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灵 指导专家/顾耘
案例故事四
做家务摔倒,丢三落四,都与这次小中风有关
讲述人 国富(70岁)
三年前,妻子的记忆力逐渐开始变差,出门时容易丢三落四,近期发生的事情也总是记不清楚,在家中做家务的时候还摔倒过几次。刚开始,她以为是地上湿滑导致自己摔跤,我也没放在心上。但随着她丢三落四次数的增加,我察觉到了妻子身上的不对劲,第一时间带她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她近期的反常举动以及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她患上了早期的血管性痴呆。
经过精密的检查,医生发现前段时间妻子出现过一次小中风,虽然没有出现半身瘫痪、言语不清等严重后遗症,但这次小中风诱发了脑血管堵塞,导致她的认知功能减退。之后,医生针对此病因,为妻子进行了一系列早期干预和治疗:首先每天需要按时吃高血压药来控制血压;然后应用神经保护药物改善脑循环,在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同时改善认知功能。
医生还嘱咐我,通过规范作息、补充营养、增加社交等方式,可以减缓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于是,在这三年里,我每天都和妻子多交流,带她重温过去的人和事,监督她按时吃药、早睡早起。除此之外,每两个月我就会带着妻子到医院进行复查。医生也说,妻子现在的身体和大脑状态都比较稳定,与她自身努力配合治疗,还有家人与她的积极交流都分不开。
专家解析
积极面对病情,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有些患者觉得老年痴呆吃了药以后,病情也还是在发展,并不会发生逆转,就没有信心继续治疗。其实,发现血管性痴呆后,及时干预还是有明显效果的,虽然它的病程不能阻断和逆转,但是可以减慢他们发展的速度。在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时候就去干预,效果比较好。通过及时干预,能延长生命并提高生存的质量。反之,如果不及时控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反复中风会将患者的记忆力、认知功能剥夺,最终生活无法自理。所以面对病情,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治疗和干预。
家庭护理分阶段,情感交流很重要
在没有很好的药物干预的情况下,非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亚于药物治疗。认知障碍的不同阶段,对家庭护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早期发现病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筛查病因,用音乐、情感疏导等综合性手段及时干预。中期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家人要为患者带上手环、在衣服上缝姓名布条,防止患者走失。到了血管性痴呆晚期,要防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出现褥疮感染、肺部感染,防止患者由于吞咽困难出现误吸,甚至窒息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