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鲜食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2022-11-18 17:54:42聂庭彬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薯率鲜食甘薯

刘 香 聂庭彬

(秦皇岛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甘薯是秦皇岛市主栽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3 hm2左右,主要以淀粉型品种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甘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鲜食型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20 年已发展到3 300 hm2左右。为推动鲜食甘薯绿色高效生产,解决甘薯生产中存在的肥料施用不科学、农药使用不规范、商品薯率低等问题,在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薯类创新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秦皇岛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冀东甘薯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综合试验推广站)在卢龙县连续4 年开展鲜食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模式。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核心技术

鲜食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的核心内容为“优良品种+脱毒种苗+地块选择+深耕深松+大垄深沟单行种植+合理密植+水平横栽+平衡施肥+膜下滴灌+化学控旺+病虫害绿色防控”。

1.1 优良品种。本模式采用烤食型品种“烟薯2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旱、耐肥水、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食味佳等特点,是适合鲜食栽培的上等品种,很适合商业化生产。

1.2 脱毒种苗。由于飞虱喜食烟薯25 的茎叶,因此易感染病毒病。病毒病可导致种性退化,造成干物率提高、甜度下降、颜色变浅、产量降低。因此,必须采用脱毒种苗,以解决病毒导致的种性退化问题,提升甘薯品质。

1.3 地块选择。选择适宜地块是实现鲜食甘薯增产增收的基础,尤其是烟薯25 喜沙土或半沙土、排水条件好的地块,涝灾年份爆筋严重,因此应注意选用地势高、灌水排涝方便、地力肥沃、耕层深厚疏松、保肥、保水、通气性好的地块种植。

1.4 深耕深松。深耕深松可加厚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促进土壤养分分解,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通过深耕深松的土壤,不但有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根量大,地上部生长健壮,而且也有利于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增产10%以上。深耕深松时间在冬前或早春化冻后进行,深度以30 ~35 cm 为宜。

1.5 大垄深沟单行种植。由于垄高沟深,便于排水和灌溉,而且田间通风透光性也好,在平地或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显著。垄距一般为80 ~90 cm,垄高为30 ~35 cm,每垄栽1 行。

1.6 合理密植。烟薯25 为烤食型品种,适当密植可以降低大薯率,保证薯块大小均匀一致,为此,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为4 600 ~4 900 株/667 m2,株距为16 ~17 cm,行距为85 cm。

1.7 水平横栽。为促进秧苗扎根早、缓苗快、成活率高、早结薯、多结薯,本模式改传统的水平栽苗方式为水平横栽,即秧苗入土部分由水平于垄面变为垂直于垄面,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促进结薯整齐一致,大小均匀,减少大薯,提高商品薯率。

1.8 平衡施肥。根据甘薯的需肥规律以及对示范基地土壤的化验结果,平衡施肥。总的原则是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微量元素,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根据甘薯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要,冲施速效肥,避免一次性底施大量化肥。本模式根据地力条件施20 kg 复合肥(N-P2O5-K2O 比例为12-19-16)、1 000 kg 有机肥、40 kg 微生物菌肥、12.5 kg 微量元素、5 kg 磷酸一铵、10 ~15 kg 水溶钾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在耕前撒施,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在做垄时集中沟施,磷酸一铵、水溶钾肥随浇水冲施。

1.9 膜下滴灌。覆盖地膜可起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结和减轻杂草危害的作用。采用覆膜措施可将甘薯栽插期提前7 ~10 d,达到早栽早收、提高产量、改善薯块外观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膜下滴灌可以在甘薯生长后期随时补充速效养分和水分,弥补后期肥力不足引起的植株早衰、产量下降;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减轻因水分忽高忽低导致的甘薯裂口。

1.10 化学控旺。烟薯25 地上部容易徒长,要根据植株长势,适时做好化控管理,控上促下,提高产量。对甘薯茎叶生长过旺的地块,在封垄前后喷施胶冻样类芽胞杆菌3 g/667 m2(或烯效唑)+磷酸二氢钾150 g/667 m2控制旺长,7 ~10 d 喷洒1 次,连喷2 ~3 次。

1.11 病虫害绿色防控。为实现病虫害防控并确保产品安全,在种植关键环节简化用药,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本区需重点防治的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除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外,药剂防治选用30%辛硫磷微胶囊剂兑水蘸根,在防治茎线虫病的同时兼防地下害虫。

2 其它技术

2.1 栽后田间检查。栽秧后要经常进行田间检查,如发现封膜不严、大风揭膜或膜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如发现缺苗、死苗,立即补栽。补栽时选大苗、壮苗,多浇水,并施少量速效氮肥,确保一次补栽成活。

2.2 除草。通过地膜覆盖高温可闷死部分杂草,对于那些破膜而出的杂草以及垄沟内的杂草,本模式采用机械、畜力中耕加人工拔除的方式除草,田内不使用除草剂。

2.3 水肥管理。栽苗后浇小水,以洇湿土壤10 cm 深为宜;扎根缓苗期、分枝期前后、薯蔓并长期、生长后期、薯块盛长期土壤含水量低于50%时立即灌水,收获前1 个月停止浇水。随滴灌根据秧苗长势冲施壮秧肥1 次(磷酸一铵5 kg/667 m2),冲施膨大肥2 ~3次(每次用水溶钾肥5 kg/667 m2)。如果生长后期养分不足,植株有早衰趋势时,叶面喷施0.2% ~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 d 喷洒1 次,连喷2 ~3 次,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

3 应用效果

该模式对贯彻落实甘薯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甘薯绿色生产技术到位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实现了预期效果。项目区通过集成优良品种、脱毒种苗、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系列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甘薯产量、商品薯率明显提高,品质提升,平均商品薯产量为2 350 kg/667 m2,商品薯率85%左右,烤块占比50%以上,亩纯效益4 000 元以上,与周边常规种植模式相比减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

猜你喜欢
薯率鲜食甘薯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00
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12-05 01:46:23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9-03 01:08:52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不同收获期对甘薯“金徐薯69”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凉山州马铃薯“青薯9号”早春(冬)作栽培技术研究*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