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让
(晋州市职教中心 河北 晋州 052200)
建构主义理论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帮助、指导和促进学生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习环境的设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实现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构建学生自己的理解,引发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实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转变,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
1.1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实现因材施教更有实际意义,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为此,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为学生制定完善的学习策略,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提出适当的问题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诱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使知识朝向意义构建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其实,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应该只注重学习效果,而应该获得一种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
1.2 加强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中职学生大多基础差、底子薄,学习能力差,再加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动机,这就使得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愈加困难。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才能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进一步为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景,通过实验探究、独立钻研、合作学习等对学习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自己能够构建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真正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时,学习欲望就会增加,自主学习意识就会加强。
1.3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协作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问题进行协商、讨论,说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做出正确的评判。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师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得到了交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这是建构主义理论非常关键的一步。
2.1 采用直观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于表象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因此,在英语学习时教师要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图像、视频、动作、肢体语言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
2.2 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形象化的信息更有利于记忆。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形象化的语言,而英语词汇中具有关联的词是很多的,学生要充分利用英语词汇的这个特点进行记忆,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等感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联想记忆,为学生创建构建意义的情景。
2.3 采取多媒体辅助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强大,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实现语言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从而为完成意义构建奠定基础。
总的说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为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能创新英语教学策略,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对促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