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朗读与理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有效性

2022-11-16 22:44吴胤菲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审美教学小学语文阅读

吴胤菲

摘 要: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致力于通过教学让学生灵活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从课文的朗读开始,对文章读通、读熟、读透,借助有效朗读去增强小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朗读中去感受、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朗读与理解;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193-03

Focus on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esthetic teaching

WU Yinfei (Baoqiao Primary School, Ku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dail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allowing students to flexibly master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through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reading of the text, read through the text, read it thoroughly, and read it thoroughly. With the help of effective reading, it can enhance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to comprehend text and read aesthetic ability. Let the students feel and experience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at the author wants to convey through the in-depth reading.

【Keywords】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esthetic teaching

在進行阅读教学工作时,由于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文字理解能力、感受能力,阅读审美水平不足,在对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困境。为了建立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水平、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教师不能完全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理解,而是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帮助学生尝试去理解文章的“味道”和情感,读通文章,最后通过朗读深入理解和感受文章内涵,实现从朗读到理解的完整过程,与此同时,小学生的阅读审美也能得到逐次提升。

1.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在初级教育阶段中,除了认字和学习用词等方面以外,朗读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步骤,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步骤,学生需要通过简单的阅读对文章建立认知的第一步。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朗读能帮助培养小学生语言的语感,学生从读得磕磕绊绊到流利自如,这一个过程就是语感提升、巩固记忆的过程,可以依靠教师的引导以及自身不断练习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朗读过程中,小学生的用语习惯、语言意识、语感都会得到逐步提升,特别是在朗读一些现代诗歌、散文、古诗词的时候,学生能从这些优美简练的语句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美感,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对文学的审美情趣,发现和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力量,这一过程极其重要,且无法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的,需要依靠朗读训练促进鉴赏能力的形成。其次,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从陌生的字词开始,从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到逐步体悟课文要点,不断的阅读逐渐加深对文字不同段落、不同部分的理解,再到最后透彻理解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完成本课文的学习,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效朗读的基础上。最后,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会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逐渐带上感情和情绪变化去朗读,并且学生的阅读方面的技能会在日积月累的不断练习中慢慢提升,逐渐变得熟练并且高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身代入课文内容中,借助朗读将冰冷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情感与力量,细细品味文字之间的氛围和情感,感受作者的心境和态度,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更加透彻切实地体会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和氛围,小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阅读理解速度都能在朗读中循序渐进提升,并且通过阅读训练,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的深层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和清晰。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1)层次性

朗读训练具有明确清晰的目标,不同时间段的朗读以及不同模式的朗读都会对朗读的结果造成影响。比如,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不同的时间段的朗读训练应当是有所区别的,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着层层递进的关系。课前朗读也就是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的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课文时重点应放在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以及个别字词的纠正读音上,特别是古诗词课文朗读,古诗词相比于普通的白话文更加有难度一些,这是由于古诗词的含义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常识的积累。并且古诗词中生僻字也是比较常出现的,如果学生在不理解古诗词的具体含义甚至记不住正确的字词读音,读起来便会磕磕绊绊,失去了原本的流畅度和韵律感,这样的朗读对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方面是基本没有意义和作用的。课中阅读是当学生已经对文章的内容主旨、中心思想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进行朗读,此时教师再带领学生朗读时就需要结合文章的情感和含义,带着语气、语调和情绪上的变化去读,学生朗读起来便会流利响亮、朗朗上口。课后的阅读便是在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学生对本文的核心观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态度等知识要点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理解之后的朗读,这时候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本文情感的把控进行朗读基调的选择。

(2)策略性

假设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没有用心,只是动口,那么文章中的内容便只是从学生的脑子中过了一遍,没有留下任何的思考和感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即使读再多遍课文也很难提升理解能力。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在日常课堂朗读课文时就将这种方法运用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朗读示范中向学生展示种种朗读的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在哪些情况可以用到哪些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朗读技巧对朗读内容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技巧是有助于突出朗读文章的情绪变化和分量感的。停顿、语调则带给了朗读不同的感染力和渲染意境的作用。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这些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实际运用在阅读中,这一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要点的理解和把握。

(3)有效性

朗读训练应是有效、有益的,应为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和思想打下坚实基础。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的课文朗读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和价值,而是成为课堂上的必备环节,这样会导致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并没有将文字和其他知识点很好地记忆到脑海中,读过就忘记了,也不会去深入思考文章词句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朗读训练空有形式,缺乏核心价值和有效性,不仅不能为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添砖加瓦,反而浪费了非常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读起课文来朗朗上口、声音洪亮,并不代表他们的朗读就是有效、优质的,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思考,朗读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分类指导,比如学习现代文、散文、诗歌、古诗词这些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就应教会学生不同类型作品的朗读分别要注意些什么,让他们体会到不同题材的作品在朗读时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3.注重朗读与理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1)以读促悟,借助朗读训练增强理解能力

过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剖析文章,将一篇课文进行分段、拆解,然后由教师带着学生一句一句去分析和理解。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先从朗读方式入手,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实现眼、口、脑、耳多重感官的共同作用,从读到想,从思到悟,注重朗读与理解的有机结合,以此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审美,借助朗读真正品味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短诗三首》的时候,因为这一课收录了冰心所写的三首现代诗,文字简练细腻,充满童趣和爱,分别描绘了作者对大自然、母亲和生命的热爱,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时,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考,将课本上的文字在脑海中尝试转化为画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想着这三首诗分别表现的内容,不仅要读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更要从文字中挖掘氛围和意境。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幻想诗歌描绘的场景,然后可以给学生分发彩纸和画笔,让他们在认真读过这三首诗歌之后试着将诗歌画出来,并写下自己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可以将班级学生创作的画作投放到大屏幕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品。将画作当成背景,再配上优美柔和的音乐,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诗歌,举办一次小小的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赋予到诗歌中,做到声情并茂、感同身受。最后教师请学生简单讲解一下自己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文字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读感情,通过朗读练习感悟文章内涵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在于那些文字的背后所蕴涵的真切情感和观点思考。文学作品之美不仅仅是华丽的辞藻之美,而是那份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从朗读开始入手,在向学生解析文章的同时,让他们尝试将自己代入文章中,边读、边看、边想、边悟,再加上朗读技巧的辅助,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文学作品,以读感情,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融入情境。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走月亮》这课时,因为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描绘了母女在月光下漫步的温馨场景以及农田里果实丰收的喜悦,所以,为了让班级学生把握好这篇课文的侧重点,领会文章中母女之间温馨、动人的真切情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要求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尝试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点题句和关键词,并在细读时用笔将这些关键词句标记出来。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将找出的关键句子、词语带有感情和情绪变化地去朗读一遍,鼓励学生谈一谈为什么认为这是关键句,读完课文之后又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现在想一想,假设你是文中的‘我,在与阿妈走月亮的时候,看到农田、瓜果、小溪这些美丽的景致,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开心、幸福、还是其他情感呢?现在请同学们尝试将自己代入课文中的‘我,带有感情和情绪去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融入朗读中,看看谁读得最好、最动人,最后交由教师点评。

(3)读写结合,朗读结合写作提升分析能力

即使学生能把通篇文章流畅阅读下来,但要从字里行间感受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是比较困难的。在开展课文朗读训练时,教师要负责引导班级学生,先解决文章里的生字词,让学生读熟全文。当教师已经对学习的课文分析、讲解清楚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主旨、中心思想有了明确的了解后再去朗读时,应当带有感情,能明显听出停顿、重音和语速、语调的变化起伏。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深入思索,将读与写充分结合,先读、再悟、后写,将自己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借此加深文章理解程度,以读促悟。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这课时,教师在正式解析课文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感觉去自主朗读课文,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带上问题进行思考:课文《观潮》到底描述了什么,可以分为几段?然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鼓励他们以富有感情的方式朗读,还可以加上停顿、语气、语调去贴合这篇课文的内容,读出精彩、读出情感、读出特点。教师让学生学习完课文后再去朗读是为了帮助他们从文章的文字中感知作者的思想,实现从朗读到完全深入了解的过程,这时候朗读更多的是体会和感受文字背后所代表、象征的情感、思想、观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水平,通过朗读训练提高他们的文字理解能力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推动十分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这些读后感记录下来。只有当学生对文章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和思考后,才能妥善运用朗读技巧,将课文更加深刻清晰地展现出来,以读写结合的形式让文章中心变得更加清晰,有助于分析和理解。

综上所述,朗读是小学生接触、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在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审美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趋向,品味作者的心境、情绪、态度,这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那么,教师可以从朗读出发,让学生多读、读透、读通,以读促悟,激发小学生的共情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感受,层层递进式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董金凤.“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

[2]孙薇.小学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尝试[J].语文建设,2017(24).

[3]何晖.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2019(08).

猜你喜欢
审美教学小学语文阅读
谈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翔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
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