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本刊记者 陈易
躲过了小区门口的血压测量摊,赵阿姨来到瑞金医院北院,走进了设置在院内的蓝白相间的智慧血压亭。根据测量提示板上的要求,赵阿姨掏出手机,扫描了血压亭上的二维码,开始量血压。她端坐在靠椅上,将左臂伸入血压仪内,经过三次测量后,很快测量数据和医生建议等信息就实时传输到赵阿姨的手机上。赵阿姨过往的血压测量数据还形成了电子档案,提示血压的变化。据悉,全市目前设有300多个智慧血压亭,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今后,上海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的血压测量服务。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介绍,高血压防治的难点之一就是血压测量。无论是传统的手动血压测量仪,还是电子测量仪,其测量的准确性均不理想。在王继光所长看来,血压测量看似简单,但要做到测量精确其实并不容易。以手动血压测量为例,原理虽然简单,但因为操作方法等差异,测量结果常与实际血压存在差异。电子血压测量仪作为一种机电仪器,设计生产后要实现准确验证测量,则必须经通过标准方案进行准验证,否则同样很难反映真实血压。
王继光认为,智慧血压亭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血压精准测量的难题。“首先,血压测量设备都经过了验证,测量流程也符合规范,测量数据会实时上传到中心后台,进一步实现了测量数据的信息化,从而使患者数据可以成为分层管理及分类治疗的依据。
只要一次测量显示血压超标,就等于患上了高血压吗?王继光表示,患者确诊高血压并非如此随意。人们的血压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受外界因素干扰。有的患者平时血压高,但一测血压就正常;还有的患者在测量时显示血压高,其他时段则在正常范围内。
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将建设动态血压监测支持系统。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被誉为判断高血压的金标准,能够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医生通过监测数据,能够了解患者在不同时段、不同状态下的血压状况。目前在临床诊断中,这一技术的应用还不普遍,这也与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关。诊疗中心将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的远程分析系统,推动这一监测技术的普及。
“先进的监测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准确识别。”王继光解释,“目前患有高血压而没有确诊的患者与被治疗的正常人,数量同样不小。”有些人属于“白大衣性高血压”,仅在医院的诊室测量血压时才比较高,诊室外的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很正常,其不治疗蕴含的风险并不高,盲目治疗反而会有问题,得不偿失。
确诊高血压仅是控制治疗的第一步,之后医生还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简而言之,患者确诊高血压后还需了解心、脑、肾、眼底和血管的损伤情况。”王继光介绍,高血压容易对这些器官造成损伤。“临床上,我们就遇到过多例由眼科医生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眼底出现病变,提示存在高血压,而患者却不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目前,相关的影像学等检查方法,能够反映患者心、脑、肾、眼底等高血压靶器官的状况,可以作为高血压状况的评估依据。一些针对血管状况的检查项目,在一些机构也在开展,如主动脉脉膊波传导速度、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等。“我们希望这些数据能够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作为专业医生评估患者的参考,为之后的有效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高血压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一般而言,如果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的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并不高。尽管相关的药物已经投入使用,但由于对药物副作用的顾虑,很多患者并未愿意接受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状况并不理想。“我认为高血压的控制应该包括长效药物,联合用药和足量用药。”王继光说,“长效药的使用和联合用药已基本形成共识,但药的使用量却经常不足。降压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验证,患者和医生在用药上无需太多担心。”由于用药不足,血压控制不良造成的持续伤害其实并不小。
还有一些患者的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综合征、皮质醇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疾病会继发高血压,这部分特殊患者的数量同样巨大,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目前化学发光检测法能够快速筛查原发性醛固酮综合征等继发性疾病,扫平了高血压分型治疗的障碍。”王继光表示,高血压的有效治疗与医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密切相关,一些特殊患者的治疗更是如此。诊疗中心将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平台,用智慧的方式提升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
王继光说:“我们希望到2030年,我国高血压的知晓治疗率和治疗控制率都能达到70%,从而将高血压控制率达到50%。让更多人都能拥有健康血压,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