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减负提质探究

2022-11-19 10:46陈丽娟
名师在线 2022年26期
关键词:提质平行四边形双减

文/陈丽娟

引 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改革进行规划指导,“减负提质”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而要将“减负提质”由目标变为现实,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提高课堂效能。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时,在“双减”政策下,一些教师束手束脚,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陷入了矛盾——内容安排多了学生有学习压力,安排少了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围绕课程的“减负提质”进行深入研究。

一、把握核心问题,提高情境设置质量

基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选择情境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常根据教材内容提炼重难点知识并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但是,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没有把握住核心问题,导致学生的探究无法围绕重难点知识展开,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鉴于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秉承“减负提质”的要求,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提炼核心问题,优化课堂情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重难点知识的探究中,保证课堂教学效果[1]。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明确如何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即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核心问题:(1)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如何利用已知的运算公式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核心问题的指导下,教师可通过谈话导入教学情境,并穿插问题: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某社区准备修建两个大花坛(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你觉得这两个花坛哪一个花坛大一些?为什么?学生能够根据数学知识判断花坛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但是在比较面积时遇到了问题。一些学生虽然能够猜测出来,但判断的依据含糊不清,主要是依靠视觉体验做出判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再一次向学生进行提问:要想了解哪一个花坛更大,需要对花坛的面积进行确定,同学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如何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这一环节教师借助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并循序渐进提出问题,揭示课题,从而瞄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个难点,能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进一步探究。

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学具,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方格板,并说明方格板上每个小格子代表l平方米,然后要求学生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有几个小方格,以此计算其面积。通过数方格、拼接方格的方法,学生得出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刻拿着一个方格板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还有更加便捷的方法,根据之前数方格、拼接方格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哪一种图形来计算?如何计算?学生再一次进行操作,动手进行剪、拼、移,并观察图形前后的变化,进而发现图形的面积没有变,利用转化的方式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面积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在计算过程中,长方形的长即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即平行四边形的高,以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环节教师围绕核心问题“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最后,教师应针对如何利用已知的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讲解。教师可设计例题,具体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让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到公式中涉及的“长”和“宽”这两个关键因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环节中所设计的例题依然具有情境的特点,即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整个课堂教学案例来看,教师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情境,围绕重点知识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避免学生分心,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活动,明确学习的方向,减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的心理压力,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课堂互动,提高探究学习质量

良好的课堂互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减轻在学习时所面对的心理压力,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但是,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情况的分析来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僵化,互动交流不到位,从而影响了课堂效果。例如,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以命令、要求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以讲解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这让学生尤其是数学“学困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愿意与教师交流,甚至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又如,一些教师乐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但是对合作学习的过程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在乱哄哄的合作中无法把握学习任务的要求,难以展现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合作学习变得徒有形式而缺乏实效[2]。

针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对课堂的“减负提质”进行深入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践。

第一,教师应重构师生关系,与学生展开平等互动。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深刻理解“学生主体”的含义,并从人格层面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交流。高年级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也具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让学生成为质疑者、探究者和发现者。例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围绕学生主体发展需要出示题目:在校园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接下来,教师为学生预留时间分析题意,并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等关键词的含义,并大胆猜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适当纠正,肯定学生思考的成果,并激励他们继续探究、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在数学建模中,学生经历了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依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对植树问题的探究,并总结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身份是辅助教学者,与学生之间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既可以通过集体的氛围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优化课堂组织方式,以实现减负提质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首先,教师为各组分发一个长方体的商品包装盒,并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个包装盒是由哪几个面组成。所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在包装盒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并探究每个面的形状以及它们的边长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指导各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在小组内,学生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尝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可鼓励学生拓宽思路,集思广益,看哪一组想出的方法多。最后,教师鼓励各组进行交流汇报。各组派出代表汇报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教师则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合作教学指导,学生能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中构建知识体系,保证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优化课堂练习,满足减负提质要求

课堂练习是构建课堂结构的重要部分,教师通过简洁有效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内化知识,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负担,做到“堂堂清”[3]。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设计课堂练习。

(一)明确练习目标,将练习穿插在新知学习中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确保课堂设计整体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符合我国教育教学标准,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并且明确把握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设计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能力等,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从多维度、多角度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节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设计题目,引导学生对比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简算能力;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二)教师要注重开展分层次教学

课堂练习应该帮助每个学生完成新知巩固的任务。因此,习题的设计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教师根据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种类型设计习题的难易层次。基础题要紧扣课本内容,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困生能够通过练习,理解、运用知识;提高题则安排具有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照顾大多数学生,让学生突破重难点,巩固知识;拓展题则安排开放性题目,让有能力的学生自主选择。

(三)重视练习的典型性,避免重复机械的训练

课堂练习在于典型和精练,而不在于数量。根据“减负提质”的要求,教师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应对练习内容进行精简,选择具有典型特点的习题,引导学生综合掌握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学“百分数”相关知识后,教师围绕“打折”的问题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练习:(1)一个原价10 元的铅笔盒,打七折后价格是多少?(2)小李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原价2600 元,店铺打折后只花了九折的钱,请问智能手机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3)某服装店搞促销活动,原价200 元的衬衫打八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件,商家再次打七折出售,最后的几件衬衫售价多少元?这几道练习题围绕“打折”的问题循序渐进,学生分析、解答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巩固所学,还能为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参考。

(四)控制练习时间,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时间有限,为兼顾讲解与练习,保证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练习的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来讲,教师要预留10~15 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并控制练习的数量,让学生在练习中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交流,让每道题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醒学生珍惜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完成练习任务。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设计有着较大的改进空间。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优化课堂练习,可以减轻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当然,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构建中,要想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依然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懈,不断探究。

猜你喜欢
提质平行四边形双减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坚持全面从严 实现全面提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