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李恒,张国强,刘培炼,宋江莉,杨胜远*
1. 岭南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湛江 524048);2. 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湛江 524048)
2004年,上海首先启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并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形成“课程思政”理念,推出《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2017年,上海各高校已构建全课程全师资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历经13年的探索之路,2017年6月22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为我国高校提供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此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分别从不同角度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不少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9月10日我国第34个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1]。
2019年0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但仅仅靠思政课程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因此,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将直接服务于民,与人民健康、生命安全、公共卫生、社会经济和国家战略密切相关。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培养以民为本,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合格的人文科学素养的食品类专业本科生,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是食品类专业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有机化学作为食品类专业基础课,其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研究,是适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全面开展的必然。
课程思政离不开教学,而且重在立德树人。因此,教师依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下功夫。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3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达成食品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目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需要,灵活运用。
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矛盾之一是课时有限。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较为繁杂,理解、记忆难度较大。但作为非化学专业的食品类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教学学时不多,大约为化学专业的一半,且安排在一个学期集中授课。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布置个人和小组作业,学生在完成章节思维导图和“食品中的有机化学”相关专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内生思政自动性,使课程思政具有长效性。这样的处理,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产生多靶点立德树人教学效果,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矛盾[5]。
在突发事件面前,教师也可以运用灵活的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效果。为应对疫情影响,与其他课程一样,2020年春季的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也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骤然间从传统课堂转为线上课堂,学生需要学习不少新的线上技术,而且各自在家中参与线上课堂,缺少氛围和自律,由对线上课堂的激动、期待和好奇,很快被对同学、老师和校园的眷恋所代替,焦虑感自然而生。如何才能达到线上教学效果最大化,以学生为中心依然是需要遵循的理念。为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撰写“在线课堂的心得体会”,使学生能参与思考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动态调整教学方法。
教材、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依然是课程思政的有力工具;幻灯、投影和ppt等现代教学媒体为课程思政带来的新工具;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疫情催化了线上教学模式,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等教学媒体则为课程思政开启远程线上交互教学新模式。
经历2020年春的线上教学,如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渗透各种教学媒体,成为课程思政的必然选择,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立德树人过程。
教师依然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媒体发送课前学习资料,也容易实现学习情况监控数字化,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依然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媒体的弹幕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便利,教师及时表扬和评述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尤其是解决大班课堂多人互动用时多、理工科学生不愿意开口难以参与课堂等困难。
教师依然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媒体布置作业,尤其是布置小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沟通、协作与团队合作等能力,这也是实现工程教育认证(OBE)的重要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教学内容的梳理,是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不断学习课程思政理念,从不同角度梳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有机化学是主要的食品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食品类专业联系紧密,而课程思政元素也极为丰富,涉及食品生产、质量与安全相关的事件,辩证法相关的内容,与专业有机融合的内容等。教师通过梳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进行课程思政。
以“胺”为例,其与专业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法律、道德、国际视野等方面,联系并分析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切入“胺”的学习。
在“胺的分类”教学中,以自学为主,教师重点讲解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伯仲叔胺与醇区别的关键点,并利用线上教学媒体测试功能,设计判断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胺的结构”教学中,教师可以“氨”为对比,板书讲解胺的分子结构。教师从碳、氮、氧的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引入,进一步分析氮的最外层电子层排列、杂化态、杂化轨道与形状,最后推导出氮的不等性sp3杂化、氨和胺分子形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的内涵,杂化轨道与分子的形状可以不一致,并在脑海中逐步刻印出杂化轨道与分子的形状,强化学生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并融入分子结构学习中,引导学生善于找到不同学科的联系,提高学习能力。
在“胺的物理性质”教学中,主要以师生互动学习为主。教师设计问题“胺与专业有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引导学生根据胺的物理性质,进行鱼类的新鲜度检测,切入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有机化学的学习与专业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胺的弱碱性”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为什么取代基增多,脂肪族胺的碱性由小增大,然后降低?”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法观点,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在“磺酰化——兴斯堡反应”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磺酰化剂与酰化剂的异同,进而理解胺的酰基化反应与磺酰化反应异同,以及兴斯堡反应能鉴定伯仲叔胺的关键点,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学习能力。
在“亚硝酸作用”教学中,在讲解脂肪胺亚硝化反应时,教师让学生朗读食品中添加NaNO3-NaNO2作防腐剂的“注意事项”,设计问题“如何看待腌制食品?”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法观点。设计问题“如何运用胺与亚硝酸的反应知识,结合专业分析防腐剂亚硝酸钠?”引导学生切入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有机化学的学习与专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让学生课后了解“食品防腐剂”,提交课后小组作业,并鼓励学生有志于新型食品防腐剂的创新。最后进行课堂测验,保持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在“亚硝酸作用”教学中,在讲解芳香胺重氮化反应时,教师设计问题“重氮离子的特征是什么?其是否亲电试剂?”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亲电试剂的本质是缺电子试剂,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法思维能力,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有机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实践,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活学活用时事政治,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到,解决食品安全等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6]。教师善于捕捉新闻信息,及时引导学生领会习主席讲话的重要思想,使他们获得专业自豪感,并愿意承担作为一名食品类专业学生所肩负的人民食品安全重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动性。
在学习“醇”时,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你所了解的消毒液类型及其配制方法、使用方法、使用安全、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同学们通过课堂课本知识,并查找文献资料,开展小组交流,共同完成了作业,活学活用,体会到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这次小组作业,使他们了解有机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掌握与食品专业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设计方案,同时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湛江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沿海城市,由鱼臭味,联系到低级脂肪胺,并结合市场海鲜新鲜度的检测,顺其自然联系到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及其重要性,同时树立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湛江还是一个农业地区,是甘蔗、菠萝、龙眼、荔枝、红橙和剑麻等种植大市,与有机化学的烯烃、醇、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萜类等教学内容相关。教师透过甜蜜的事业、菠萝的海和红橙节等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就在眼前,相信自己将来完全可以学有所用,为地方经济与社会服务。
同时,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基于有机化学所学知识和技能,从地方特色资源利用生物碱、蛋白、酶和多糖等天然产物的角度申请各类课外科研项目和竞赛,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充分拓展第一课堂的教学内涵[7-10]。
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为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11]。教育,其实道理一样。因此,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三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融入立德树人序列,内生课程思政自动性,使课程思政具有长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工程教育认证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