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教学方面的合作,齐心协力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对此,本文简要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家校合作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及实施现状,最后探讨了如何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008-03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improv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JIANG Jing (Xinchengyu Primary School,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cultivat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ents' course stud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Both families and school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ooperation in teaching an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help students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hinese core literacy, and finally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hinese core literacy.
【Keywords】Home-school coopera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re literacy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往往代表了绝对的权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言一行都习惯于模仿自己的父母或家人,可以说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家庭生活等同于家庭教育,且与家庭教育具有相同的作用与价值,尤其是在孩子成长问题的解决以及素质、能力的培育过程中,将发挥显著效果。对此,家长与学校应该开展合作工作,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教育优势,起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素质教育,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1.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核心素养”这一词最初诞生于西方国家,它的英语名称为“Key Competencies”,这里的“key”意指“关键”,故而可将它直接翻译为关键能力。由于受到了不同国家、地区、组织等文化差异的影响,各个国家、地区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不一样。在我国,2014年就对各个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解释,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应具备能适应他们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性能力,同时也认定核心素养就是我国新课改教育目标落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核心素养完美回答了“立何德、树何人”的教育问题,有利于提升中国教育方面的竞争能力。而具体细化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一种围绕语文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为核心的综合性素养能力,主要包括了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语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培养工作。可以说小学阶段语文素养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工作理清了主次,让语文学科教师明晰了哪些是核心的、应当重点关注的,也知道了哪些是边缘的、次要的,大大避免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主次不分、轻重不顾的混乱教学局面。
2.家校合作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意义及实施现状
(1)家校合作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
由于核心素养本身就涵盖了很多内容,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概念,它不仅代表了学生群体的知识技能,还有包含了心理情感、价值观、人生态度等不同的内容,是现代小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谋求自身终生发展道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基于这些特点,可发现所谓的核心素养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它都具有一个動态化的、可持续化发展的形态,总的来说就是会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变化。关于家庭与学校的一致性教育是否能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深远效果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教育界关注,随着研究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扩张,有很多研究学者都认为家庭与学校在教育方面如果能实现通力合作,那么确实可以对最终的结果产生绝对性的影响。所以,想要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就不能全部指望学校教育,而是应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步走,利用双方的力量形成包围之势,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整体性更强的学习环境,在各方教育资源的支持下,拓宽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道路,同时也在家校信念一致、步调一致的基础上,助力学生群体健康成长。
(2)家校合作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实施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及民众都逐渐意识到了家庭对学生成长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意识到了家庭生活对学生学习引导、品格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而目前家校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小学阶段普遍存在的一种模式,这种合作教育模式的最终成效也得到了验证,收获到了相应领域专家学者与家长之间的认可与重视。在我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备受民众关注的大事,家长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视,这也使我国小学阶段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家校合作教育体系,并收获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目前,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注入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特别是语文学科,更是将其视为重中之重来培育,有些学校安排、组织语文学科教师与家长一起参与教育讲座类的活动,意为有效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为语文的核心素养培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然而,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来看,由于其具体工作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家校合作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前进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很多家长与学校之间都有较为强烈的合作意愿,对这种以提升学生语言核心素养为主的合作模式有高度的认同感,但是双方在具体的合作工作中却存在着一定的交流滞后性。换言之,就是家长与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发生于出现了问题之后,并没有形成较为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另一方面,沟通机制的构建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家校沟通趋于形式化的问题,而过于重视形式化,终将制约家校合作之间的互信沟通的构建。而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个别教师在向家长宣传语文核心素养时,尤其是在宣传相关重要意义、教育方式时,总是喜欢向家长宣传教育文章、国家政策等。而这些内容学术性过强,很多家长对此类内容并没有感触,理解内容时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来应该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都变成了单向的学术“报告会”。这样既不利于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友好的沟通机制,也容易给彼此双方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出现信任方面的危机。
3.如何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完善家校之间的联系,保证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
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沟通与联系,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桥梁,才能确保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工作落实到位。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家庭教育。从家庭教育来说,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如实地向学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语文学习情况,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长度以及语文学科的复习情况等,这一切情况都应该主动积极地向教师反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群体在校外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中生字词就比较多。像“蝌蚪”“鼓着”“蹦”等字汇对识字量不多的小学生而言,阅读、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教师无法一对一地为学生进行指正,这就需要家长在课堂之外“下功夫”,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或者难度较大的字,从读音、字形再到字义,逐一攻破,不断填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要帮助家长“看懂”教材,了解现阶段的语文教材都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自2017年以后,笔者所在的学校就不再采用苏教版的教材了,现在统一使用的都是部编版的语文教材,而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但是其含义都是“隐在”的,不够“显在”,可能很多家长在辅导中会忽略掉教材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与家长就教材内容多沟通、多交流,将教育重心落实在教材上。其次,构建家校合作平台。为了构建更好的家校合作平台,应当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家校合作的工作效率。比如,现在的家长基本都有微信,学校可以开设家校合作微信公众号,专门来推送相关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文章,帮助家长了解更多的教育知识;可以创设家校核心素养培育杂志刊物,向家长展示近期的家校共育成果,为家长分享学科教学心得。除此之外,还可以创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平台,定期举办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文化演讲、文艺汇演等活动。最后,想要顺利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质量,必须得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推动,联合当下一切力量与资源,积极筹建家委会,整合区域内家庭、学校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力量,并组成教育志愿队伍,创设智慧阅读岗位、社会综合服务岗位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岗位,在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开展高效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工作。
(2)开展家长培训活动,树立核心素养培养观念
家长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育儿经验,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教育领域中的专业人员,大多数家长都不具备科学专业的教育理念,更缺少高效的教育方法。故此,要提升理想的家校合作成效,达到真正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有必要对家长群体进行正确的语文教育理念及方法指导,引导家长逐渐意识到自己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教师,则要积极主动地为家长解答相应的问题与困惑,让家长可以在校外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气氛。为此,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结合家庭中的真实育人情况,帮助他们构建家庭教育的目标、模式、课程与内容,为家长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其二,结合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的语言构建与语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重点内容,以此为家长开展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育意义等方面的宣传,让他们充分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3)重视家庭课外指导,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作为学生的父母,必须认识到自己在孩子学习生涯中的引导作用与地位,家长的一言一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终日抱着手机刷短视频或者过分热衷于娱乐活动的父母,几乎不可能教导出饱读诗书、热爱文学的学生。家庭教育的起点源于氛围与环境,当父母为孩子创造了一片蓝天时,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学会翱翔。因此,在家校合作中,一定要重视家庭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家庭要与学校通力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本、广泛阅读积累,在每次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凡是能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无一不是精品,这些文章都经过专家们的认真筛选与甄别,它们在遣词造句上堪称范本,因此学生光是利用课堂时间对文章进行学习仍旧不够,在课下也可以继续对文章进行反复鉴赏。但是问题是,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在课堂之外主动接触课文,也不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了解其他同类型的优秀文章。针对此类现象,作为父母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比如,可以请孩子向家人们讲解一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优美的段落以及中心思想等,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开展学习交流,让孩子偶尔也能成为小小的“语文教师”。尽管学生在父母面前的讲解不一定尽如人意,但是至少能激励学生多关注自己的语文学科,使其投注更多的关注与注意力。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最好的诠释,当一个人语文积淀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将在一个人身上形成一种极富个性的文化底蕴,这正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家长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品味,让孩子能从小得到文学上的“富养”。比如,作为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带领孩子到图书馆去,让他们见识到更多豐富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与孩子制订学期阅读计划,与孩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约定好一个学期要读多少本书,我国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首选;还可以与孩子一起了解海外优秀文学作品,如《卡门》《红与黑》《悲惨世界》《小妇人》等,利用阅读来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敏锐度。
总之,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涉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目前我国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环境来看,家校合作必是提升学生素养培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对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当相互支持、相互辅助,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熊少严,戴育红.新时代家校合作的内涵、现状及改进路径[J].中小学德育,2021(01).
[2]苏丽.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