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国 李辰江 王书林 张 冲 李京京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藁城区晨业家庭农场 河北 藁城 052160;3石家庄大地种业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41)
树莓是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又名木莓、山莓、托盘、悬钩子、泡儿刺、覆盆子等。树莓在我国分布广泛,因其长在树上且果形、味道和香气与草莓非常相似,所以叫树莓。市场上常见的树莓主要有3种:红树莓、黑树莓和黄树莓。红树莓果实圆、个大,深红、味酸甜;黑树莓紫黑色、味甜;黄树莓圆、香气浓郁。由于其味道酸甜可口,并具有丰富的树莓酮、维生素和鞣化酸等活性物质,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下面介绍其营养价值及配套栽培技术。
红树莓鲜果中,水分约占84.2%,蛋白质0.2%,脂肪0.5%,碳水化合物约占13.6%,灰分0.5%,矿质元素(钙、磷、镁等)、烟酸、维生素等其他物质约占1%。树莓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糖分和可滴定酸,能与人体造血化合物结合,预防多种疾病;树莓鲜果营养价值高,味酸甜,又称黄金水果,常吃树莓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树莓鲜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E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树莓鲜果性温,经常食用能起到补肝益肾、明目乌发的作用;树莓中大量的树莓酮、多糖、鞣花酸和花色苷等功能性成分具有非常高的保健功能。
2.1 土肥水管理。红树莓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较抗盐碱,一般土地都能正常生长(注意雨季防涝),且在较肥沃的土壤中长势好。
2.1.1 土壤管理。定植前挖定植沟,沟宽和沟深均约50 cm,回填时先把表土填进20 cm左右,然后填入混合均匀的中间土、底土和有机肥的混合物,有机肥施用量为每亩5 m3。也可将有机肥(每亩5 m3)撒施地表,后用旋耕犁深旋搅拌均匀为止,这种方式效果稍差。
2.1.2 施肥管理。基肥:以腐熟农家肥(鸡粪、羊粪等)为主,建园时亩施腐熟农家肥5 m3,后每隔2年施肥1次;宜在9~10月进行。初果期亩施腐熟农家肥3 m3,复合肥25 kg;盛果期每亩施农家肥3~5 m3,复合肥35 kg;采用沟施或撒施(旋耕犁旋入),施肥后灌足水。追肥:一年2次。第1次在花后到幼果期,结果树每亩施复合肥20 kg左右;第2次在果实形成后,以磷、钾肥为主,结果树每亩施复合肥35 kg。追肥后灌足水。
2.1.3 水分管理。树莓耐旱性较强,喜水不耐涝。春季花前需要浇1水,每次施肥时灌水,原则上少量多次,雨季及时排涝,入冬前浇1次冻水。
2.2 搭架引枝、修剪
2.2.1 搭架引枝。枝条长到1.0 m时,必须搭架引枝。在行内距离5 m立1根柱,高1.5 m,并拉3道铁丝线,每隔0.5 m拉1道铁丝线,将枝条按顺序引到铁丝线上,绑好。
2.2.2 修剪。春季定植成活后,当年新梢长至50 cm左右时,对密度较小的植株可进行10 cm摘心,以促萌发新侧枝,增加枝量。第2次是对基生枝(即当年新梢)的修剪,对基生枝以留1.3~1.5 m为宜,超过1.5 m要进行修剪,每株丛选留长势壮的基生枝6~8条,其余剪掉。第3次修剪是在采果后,对结果母枝要齐地剪掉。
2.3 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茎腐病和根腐病等,虫害有穿孔蛾、蛀甲虫和山楂叶螨等。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规程要求,使用低毒高效无残留药剂。
2.3.1 白粉病。主要表现为感病后叶片表层覆盖白粉状物质,易引起叶片变形或卷缩,严重时果实也被感染。主要以预防为主,冬季要清园,消除病原,并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后和幼果期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1 200倍液,或50%多菌灵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等。为防止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不同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2.3.2 茎腐病。主要表现为新梢首先出现暗灰色病斑,然后迅速扩展,最终木质部坏死,叶柄变黄枯萎,严重时整株死亡。主要防治方法:冬季要清园,清除病原;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粉剂6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乳油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粉剂800倍液等。不同药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2.3.3 蛀甲虫。主要表现为春季开始啃食嫩叶,并破坏花蕾,导致果实畸形。防治方法:采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800倍液,或3%甲维盐或3.2%甲维·氯氰复制剂2 000倍液等防治。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
2.3.4 穿孔蛾。幼虫蛀入芽内,并啃食新梢,导致新梢死亡。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消灭病原;早春展叶期喷施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8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等。不同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2.4 采收。树莓成熟期长且不一致,适合分期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