪些内容添加到自己的习作中。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乐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且富有干劲儿地去完成一项任务。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作业的设计环节中充分考量小学生的趣味取向,并将一些富有吸引力的趣味元素揉合到作业的题目或具体任务中去。利用这种办法,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不断获得正向的精神影响,将作业当成一种语言游戏去看待,进而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和趣味满足感。而这些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行为积极性,并且十分有利于训练成果的扩大和对学生身心疲惫感的抵消。
例如,对于《传统节日》这一识字部分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几道连线题,将右边的节日名称和左边的一些应节美食正确联系起来,并可在每样美食的后面给这种食物画一幅简单的“肖像”,如“春节”对应“饺子”“中秋节”对应“月饼”“端午节”对应“粽子”以及“清明节”对应“青团”等[3]。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突出作业对学生学习成果巩固的针对性而过度强调“一对一”的作业结构设计,但结果却让学生每次的作业练习变成了单调的单一训练重复,这并不利于学生负担的减轻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作业的结构搭配上作出更灵活的调整,让学生能够通过一项作业得到多元的技能锻炼和知识巩固,以此来取得更为良好的课后训练效果。
小学生在刚刚开始做作业时,心中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这是由小学生的天性所决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务必要坚持“由易到难”和“多易少难”的原则。首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考查方向单一的题目做起,而后逐渐提高难度、增加考查方向;其次,过渡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得到循序渐进地代入,为他们学习状态的形成提供一个充足的适应性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疲惫感和消极心理,也让学生得以适应这种常见于考试组题中的题目设置模式。
例如,对于古诗词方面的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在一开始设计几道单纯考查学生古诗词背诵、默写能力的填空题,而后接上几道对古诗词中部分重要字词含义考查的选择题,再之后是考验学生整句翻译能力的笔答题,最后才出现一至两道从技法分析、情感提炼等方向入手的简答题。
在很多小学生的印象中,语文作业似乎就是单纯的“写写写”,这种作业模式不但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应答疲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多元思维的长效构建。据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破这种传统作业作答形式,除了要继续保留高质量的文字解答题目外,还要在作业中添加一些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解答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趣味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作用下得到更全面的智力开发和语文综合情感塑造,使作业的强化效果进一步增强[4]。
例如,对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作业设计,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就字词读写、描写好处赏析以及主旨提炼等传统项目完成一些题目外,还可以让学生画一张自己想象中小兴安岭的风光图,或者利用自己从小区、学校、公园等地方采集来的树叶标本制作一本“小兴安岭植物目录”,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自己能够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件富有“山林特色”的小摆件,等等。
小学生们生来就活泼、好动,十分乐于参加一些富有参与感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也经常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行动力和学习悟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时,鼓励学生以结组的形式去开展一些实践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的问题,用这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完成对知识内容的二次吸收和深度理解,并从实践角度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如何去写“倡议书”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结成几个活动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走访附近的公园、街道、商业场所等地方,观察并记录这些地方所存在的诸如乱丢垃圾、违反交通规则、商品标价不透明等问题,而后根据自己所调查到的问题写一封倡议书并寄给有关管理部门,同时将倡议书的副本和本次调查的过程报告作为作业上交给教师。
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一种负担和煎熬,而要成为带领孩子感受知识、情感和乐趣的一段旅途。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考虑作业的设计工作,在最大限度上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通过体现分层作业设计策略、丰富作业内容体现、完善作业结构设计、融入实践活动作业以及重视亲子互动参与等手段,切实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业在巩固学习成果方面的综合作用以及带给自己的良好体验,以此来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理想目标,并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