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怡学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87)
党的十九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反映出新时代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认识,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纲领。思想道德的提升和看齐可以为行动的落实和统一提供科学的理论遵循,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需要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是具有科学性和全局性的宏观发展战略,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振兴乡村的重要策略和应有之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思想支撑和道德保障。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指在农村思想领域内,为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科学发展,通过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崇尚科学、消除陋习等活动,构建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思想为抓手,繁荣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充分带动农业农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一,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农村农民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一方面,不断深化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发扬理想信念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正确的政治理念和科学的思想观念武装农民的头脑,使农民摆脱落后的封建小农思想,助推农村思想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二,道德品质教育。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道德品质教育,加强农民“四德”建设。通过道德品质教育,使农民具有高度自觉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作为公民间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设文明有序的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公共文明意识。通过道德品质教育,使农民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农民职业道德教育能加深农民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为防止农民职业道德失调提供保障。通过道德品质教育,使农民具有和谐善美的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激励农民孝老、爱亲、睦邻,每个农村小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是新时代农村千家万户应尽的责任。通过道德品质教育,使农民具有严于律己的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慎独慎微的品质和崇高的道德品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严格约束自身言行,将个体力量汇入到振兴乡村的群体合力之中。
第三,科学文化教育。通过科学文化教育,弘扬先进的科学精神。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普及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农民群体整体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而且可以通过对科学生产经验的掌握助力农村经济兴旺发展。同时,针对农村封建小农思想残余,在农村开展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的科学文化教育,能有效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对农民思想的侵蚀,带动广大农民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以科学真理指导日常实践。
第四,民主法治教育。农村民主法治教育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需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农民普及和传授民主法治知识,引导农民完整的参与民主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化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参与不断扩大,农民遵法、守法、学法、爱法、懂法,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形成规范的农村社会秩序。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二者之间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相得益彰。
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发展的思想,也继承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农村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也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2]。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解决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3]。其中,“乡风文明”可以看作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层面的具体要求。“乡风文明”要求“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4]。党中央历来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齐头并进。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过程中,除了紧抓物质文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乡村振兴的“粘合剂”,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起到以优秀思想聚民心的作用,可以凝心聚力为振兴乡村而共同奋斗。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农村思想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农村发展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但正确的思想不是在人们头脑中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则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要通过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而转化成为农民心中高度的情感认同和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这一视角而言,振兴乡村离不开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支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文明素养、道德水准,抵制腐朽落后思想侵蚀,还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有裨益。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及科学文化水平,为乡村振兴筑牢思想之堤,以思想道德建设引领行动落实,最终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新时代呼唤新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农村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完善,农村工作的重心也主要放在了生产发展和脱贫致富方面,农民更聚焦于生活水平及个人收入的提高,对物质生活的关注度高于精神生活,对于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有所忽视。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现阶段,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思想观念陈旧,遗风旧俗及传统思想尚存。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展的脚步加快,城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的思想发展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新变化较快。但农村地处城市边缘,并且由于封建传统思想和遗留老旧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农民对新思想和新认识的接触程度和接受程度普遍低于城市,迷信、守旧、固化思维等现象仍然存在。
3.2 基础投入不足,思想道德建设投入比重少。农村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多数农民关注的重点在于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更新换代,以及与农村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际,以确保农业产量、工作效率、生活水平,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仅聚焦于农业生产设施及农业技术更新,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投入关注和占比少,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3.3 价值取向错位,非主流思想价值有待矫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大大带动了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有消费主义等非主流思想价值观,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村民对于教育和文化支出较少,在消费、婚娶、宴请等方面存在攀比心理和“面子工程”,对长远发展缺乏总体性、合理性的规划,甚至有部分人的思想与“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背道而驰,把个人利益、家庭及其成员的利益凌驾于他人、集体和社会整体利益之上,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探索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路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合理有效的路径对提升农村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助力实现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4.1 扩大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稳固农民精神根基。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村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村农民革除、摒弃旧思想,接受、认同新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努力成为新时代新农村的主人。在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要注意使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用接地气的方式进行传播表达,还要丰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方式和载体。通过设置文化活动墙、举办以思想道德为主题的讲座宣讲、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优秀思想深植于农民心中并转化为实践的力量。
4.2 增强思想道德基础建设投入,拓宽农民学习方式。在促进生产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需加大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同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进步。通过建立乡村图书馆、文化长廊、村史馆等,引导农民学习先进思想。留住具有农耕文明特质、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农村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家族宗祠等建筑的日常维护和保护力度[6],增强农民个人对当地乡风文明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注重媒介渠道的宣传作用,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以及乡村广播、乡村广告屏幕等宣传途径,加大对文明乡风、先进人物、好人好事的宣传和表彰力度,制作创先争优、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展板,为全体村民树立榜样力量,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有序发展的思想道德风尚。
4.3 加强思想道德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认同。传统的乡村文明是有纲领、有价值观基础、有内在灵魂的,其倡导孝父母、敬师长、睦宗族、隆孝养、和乡邻、敦理义、谋生理、勤职业、笃耕耘、课诵读、端教诲、正婚嫁、守本分、尚节俭、从宽恕、息争讼、戒赌博、重友谊等内容[7]。要注重发挥农村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几千年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农民群体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念深深的扎根于农民的意识之中,代代流传。其主要表现为重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个人品质,鼓励踏实肯干、勤劳顽强的个人精神,引导团结友爱、尊老敬贤的个人品格,这些优秀传统价值观念与高尚人文素质的深刻展示,既能有效纠正农村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正之风,也在维持农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体遵循和指导,将农村优秀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努力打造思想进步、生产高效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