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馨梅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急性呼吸衰竭作为临床上急危重症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疾病,对其采取机械通气支持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其疾病发展[1]。然而如果拔管出现失误则可能会对患者再次进行插管处理,以至于对患者气道造成再度伤害,同时反复进行插管处理还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加之长时间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方式会导致患者呼吸肌明显疲劳,对分泌物的清洁水平有所损害,造成气道保护能力下降[2],上述情况均会造成拔管失败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患者拔管之后对其实施合理科学的氧疗措施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再次插管概率存在积极的临床影响[3]。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总体分析此种治疗方式对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现内容如下所示。
随机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 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呼吸衰竭症状患者拔管后共计8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前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对后者则采取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患者年龄为42~80岁,平均(66.36±7.34)岁,男女之比为57:23。两组患者其基本资料各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对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时长高于48h,且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中;②患者与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所制定的《机械通气与脱机指南》所涉及的有关临床评估指标相符合;③对患者实施改良呼吸机脱机分数评估,且分数超过9分;④患者以及其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且与本院自愿签署声明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存在恶性肿瘤疾病,且处于晚期阶段;②患者合并存在肺大疱情况;③患者合并存在心律异常以及处于休克状态等;④患者面部组织比较畸形且不能有效地使用面罩进行吸氧治疗;⑤患者合并存在脑血管等相关疾病。
对照组患者实施面罩吸氧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正确合理地佩戴面罩并且和其面部完全贴合,同时患者舒适度较高,此外再使用松紧带对面罩进行固定工作。首先,对铝夹进行改善处理,将面罩和患者面部有效贴合,避免出现氧气进入至患者眼部位置,对眼部造成一定伤害。其次,放置雾化盖且按照医生嘱咐合理地加入药液进行治疗,及时安装雾化盖。此外雾化器与面罩有机连接,通过使用连接管来接入气源,将其打开,同时将气流量控制在每分钟4~10L,情况允许时,可以轻轻地拍击雾化器,一直到雾化治疗开始便可停止。观察组患者在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方式,将通气流量控制在每分钟50L左右,对患者合理地放置鼻导管后,对仪器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将石化的温度控制在34.0℃~37.0℃,氧体积分数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氧合状况对应改善,吸氧体制分值最大可以高达100%。
①对比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在拔管前后的变化情况,其中主要包括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情况[4];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主要包括再插管概率、呼吸机有关肺炎疾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5]。
通过统计学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检验,采用()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拔管前,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氧合指数更低,PaCO2与PaO2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在拔管前后的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在拔管前后的变化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呼吸衰竭为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一种生理功能以及出现代谢性异常情况的呼吸系统综合征疾病。与此同时,此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肺通气以及换气功能出现严重功能障碍为表现的病理性变化而诱发合并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情况[6]。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疾病主要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但是此种治疗方式在停止通气以及进行拔管处理后,患者自身的氧合功能还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此治疗阶段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增加。对于老年呼吸衰竭疾病患者而言,其自身身体机能均有所下降,同时合并存在各种并发症情况[7-9]。再加之,老年群体机体保持在一种高代谢水平以及慢消耗情况之中,为此其身体处于负担情况,以至于表现为一种恶性之间的循环发展[10]。上述情况会导致患者呼吸肌组织无力情况进一步严重,进而导致其呼吸功能呈衰退趋势,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出现衰竭情况,甚至更加严重。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作为一种气管拔管后续之中的辅助性通气仪器治疗措施[11]。此种方式主要利用合理控制氧气浓度以及流量大小,进一步准确地掌控患者所吸入的氧气的浓度水平,有利于维持患者在拔管过后其自身的氧合功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之中,从而有利于适应患者在撤离呼吸机后对氧气的需求水平。此外,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还可以促使由于拔管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不良情况的发生概率呈下降趋势,进而增加临床疗效[12]。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知,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的观察组其临床疗效远优于实施常规方式的对照组。由此可见,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可以明显地调整优化实施机械通气拔管治疗方式后呼吸衰竭疾病患者自身的氧合功能水平,该方式可以明显地强化患者肺部通气功能以及换气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经鼻高流量氧疗方式可以连续性地维持氧气浓度以及湿度的相关设置有紧密的关联性[13]。与此同时,此种方式不但可以及时给予患者自身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且此种治疗仪器中还包括有加热管路内加热导丝组织的同时利用其进行平衡的加热处理与加湿处理,从而确保患者所吸入氧气的温度与湿度属于人体适宜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符合呼吸衰竭患者对吸气的临床治疗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吸气的阻力大小,从而帮助患者氧合功能得以提高。除此之外,经鼻高流量氧疗方式还可以优化患者拔管后自身呼吸功能生活片,通过对患者吸入气流进行加温湿化处理,进而增加患者机体肺部的适应性[14-15]。同时保持氧气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中,从而增加患者换气功能以及通气功能的稳定性,此外对于患者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较低,此种氧疗方式通过实施无常规面罩氧疗措施,进一步降低患者出现面部压疮以及胃部内容物反流等一系列情况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程度,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经鼻高流量氧疗方式对呼吸衰竭患者所给予的呼吸末正压可以有效发挥其自身作用,优化调整患者自身的呼吸功能水平。
综上所述,对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实施经鼻高流量氧疗方式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还可以提高其临床舒适性与依从性,为此值得临床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