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莹 陈 娴
(1.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23;2.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4)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在2007年发布的《让科学走进学校:K-8年级科学学习的学与教》中将学习进阶定义为:对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1]由此可见学习进阶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学习进阶理论关注教材内容的连续性,使中小学教材做到连贯、一致、少而精;学习进阶理论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对教学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学习进阶理论关注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有利于促进学生概念的建构,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学习进阶理论能够为学习评价提供参考,最终促进课程、教学、评价三者的统一。
目前,教育界对学习进阶理论已经从理论研究过渡到实践研究,郭玉英教授带领的团队对学习进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构建了符合我国学情的科学概念理解的层级模型(表1),[2]笔者将采用这种模型进行探讨。
表1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节典型的模型建构课,[3]通过实验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建构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根据现象寻找规律的分析归纳能力等。与其他实验课不同的是,本节课与数学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从数学计算和图像分析两个角度,建构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把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的建构分为五个层级(表2)。
表2
教师展示玩具火车在轨道上行驶的画面,提出问题:图1、图2中火车在轨道上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之处?
图1
图2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确定学生的进阶起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知道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问题驱动的形式,逐阶引领学生建构匀速直线运动模型。
教师展示装水的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让学生观察管中气泡的运动情况,提出问题:气泡运动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如何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如何测量气泡运动的速度?
教师再次演示气泡的运动,然后提出问题:上述测量方法有什么缺陷?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意识到:仅测量气泡运动的总路程和总时间,不能精确描述气泡运动的快慢,可以采用分段研究的方法,研究每一段的速度,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描述气泡的运动。
图3
教师追问:对路程的分段是否越多越好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分得过多会导致来不及测量每一段的时间,导致时间测量的误差较大,因此分段要合理,不宜过多。
教师提问:实验中需要同时记录气泡在各段的路程和时间,如何操作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自主设计实验,在玻璃管上每隔20 cm 做一标记(图3),再用秒表测出气泡到达各标记位置的时间,将到达两标记位置的时间相减,就是气泡通过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学生进行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3和表4中。
表3
表4
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气泡通过各区间的速度,根据计算结果,发现:气泡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从而得到结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与时间近似成正比,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判断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根据测量出来的路程、时间、速度描点画图,画出s-t和v-t的图像(图4、图5),从图像知道:气泡运动的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v-t图像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从两类图像均可以得出结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4
图5
教师介绍漏斗:装上液体后打开阀门,液体会均匀滴下,即液滴滴下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调节阀门,可以改变液体流出的速度。教师演示实验:将漏斗装墨水后绑在小车上(图6),在小车运动时,从漏斗滴出的液体会在纸上留下小车的运动点迹(图7),观察小车的运动点迹,分析小车的运动特点。
图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本节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分析知道:为了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需要搞清小车在每段的运动路程和相应的时间,计算出速度,通过比较确定小车的运动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发现,每段的路程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出来,但通过每段路程的时间未知,只知道两液滴滴下的时间间隔相同,学生回忆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确定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小车除了第一段路程较长之外,剩余的几段路程近似相等(图8)。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7
图8
教师最后提出问题:气泡一开始做的是什么运动?实验时能否从气泡刚开始运动时计时?
设计意图:学生对比小车的运动情况,认识到:气泡一开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等气泡运动趋于稳定后再开始研究,同时为下节课学习变速直线运动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习进阶理论为指导,采用问题驱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物理模型的建构。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沿着“实验—模型—生活”的认知路径,设置各个进阶过程;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由浅入深、逐级深化、依次进阶,最终实现学生从经验到科学概念的转变。基于学习进阶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采用进阶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