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论非论,浑涵众体:庄子《齐物论》文体形态初探

2022-11-16 01:20:18张媚东刘生良
关键词:齐物论齐物庄子

张媚东,刘生良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西安 710119)

作为庄子文学的重要篇目,《齐物论》虽以论为名,却与传统论体文的性质大相径庭。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云:“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1]165由此可知,论体论事讲究思维严密,条理清晰。关于论体文的文体特征,刘氏将其细分为“陈政”“释经”“辨史”“诠文”四种。[1]166其中“陈政”“辨史”皆同历朝人物、史家政事挂钩,“释经”“诠文”则要求论说者在解释经书、诠评文章时做到论点突出,论证合理,论据丰富。概而论之,“陈政”“辨史”具备先秦历史散文叙事严谨,秉笔直书,反对杜撰的文体要求,“释经”“诠文”符合围绕抽象主旨层层推进,或类比推理,或逻辑演绎的说理文特质。

然纵观全篇,《齐物》一文似论非论,“怪生笔端”[2]52,既行文奇崛、情理互渗、虚构历史、丑化人物,一反先秦论体之性,又词汇富丽、笔法铺陈、语言铿锵、意境闳深、寓意深奥、发愤抒情,参杂诗、赋、寓言、小说等诸多文体要素。故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评庄子文字云:“奇处妙绝……寥寥千八百载间,作者之意郁而未伸,剽窃之用转而多误,岂非草书中一欠事。”[3]卷1庄子《应帝王》篇结尾更用儵忽凿浑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4]168的寓言,正好对应庄文“亦文亦诗亦赋亦小说亦寓言,浑涵众体”[5]157的文体形态和一花多姿、一瓣多彩的文体特色。

一、论体之变

变,具体而言是指文体内部结构的多角度改观,如增加文体要素,变换文体语言,改造文体风格等,从而巧妙地打破传统文体范式,实现文体在审美层面上的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齐物》之变,不仅“变”在思想超常、惊世骇俗,而且“变”在打破常体、结构精妙。细读文本可知,早在南郭子綦仰天长叹、荅然失身的开篇处,全文论证方式便已偏离论体文论点突出、关联下文的文体特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晦难懂、无可名状的怪异突兀。故前人谓之“意出尘外,怪生笔端,飘渺奇变”[2]52。变体手法的突出表现有二:一为改造先秦历史散文立足史实、文采稍逊的特点,虽论及尧、舜等历史真实人物,却有意杜撰美人非美、技师废技、圣人滑疑等子虚之事;二为塑造形象,掺杂感情,大异说理散文浑厚缜密、严峻峭拔之风。

(一)历史事件的虚构

《齐物论》中谈论尧、舜、毛嫱、丽姬、师旷、惠子、昭氏等历史人物,此乃庄子文学的共性。这类人物曾在上古社会真实存在,但庄子却为之编造出一件件虚幻不实的故事情节。人物故事或围绕二人对话层层展开,或由庄子本人亲口陈述。依托历史人物虚构历史事件的目的在于借古人之名传道家之实。通过编造真人假事的柔性手段实现庄子思想的最佳宣传。传授过程中,历史人物冠冕堂皇的伟岸形象伴随庄子思想的无形丑化,进而演变成以美为丑、以技为丑、以伐为丑的反面案例。

文中,庄子虚构毛嫱、丽姬为“人之所美”的故事,重在讥讽美者实丑、是非不分的无知蠢人。毛嫱,越王嬖妾,宋玉《神女赋》有“毛嫱鄣袂,不足程式”[6]886之赞。丽姬乃晋献公妃子,《左传》有载其受晋公专宠,生育奚齐之事。虚构情节为:毛嫱、丽姬乃古代美女,然而鱼儿见之沉入水底,鸟儿见之拍翅高飞,麋鹿见之迅速逃离。由此可见,尽管“物之所同是”[4]50,然而人对美色的认知与鱼、鸟、麋鹿对美色的认知并不相同,人类接受事物的态度因个人偏好、审美风格而产生偏差。世间万物本不存在统一标准,同实非同,美实非美,谈美无稽。

以技为丑的故事出现在对“爱成”“道亏”“道损”[4]40的讨论过程中。昭文、师旷、惠子三人同是上古真实存在的人物。传统观点以为,昭文鼓琴,师旷枝策,惠子据梧,三人皆凭音乐见长。但依据成玄英《庄子注疏》解释,文献典籍并未记载“惠子善琴”之事。至于“据梧”一词,“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说”[4]41,故知昭文凭琴,师旷凭音律,惠子凭论辩享誉天下。在儒家观念中,三子皆为名扬天下的“有成”之人。庄子反向而论,先从思想上反对史册人物沉溺技艺的坚白谬说,再捏造昭文之子继承父业、终身无成的反面事例,点明泯灭成心则物无亏损、万物皆一的思想主题。

《逍遥游》中,庄子曾用尧帝平定天下的历史事件虚构其前往藐姑射之山求见四位神人的奇异经历,借此赞美尧胸怀天府、忘我忘名的帝王之道。《齐物论》里,尧帝一反圣君形象,纠结讨伐宗、脍、胥敖三国战事,陷入思想矛盾。林希逸《庄子口义》指出,三国并无史料佐证,纯属历史虚构。舜帝悉心劝导尧帝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7]卷3,恰如十日并出,释放光明,普照万物。尧之“大德”今已若此,实在无需实施讨伐偏远小国的“无德”琐事。这样一来,尧舜对话情节的虚构成功呼应上文“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的圣君之道。圣人“不分”“不辩”[4]47,胸如葆光,内心释然。尧之反省是因其缺乏“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的圣君人格。庄子话中有话,借以伐为丑的虚构情节讥讽尧帝实类蓬艾的“滑疑”动机。

(二)议论说理的形象化

区别于传统说理文依靠逻辑推理论证观点的创作模式,庄子文章全凭塑造天上地下、玄妙虚幻、恣意浪漫、动植开口的生动形象代替纵横捭阖之论。这类形象已掺杂作者诸多复杂情感,哲理论证不再枯燥,取而代之的是丰富想象与充沛激情下滑稽有趣、告别尘俗、使人神迷、令人向往的庄周大道。

据笔者统计,《齐物》全文共塑造形象64种,这些形象又可细分为自然型、植物型、动物型、现实人物型、虚拟人物型五类,它们或自成系统,单独讲述某个故事情节;或多方组合,共同营构风光绮丽、生命跳动,既充满人间气息,又弥漫世外高蹈滋味的美妙场景。为方便文本分析,现将分类结果列表如下,见表1:

表1 《齐物论》形象分类情况

从表1可知,庄子笔下形象各异,古怪稀奇。当中既有风吹山陵,敲打大木,引得众窍怒呺的浪漫想象,又有“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小恐惴惴,大恐缦缦”[4]27的隐喻讥讽。“以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4]37的荒诞形象,是先秦名家拘泥利害成心的文学象征。猨与狙,麋与鹿,鳅与鱼,毛嫱与丽姬,鱼与鸟,人类动植在商宋大地诗意栖息,开心觅食,爬高比美。美妙多姿的大千世界撞击着庄子浮生若梦的敏感心灵,于是影外微阴开口对话,述说微妙哲理,翩翩飞蝶相逢大梦,真假难分。生于灾祸频发、百姓流离的战国乱世,又值诸子百家颠倒是非、争辩不休的黑暗时刻,《齐物论》中奇异复杂的形象实则是庄子否定三皇五帝和圣人思想,抨击人性异化和污浊现实的锋利武器。其性格看似孤高、实则热烈,故议论观点难免偏离理性、情感外溢,最后放射出一个个令人堪思堪慕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表面看来子虚乌有、梦幻神秘、吊诡怪诞,但营构情节最终都指向是为两行消除偏见,尊重世间万物独特价值的思想观。

再则,《齐物论》中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衔接、对比、呼应也颇有味道。一是通过推进故事情节引出套中套的形象类型。如南郭子綦、颜成子游属于“随心所写,并无一定”[4]23的虚拟型人物。庄子通过师徒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4]23的虚拟对话引出徐风小和、飘风大和、烈风稳止的自然型风声。啮缺、王倪也是庄周撰造之人。两人在三问三答后借“尝试言之”[4]50四字推衍虫鱼鸟兽、碧草茵花、毛嫱丽姬等三种形象类型。除此之外,尧与舜、瞿鹊子与长梧子的语言交流模式也是如此。二是两种同类形象在故事情节中共同构成小大、美丑、贵贱、高低等极端对比模式。它们在同一视域范围内分别滑至事物发展的两处极端,正反凸显、大道失衡。如: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大言与喋喋不休、废话连篇的小言;惴栗怵惕、惶恐不安的小恐与宽暇沮丧、日夜交袭的大恐;轻巧易举、小似秋毫的莛与寸步难挪、重若山丘的楹;灰容土貌、脸生病癞的厉与玉骨冰肌、娉婷袅娜的西施……三是庄周梦蝶、物我互化的结尾对全文开头南郭子綦“荅焉似丧其耦”“吾丧我”[4]24之“丧”的完美回答,首尾呼应,意蕴缥缈,“真红炉一点雪也”[8]36。

二、诗体孳乳

杨义先生在《庄子还原》一书中指出,“《庄子》书中演绎出三种思维形式”[9]47,一曰浑沌思维,二曰方外思维,三曰梦幻思维。所谓浑沌思维,即重回自本自根、素朴无窍的宇宙本身,追求“万物云云,各归其根……浑浑沌沌,终身不离”[4]212的原始境界和独特体验。这一思维内涵深广,既包容宇宙哲学、人生哲学、淳朴美学,又可指中国早期文体狂谬多姿的浑涵形态。全文既为论体之变,同时也孳乳诗体。静安先生于《屈子文学之精神》中提及:南方学派如庄子,其文“又非无诗歌的原质”[10]262,“南方人之想象,亦诗歌也”[10]262。据笔者观之,《齐物》一文在作家、作品两大文学要素上掺杂诗体元素的具体表现有二:一乃抒忧娱悲、发愤倾情的诗人之质;二为想象恣意、语言铿锵、意境闳深的诗歌之性。

(一)诗人之质

胡文英在《庄子独见》中曾言:庄子表面冷漠无情,心中却充满烈火,“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11]135。庄子眼冷,只因看透世俗;庄子心热,全凭童蒙真心。春秋晚期,社会阶层发生变动。贵族子弟身份下降,庶民百姓地位上升,阶级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情况导致夹杂二者之间的士人群体数量大增,其阶级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12]227,大批士人以“仕”为职业,“仕”之主观条件为“学而优”,“仕”之客观条件乃“邦有道”与“邦无道”。“士无定主”的周遭环境吸引惠子远相梁国保求官位,促使曹商出使秦国而得百乘之车。庄子虽漠视功名、游方归隐,自比神龟曳尾于涂,然而终究著书立说、无法忘情。其闻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剖心比干、胡作非为,又东游宋国,目睹国内荒野“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4]211。故庄周拍案而起,不平则鸣,怒批尧舜,大发“爱民,害民之始也”[4]435,“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4]518等惊世狂言。

相比《逍遥游》中汪洋恣意、自在飞翔的天才浪漫,《齐物论》之文辞稍显抽象、令人费解。尽管如此,庄子“河汉无极”、忧世独寤的款款深情依旧时隐时显,难以完全熄灭。全文开篇翩翩吹衣、肃肃入耳的“大块噫气”[4]24已妙趣环生,沾染无穷抒情色彩。结尾梦化蝴蝶、与物为春的生命之喻更是使人如沐春风、浮想联翩。后代文学作品对梦中幻境的完美演绎,如温庭筠“杜鹃魂厌蜀,胡蝶梦悲庄”的忧伤感慨;李义山“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怅惘若失;杜丽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春梦惊醒、起死回生;宝黛灵河岸边,三生石河畔的三世情缘……追根溯源,以上梦境出自庄子,是对生命本体意义的无限追问。

除才华横溢、沉溺方外仙境的诗意纯情外,《齐物》全文更是充满颠倒常理、对抗既成观念的一腔热血和哀怨深情。毛嫱、西施、丽姬本为世所公认的倾城美女,庄子却有意将其描绘成鸟雀惊飞、麋鹿绝骤的庞然怪物。世俗印象中,秋毫为小,太山为大,殇子寿短,彭祖寿长。庄子放言无惮,通过倒置事物正反二面洞察社会大小有别、是非“有成”的罪恶深渊,并于无涯黑暗中点燃天地并生、万物化一的救世火花。然而火光虽明却水淹即灭,庄周哀怨故由此生。遗憾“人第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11]210。谈起抒情诗人,世人首先想到追随彭咸、自沉汨罗的骚人屈原,殊不知庄子之哀怨推及天下,滋衍万世,更显深广。对读《逍遥游》中化而为鸟,冲击云空然“莫之夭阏”[4]5“犹有所待”[4]11的南徙大鹏,庄子似乎心向高处,迷恋展翅凌云的恣意超脱,然又极力维护蜩与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4]5的生活姿态,并在《齐物论》中点出小大无差、万物齐同、是为两行的宇宙哲理。才高气清、本领非凡者本欲志存高远,执着追求;污浊现实、昏庸帝王又使其“终不下手”“冷眼看穿”[11]135。敏锐诗人参透世俗,最终在《齐物》篇中给出“齐物”“齐论”、顺应自然的处世答案。庄子内心矛盾,情激善怨,形而下之尘世理想伴随逆反现实、对抗周遭的诗人气质转化成为得其环中、形而上之方外境界。

(二)诗歌之性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诗经》《楚辞》一脉而下,抒情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创作传统。在文体学领域中,文体之间互相渗透的创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体内部形态的局部调整,并对传统文体的改造起到某种刺激作用。就散文文体而言,最早将诗体元素植入文章写作之人是老子。《道德经》文辞简隽、韵散结合,加之“玄之又玄”的精妙哲理,发于口耳之间已有朦胧若现的诗体韵味。随后庄周继承老子文风,其散文中诗元素的重现无疑可以视为庄文有意破体、浑涵众体的创作尝试。《齐物论》中诗性想象、诗性语言、意境闳深等三大表现正是庄子将其论体文推向诗意化的主要标志。

想象构成庄子文学的艺术生命。杨义先生《庄子还原》中提到:这种怪奇想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9]53,其内在欲求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4]569。现实世界的痛苦不堪使得庄子渴望在文学天堂中寻得一处灵魂安栖之所。超越尘俗、挑战极端的恣意想象则是其挣脱现实、飞往方外的途径之一。《齐物论》中,庄子想象常以模拟虚拟场景、对比事物极端等方式出现。模拟场景的惯用手法是依靠人物对话逐层展开,如全文开篇颜成子游对南郭子綦大吾丧失小我的不解之问,随后缓缓引出“三籁”而“不答天籁,仍只就地籁之忽起忽止,提在空中盘旋摩荡”[8]24。在灵通想象的画笔下,“地籁”一段姿态万千,“先绘其形,继绘其声”“形之所在,声即随之”“回风舞雪,机趣环生”[8]24。影外微影的新奇问话更是营造出一个托体宇宙、依附白昼、交替光明的世界边界,形影之间“行坐起止”[4]59终有所赖、无可齐也的思想意义便从此生。广漠林野间,秋毫大山各展其姿,美人丑人相伴而行,大知小知、大言小言、大恐小恐开口互骂,绘尽众生丑陋面相。在先秦论体文中,如此想象,也就只有天才庄周方能泼墨,可谓心灵任真、怡然浪漫、诗性动人。

其次,语言是装扮诗歌的“有形律”(extraneous rhythm)[13]204。《齐物论》中巧用对偶,多用排比,韵律铿锵。优美文字伴随“情绪节奏”[13]204跌宕起伏,诉诸于心的“内在韵律”(intrinsic rhythm)[13]204与诉诸于耳的“外在形式”[13]204共同构成抒情范式中情灵摇荡的诗性语言。现实世界中,大小学者固执己见,制造舆论,混淆视听。庄子对这类人物的描绘是: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4]27

引文前后四句押ɑn韵,皆属四言。其中第一、二句与第三、四句分别构成对比,前两句对尔虞我诈、计较是非之人的尖锐批评又与后两句的内容遥相呼应。余下五句具体展开异化个体的日常表现,句子用字由多至少、节奏趋紧、形式相类;表达情感由急促至舒缓,最后拉束绷紧、收敛情绪。

再如庄子对“物”本质属性的描述,其曰: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4]35

以上文字结构整齐,语气顿宕,在词汇选择上或稍稍变形或互换位置,整体读来朗朗上口,情感激越。

最后,意境升华诗歌。对比先秦《诗经》发乎乡野,触目即歌的比兴手法,庄子文学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由改造素材的丰富想象与凝练简隽的铿锵语言共同创造。《齐物论》中最动人之处是对大风“拉杂崩腾,如万马奔趋,洪涛汹涌”“希微杳冥,如秋空夜静,四顾悄然”[8]22的浪漫描写,使人读之情意荡漾,口齿留香。罔两问影依据梦魂离体、形影“复身”的民俗文化虚构影外微影站立行走被动有待的对话,创造出超越思维、无边无涯式的精神境界。蝴蝶梦写纵浪大化者与物融会、逢春化生的奇异经历,意境缥缈,扑朔迷离。

三、赋体滥觞

关于赋体起源问题,学界至今分歧较大。如:班固赋源于古诗说,司马迁赋源于楚辞说,扬雄赋分“辞人之赋”与“诗人之赋”两大系统说,章太炎、刘师培赋源于纵横家说,朱光潜赋源于隐语说等。刘生良以为:“赋与诗歌、散文同胎孕育于‘卜辞’的母体……主要滥觞于善事铺陈的诗化散文《庄子》。”[5]189笔者在结合理论产生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比诸说,翻阅史料,细读文本,最终赞同刘生良先生《庄子》乃赋体滥觞的说法。

就《齐物论》而言,文中赋体痕迹比比皆是。赋体最初形态为古体赋。褚斌杰先生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概括:古赋特点有三,一为“铺张扬厉,踵事增华”[14]83;二是“主客对话”,且“必以一方向另一方的诚服而告终”[14]82;三是“文采华丽,辞藻丰富”[14]82。

《齐物论》中大肆铺陈、面面俱到的典型例子之一是对“拉杂并至”“飘风骤雨”[8]22的地籁的逼真描写。与《荀子·劝学》开篇青出于蓝、木輮成轮的封闭型比喻有别,庄子文学强调话语生成的开放世界,即论述过程中善于聚焦一事一物,并以此为基,曼衍生姿,充分描绘与主体对象关联的各个方面。故庄周挥润赋笔,绘画大风之时,其首先描摹风声,曰“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翏翏乎”[4]25。随后笔锋一转,铺排自然万物迎风之形,如奇形怪状的洞穴,凹凸险峻的山林,布满大小窍穴的树木,小者如鼻、如耳,大者如嘴,长者如发簪,深者如圈筒,浅者如水坑。至于风穿洞穴发出的声音,庄子二次铺陈,谓之“如水湍激声”“如箭镞头孔声”“如咄声”“如呼吸声”“如叫呼声”“如哭声”“如深谷声”“如哀切声”[4]25八种。风吹树动则众窍相随,烈风停止则万籁俱寂。此段使用夸张、想象、排比、对偶等艺术技巧组织文辞,层层铺垫,充满震荡人心的艺术力量。

赋体中心内容的结构框架常是主客二人之间的高谈阔论。主客地位一尊一卑,一高一低,如原文中南郭子綦为师,颜成子游为徒,两人三问三答。开篇先从子游“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4]23的追问入手,逐层过渡至子綦对人籁、地籁的具体回答。此后又以二籁为基,“隐隐敲击天籁”[8]22,含蓄不露,颇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境。又如:啮缺、王倪二人事迹均未见于先秦文献,同属庄子虚构人物。两人围绕何为“物之所同”[4]50展开对话。啮缺三问衡量万物的尺度标准,王倪三答“吾恶乎知之”[4]50,以此否定世俗划定是非观念、好坏标准的荒唐学问。尽管如此,王倪依旧借题发挥,通过“尝试言之”[4]50四字引出人间万物何为正处、何为正味、何为正色的独特思考,最后点明“物无所同是”[4]50的中心思想。再如:瞿鹊子乃长梧子弟子,二人曾于《齐物论》中共同讨论圣人如何作为。长梧子就弟子圣人观深入阐述,说明圣人“愚芚”“葆光”等理想品质。值得注意的是,问答过程中,总有一方为强,一方为弱。庄子文学中问答艺术的大规模使用直接影响汉代枚乘《七发》、扬雄《羽猎》、相如《子虚》《上林》诸篇。

“文采华丽,辞藻丰富”[14]83是从赋体用字、用词方面来谈。《齐物论》中生僻字词俯拾皆是,如謞、譹、宎、缦、窖、缄、蜇、闲闲、间间、炎炎、詹詹、惴惴、缦缦等。它们全凭庄子瑰丽奇崛的艺术想象顺口而出,绝无后世司马相如卖弄笔墨,“鬻声钓世”[1]之嫌。

四、小说肇端

“小说”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外物》篇曰:“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4]484此处“小说”与“大达”对立,并无任何文体概念,仅指某些细碎琐屑、浅薄荒诞的小道理。事实上,庄子文学的小说体特性并非体现在“小说”一词,而是与其“藉外论之”[4]484,借助他人他事虚构故事情节的寓言有关。然而庄子寓言又与其他诸子文章中的寓言故事有别,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庄周寓言题材丰富且篇幅较长,为小说三要素之情节的完善提供一次创作尝试;第二,因人物形象负荷思想玄理,庄子寓言带有其他诸子寓言比喻、象征等文学特征之外的另一面向,即先将文本寓言独立,再凝定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单元,且“一线穿来”[5]257,属典型的连锁式结构;第三,在神话题材与高蹈玄理的双重作用下,寓言中环境描写氛围怪诞,恢诡奇崛,颇有魏晋文言志怪小说之风。今笔者就《齐物论》单篇作个案分析,讨论该文在似论非论的创作大前提下对小说文体形态的艺术借鉴。

首先,《齐物论》中涉及神话题材、自然题材、民俗题材、历史人物题材、草根人物题材等。与孟子、韩非笔下老练稳重、枯燥单一的历史人物题材不同,庄周妙笔生花,笔下既有凝神遐想、静笃妙悟的奇人子綦,又有托身尘世、以技为业的昭文师旷。文中对于自然风光的描绘,有千奇百姿的大风,险峻宏伟的太山,民寝则腰疾的湿地,轻薄如絮的云气,翻卷咆哮的疾雷,冰冻三尺的河汉……不仅如此,庄子还傲视权贵,有意选取草根人物的日常生活片段,写下巧施小技的狙公,捕食刍豢的百姓,心思柔奸的好辩者,终身无成的昭氏之子。整体篇幅的增长促使故事情节向曲折性、生动性发展,进而带给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阅读体验。跌宕情节或通过人物之间多问多答式论辩层层剥开,由浅入深地将故事情感推向高潮;或集中描写某一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借此讥讽早先涕泣沾襟、极其无知愚昧之人;或使用对比手法讲述万物有别,并在结尾处点明主旨,推翻前者之过。

其次,全文寓言故事既各自独立,自成系统,又构思巧妙,千变万化。寓言作用并非单纯比喻或象征,而是传达思想,说明道理。开篇子綦、子游师徒对话意在以问发端,呈现“齐物”之人“丧我”之形。随后庄子借子綦之口谈论“三籁”,并从最低层次的人籁引出地籁,且极力铺陈,最后撇弃二者,引导子游体会天籁,暗言世间万物不“齐”之理。大知、小知,大言、小言,小恐、大恐之辨是对前述哲理的二度强调。“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4]29句承接上文引出“真宰”“真君”,详说二者与“我”伤害生命,“损乎其真”[4]31的愚蠢行为,属不“齐”哲理的第三次反说。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寓言则笔锋突转,遥遥呼应开篇“齐物”之形。余下章节中,众狙朝三暮四得芧之怒,昭氏、师旷、惠子三子之技,秋豪太山小大之比,殇子彭祖寿命之别,尧帝伐国之问,王倪“尝试言之”之语,长梧子何为圣人之答,丽姬之悔,八处寓言“忽纵忽擒,忽起忽落”[8]24,或正面说理,或反面暗射。结尾罔两问影、庄周梦蝶两处回扣开头颜成子游“吾丧我”之问,关锁全篇。总体来看,《齐物》寓言首尾相接,环环相扣,“是由连锁式组成的、首尾圆通的回环结构和回环往复的回旋结构”[5]257。

最后,《齐物》文风隽永奇崛,怪诞风趣。庄子故里为宋国蒙邑,即今河南商丘东北。宋国源出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热爱自然,崇尚巫术,迷信鬼神,喜好占卜。身为宋国遗民,庄子遗传祖辈虚无思想、超脱精神,故其文学多取材神话,惊世骇俗,奇妙多姿。内七篇之《齐物》风格正是庄子文学的小小缩影。后世以《搜神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小说浪浪相激,层层交叠,发扬庄子文风。

五、余论

自中山大学吴承学先生开拓中国古代文体学起,文体研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学界学者致力于此,业已取得丰硕成果。上古时期,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相融,各种文学类型浑然一体,有待分化。从文体学角度看,尽管迨至战国诸多文体已现雏形,清代学者章学诚也有“文章之变尽”“著述之事专”“后世之文体备”[15]的著名说法,然而仍然存在新的文体形态,它们“浑涵在旧文体的母腹之中”“犹如同一种根上刚刚分蘖、迎风抖擞的绿色叶丫,尚未长成茁壮的枝干去独占风光”[5]219,庄子文学正属此类。学界对庄子文体特征的关注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这表现在胡文英、刘凤苞等人注释、评点庄文的片段文字。此后民国学者郭沫若、闻一多、朱自清等也在各自著作中论及庄子文体提出相关看法。学界对此问题的专章、专篇讨论大致从20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兴起,如刘访《〈庄子〉寓言文体新论》、田刚《〈庄子〉与鲁迅早期文体》、刘小兰《〈庄子〉文体特征与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刘生良《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第三章、孙雪霞《文学庄子探微》下编第三章等。以上研究成果皆从庄子某种文体特征或与他类文学文体比较入手,并未就庄子单篇文本进行详细讨论。笔者在与刘生良师交流后选择《庄子》内七篇之《齐物论》文体作个案分析,一方面是考虑到该篇以论为名,似论非论的特殊文体性质,另一方面希望从小着手,管中窥豹,实现深度研读经典,“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期待。今著此文,略陈拙见,以期就教于方家。

猜你喜欢
齐物论齐物庄子
LIFE, ENTANGLED
汉语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3:26
Life, Entangled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探究
庄子自由平等观的回眸与新审视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2:46:02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庄子《齐物论》论辩背后的超脱
《庄子说》(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庄子说》(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