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凝皓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绘本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绘本图文并茂,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幼儿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深受幼儿喜爱。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实践表明,幼儿园绘本教学不仅是主题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还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绘本含有大量鲜明、富有特点且不失童趣的图画,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绘本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提高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勇敢表达。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笔者先向幼儿出示了一张毛毛虫的图片,并询问幼儿:“毛毛虫都会吃些什么呢?”幼儿的形象思维不够丰富,表达能力有限,笔者借助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带领幼儿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对幼儿进行引导提问。图画内容越来越丰富,幼儿了解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被激发,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绘本图画形象生动、色彩鲜艳,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绘本,为幼儿创设合适的情境,利用绘本为幼儿讲解一些生活常识,帮助幼儿梳理知识体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量对应关系”时,一些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一边用手数数,一边用口报数,形式较为单一。笔者利用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开展教学活动时,先让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再让幼儿数一数苹果身上出现了几只虫子。接着,笔者引导幼儿猜测谁会来吃虫子、有几只小鸟。这能帮助幼儿梳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习,幼儿不仅能够准确说出图片上事物的数量,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弱,除了教学活动,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将抽象的知识通过有趣的 形式传授给幼儿,激发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绘本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丰富的幼儿精神世界。
例如,在玩色游戏中,笔者借助绘本《小黄和小蓝》讲解故事,引导幼儿探讨小黄和小蓝抱一起后会变成什么颜色。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演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认识黄色和蓝色相融会变成绿色。在实践探索中,幼儿理解并掌握了绘本故事的内容。另外,笔者还鼓励幼儿将其他颜色相融,先进行猜想再展开实践活动。同时,笔者引导幼儿将颜色的变化过程作为创作的素材,编写了故事书《小黄和小红》《小蓝和小紫》《小黄小蓝小红做游戏》等,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思维。
幼儿的思维以感性形象思维为主,绘本文字较少、图画内容丰富,图画传达的部分故事情节,比文字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挖掘绘本的思想内涵,增强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例如,笔者每周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的绘本阅读活动,带领幼儿阅读不同的绘本。在主题活动“我的动物朋友”中,笔者引导幼儿阅读了《大大小小的动物》《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石头小猪》等绘本,让幼儿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此外,笔者每周带领幼儿精读一本绘本,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绘本内容,引导幼儿开展“我读我讲”“我读我演”等活动,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爱阅读的好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在同一班级中,不同幼儿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有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差,不能较好地理解绘本内容,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弱,这种情况会导致这部分幼儿降低对绘本的兴趣,产生自卑感。因此,教师应关注班级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本,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例如,针对小、中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页数较少、语言简洁、句子重复较多的绘本,如《谁藏起来了》能帮助幼儿关注动物的外貌细节,幼儿可以根据动物的身体部位特征进行猜想;《好饿的毛毛虫》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幼儿掌握句型“星期几吃了……可还是好饿”,有助于训练幼儿完整讲述的能力;《小熊不刷牙》能帮助幼儿认识到刷牙对牙齿的好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关于学习习惯培养、心理健康、与人交往等方面的绘本进行教学,如《大声说出来》《狐狸爸爸鸭儿子》《鳄鱼莱莱》等。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绘本故事内容,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笔者在带领幼儿学习绘本《卡米开学了》时,先引导幼儿了解了该绘本的故事内容和角色特点。接着,笔者帮助幼儿理解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并让幼儿尝试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最后,笔者根据绘本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使幼儿理解了绘本中蕴含的道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又如,笔者在开展绘本主题活动《汤姆上幼儿园》时,幼儿具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幼儿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有的幼儿体会到上幼儿园的快乐。笔者同样开展了角色扮演游戏,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促使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师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让幼儿理解图片中蕴含的信息和故事内容。教师应创设故事情境,进行开放性提问,引发幼儿的深入思考。例如,在阅读绘本《白羊村的美容院》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如果你是白羊村的白羊,那么你会喜欢美容师到来吗?为什么喜欢他的到来?”并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观察与阅读绘本。当幼儿回答出这些问题后,笔者继续追问:“为何那个美容师最后走了?为何白羊村的白羊们一直在换颜色?”这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当前,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绘本内容,如动画、PPT等, 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收获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绘本《第一天上幼儿园》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一些生活情景,让幼儿联系自己生活的场景,体验绘本中的情感。幼儿会在熟悉绘本内容的基础上,放松身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适应读者的身份。在讲解故事时,教师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加上神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故事内容,让幼儿体验阅读的乐趣,使幼儿被教师感染,激发幼儿学习绘本的兴趣。
例如,在阅读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记》时,笔者通过夸张、搞笑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小猪憨头憨脑的样子,引得幼儿捧腹大笑。幼儿在欢声笑语中了解了小猪的性格特点,理解了故事主题。又如,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笔者切换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展示了兔子和妈妈的对话,并伸开双臂与幼儿比一比爱心的大小,通过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等带领幼儿进入角色,增强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好的绘本不仅讲述了好的故事,还能帮助幼儿增强观察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教师要巧设疑问,让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想。例如,绘本《阿罗系列》没有文字,只有简单的图画,即一个小男孩阿罗和一支笔。教师要引导幼儿猜想阿罗在哪里、在做什么呢,邀请幼儿拿起笔,画一画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提高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幼儿园开展各类绘本阅读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见识,激发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创新绘本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