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丽
课堂教学“边缘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偏离教学中心,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未被师生关注或接受的个体或群体。而线上教学“边缘人”是在线上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中,由于自身或外在原因偏离线上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游离到线上教学活动边缘的个体或群体。
国内学者从多方面研究课堂教学“边缘人”的表现,主要概括为沉默、自卑、课堂参与度低、缺乏自学能力、缺乏积极的学习体验、缺乏归属感、人际关系不良等。线上教学过程中“边缘人”易被识别的几种行为表现包括:连线而不在线、消极旁观、情绪不稳定、退缩性反馈等。
线上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更关注视觉和听觉的学习,而动觉型的学习任务相对缺乏,这就造成线上课堂中动觉型学生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学习困难,若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到此类学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线上教学的“边缘人”。所以,不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教师都需要丰富教学方法,特别是增加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线上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拥有众多支持教学互动的活动平台,这些平台能够优化线下课堂中的互动模式和频率,让更多的学生甚至所有学生都行动起来,增强了课堂的“黏性”。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线上平台教学时,需要避免教育技术的泛化导致的“表面繁荣”,真正让工具为教育活动服务,而不是为使用工具而教,要建立真实的学习共同体,实行有效的互动。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而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又影响着学生是否会成为线上教学的“边缘人”。所以,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负向期望是对线上教学“边缘人”进行转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对学生的负向期望大部分来自教师的偏见,其根源是师生沟通不畅,不能互相理解。教师要承认学生的缺点,同时寻找并肯定学生的优点,并积极鼓励他。这样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的善意和肯定,进而发现自己的价值,之后就比较容易从课堂的边缘转向课堂中心,敢于在人群中展示自己。
一些学生成为线上教学“边缘人”是由于内向、怯场、沉默寡言、害怕被批评嘲笑等,归根结底,他们缺乏课堂学习的安全感,以及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要营造接纳性的学习环境,这需要做到“三不”,即不强迫、不批评、不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