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峰
费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山东 临沂 2734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多数人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肠胃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展,是当前肿瘤疾病中较常发生的恶性肿瘤之一[1-3]。胃肠肿瘤是较为多发的一种肿瘤,在本院就诊肿瘤人口中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胃肠肿瘤临床及病理表现为消化道器官由癌前病变到原位癌和浸润癌的逐渐病变,随着肿瘤不断变大,患者会逐渐感到腹部疼痛、食欲下降、四肢乏力及排便情况改变等[4]。胃肠肿瘤可能跟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等有关。胃肠肿瘤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胃癌的发病率占据首位,而直肠癌和结肠癌分别占据第四位和第五位,治疗方式多以手术切除为主[5-6]。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诊疗技术和设备都得以显著改善,其中新的化疗药物对治疗肿瘤提供巨大帮助[7]。临床上常采用辅助化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辅助化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辅助化疗)和观察组(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每组患者各35例。70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分析后均被确诊为胃肠肿瘤。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6例;年龄43~74岁,平均(58.2±3.7)岁;经临床诊断肿瘤并发位置主要发生在胃部(19例)、大肠(5例)、肠系膜(2例)、小肠(4例)、十二指肠(5例)。观察组男27例,女8例;年龄44~73岁,平均(60.4±3.7)岁;临床检测其肿瘤的病变位置主要发生在胃部(17例)、大肠(5例)、肠系膜(3例)、小肠(5例)、十二指肠(5例)。两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病变位置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诊断方法:70例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做出正确诊断,其中经检查结果显示,胃肠道内的肿瘤大小和形态分布较为广泛,无标志性规律分布,其位置周围均存在不同大小的暗影,外观大多呈圆形、椭圆形,大小多在1.4~5.7cm[2]。
(2)治疗方法:观察组中远端胃切除术1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5例、十二指肠摘除术5例、楔形胃部摘除术2例、小肠肿瘤切除术5例、大肠癌摘除术5例、肠系膜肿瘤摘除术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化疗药物为5-氟尿嘧啶,按剂量与等渗盐水相溶后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每次滴注时间需控制在3~7h,每日滴注1次,持续治疗14d。给予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首先采用腹腔镜确定病理位置和大小,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并取仰卧位或截石位,在脐部边缘10mm位置穿入腹腔镜,并于左右两侧肋缘下腋前线做5mm和12mm的切口,最后在脐部两侧平线和锁中线交叉点做5mm切口,并将手术需要的器械经Trocar套筒置入腹内,切断横结肠系膜间隙后的胃网膜右静脉,并切除小网膜前叶到贲门,完全分离胃网膜左动脉,并保留残端浆肌层,避免吻合口悬吊,术后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3]。
依据判定标准,将本次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经影像学结果显示肿瘤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影像学结果显示肿瘤缩小至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影像学结果显示肿瘤病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量表SF-36,并评价肿瘤患者经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其分值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差[4-5]。
用SPSS 20.0对实验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经胃肠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显效人员18例,对照组经保守治疗的显效人员仅8例,结果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观察组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外部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胃肠肿瘤在普外科中较为常见,其发病因素与患者的饮食结构变化有较大关系,同时与遗传因素也略有相关。患者在发病初期无明显不良症状,发展到中晚期以后,患者会感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和排便情况改变等,肿瘤如进展到多脏器转移及营养不良阶段则治疗效果不佳,此阶段如仅以支持治疗和姑息治疗,多数患者生存期不会超过半年[8]。因此对于胃肠道肿瘤需要早干预,早治疗。当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方式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切除手术也逐渐被其他治疗方式所替代,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若患者的胃肠道肿瘤还未发生转移,则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手术室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切除范围和切除方式[9-10]。临床还采用辅助化疗及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在通过化疗药物和放射治疗时其肿瘤消除情况不尽如人意,若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可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首先,根据胃肠镜检测肿瘤的分布和大小,确定病灶位置,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若患者肿瘤出现侵袭性增长或肿瘤较大时,应先切除胃大部,若有必要可将脏器一块切除,若患者肿瘤为直肠间质瘤,只需保证切缘阴性即可,若患者为十二指肠间质肿瘤,可部分切除[11]。为了避免肿瘤细胞发生其他器官转移,可在切除肿瘤时将周围的带有病灶的组织一块切除,术后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显效人员18例,对照组经保守治疗的显效人员仅8例。结果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观察组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对实际手术情况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做了如下分析:①胃间质瘤患者:在肿瘤的直径<5cm、肿瘤位置距离幽门存在距离的情况下可选择楔形切除术,在手术期间要尤为注意切缘距离要在离肿瘤2cm外的地方展开。另外将病理切片做冰冻处理,确保切缘为阴性[13]。②若患者体内肿瘤较大,或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则需要手术切缘位置距离肿瘤>5cm,此时建议对胃做大面积切除。③十二指肠的生理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因此若患者的肿瘤类型为十二指肠间质瘤则需要手术切缘和肿瘤保持2cm,此类型的患者治疗为切除术,但只需要对局部病灶切除即可。④患者肿瘤类型为小肠间质瘤,在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时,应保证切缘距离肿瘤≥10cm,在展开直肠间质瘤手术时需注重完整切除肿瘤,并确保切缘为阴性[14-15]。
综上所述,胃肠肿瘤通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价值较高,在治疗胃肠肿瘤时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