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地理进行野外考察

2022-11-17 06:26梁红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主城区乡土素养

梁红霞

摘要:文章主要基于笔者所在四川省宜宾市主城区的地质地貌进行野外考察活动,探究主城区四处山地的地貌认知、形成过程。开展野外考察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对于乡土地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利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特别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野外考察活动是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也能让学生了解地理重要研究方法,培养学科思维。

关键词:野外考察 地理实践力 乡土地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考察、實验和调查等相关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曾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晨,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他认为: 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课外考察实践获得的知识是“亲知”。“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与“亲知”相结合,才能成为 “真知”。[2]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力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程要求和地方特色,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的野外考察,可以让教育教学焕发新的活力,让学生从“以学为本”转变为“以能力为本”和“以素质为本”。

地理野外考察是地理实践中重要一项,它是地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获得对自然地理事物和现象直接感知的最佳途径。它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对地理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还原“真实情境”。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野外考察的外延很丰富,其覆盖了在课堂之外,所有的地理学习活动。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3]乡土是学生从小生活和成长的环境,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乡土地理更贴近学生生活,也让学生更感兴趣。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有“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高一学生对于内外力对地表形态改变的影响,缺乏直观形象的认知,通过野外考察这种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习对地质地貌部分知识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野外考察地点的选择

笔者所在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宜宾市。宜宾主城区大致由翠屏区的老城区、江北、临港和叙州区南岸四个部分组成。岷江、金沙江在此交汇成长江。主城区山脉主要有翠屏山、真武山、白塔山、催科山、龙头山等。其中岷江下蚀分离了催科山和真武山;白塔山和催科山是背斜山地;凉姜沟位于白塔山和催科山中间,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地形倒置”现象;龙头山也是由于“地形倒置”现象形成向斜山地;催科山还有断层构造分布......整个城区构造地貌、流水侵蚀、堆积地貌广布,为野外考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笔者所在学校是位于宜宾市主城区江北,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主城区,离考察地点近,也熟悉。整个考察线路都在主城区内,交通方式主要采取了步行和公交车,保证了安全性。考察的内容丰富,半天时间能够完成,路途近,公交车的费用也低,保证了绝大部分学生在经济上、身体状况上能够接受和完成考察项目。

二、野外考察的必要性

在高一必修1教材(人教版)《山地的形成》中“褶皱山、断块山”和《河流地貌的发育》中“河流侵蚀地貌”,这些知识点是地质地貌部分最为抽象和复杂的,特别是大量的地质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很难理解。宜宾市城区的地质地貌特点刚好切合这部分的教学。通过野外考察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直观认识,培养其观察、分析及从实际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其既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研究方法,又受到思想教育、锻炼了意志力品质。

三、野外考察活动流程

1、活动主题:宜宾市主城区地质地貌考察。

2、活动线路:顺冒街——步行——岷江大桥——步行——岷江东路——乘坐公交车——龙头山山麓。

3、活动目标:通过野外考察,让学生识别一个地区简单的地质构造、地层发育,认识各种不同的地貌形态、特征,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并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追溯一个地区地质历史的演变过程。

4、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相关的任务要求完成活动,并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地理事物形成过程,最后通过PPT、美篇等展示小组考察结果。

5、安全教育:开展野外考察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监护人签订同意书,明确职责。

6、野外考察学习设计单(略)。

五、进行乡土野外考察的意义

1、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因为是利用宜宾市主城区的地质地貌资源,这些岩石、地貌是学生从小到大就看到的,无比亲切。当地理老师让学生从地理视角再次去观察这些岩石和地貌时,学生的情绪是兴奋的,这扩展了孩子对于家乡认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这种故乡情结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和建设家乡的远大抱负,有利于促进学生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付诸实践。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考察的路程中,学生们都不断的发出感叹,考察完后,学生们都提出想多开展此类活动的想法。在进行小组讨论和完成考察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没有一位学生是消极的情绪。在之后的课堂上,学习地理兴趣高涨。

3、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活动过中,无论是地理信息的获取还是最后综合性的分析,都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有着切实的培养作用。在本次考察活动中,学生能在野外观察到各个山体的岩层走向,这就是重要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说出不同山体的相关性,比如追溯出催科山與真武山在岷江的下切下分离。这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体现。再比如,学生在野外考察过程中,与原本课堂中所看到的地理信息更多,怎么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各种地理素材进行分类、整理,运用和重组,并用新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有个别组还能创新的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可以直观的看到学生学科素养得到了提高。

4、意志力品质的提升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我们是设计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从中要有个人的参与也有团队的合作,团队意识的培养得以加强。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和找到创新的解决问题办法,是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比如,学生在遇到分析“龙头山的地质构造”时,由于考察地的岩层走向不是很清晰(这是在考察过程中设计的),怎么才能找到有效的信息,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一开始很犯难。教师鼓励他们以小组讨论会的形式解决。果不其然,学生发散性的思维,马上想到了很多办法,利用百度文库查“宜宾主城区地质”相关文献,利用谷歌地图直观的看其走向等。最终,该项目完成效果很好。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意志品质,会在学生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5、促进教师的成长

比起在课堂上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学,野外考察活动对于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更高,更具有挑战性。从教学理念、考察地点的选择、线路的设计、前期准备、活动后的引导等,对要求教师更强的综合能力和更高的专业素养。通过这次野外考察认识到乡土地理的重要性,有助于教师收集、归纳更多乡土地理实例运用在课堂地理教学中。

当今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在发生巨变变革,而教育的变革相比不是那么明显;东部教育在变,而西部教育也要跟上步伐。我们地理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革,打破固有思维,开发新颖的课堂形式?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更多元、更深层次的要求。教师教学的自我改变和创新也势在必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野外考察是地理教学中可行也必行的,开展野外考察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对于乡土地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利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特别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也是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重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淑翠.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月

[3]付景保,陈淑兰.基于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高师地理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月

猜你喜欢
主城区乡土素养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乡土中国
西安主城区砂层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主城区重要道路围挡施工交通组织研究
邯郸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