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2022-11-16 03:27康金花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0期
关键词:例数溶栓神经功能

康金花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山东 德州,2535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1]。该病不仅起病急,且可于短时间内进展,患者病情危重,多发生于老年人群,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极高。缺血性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中占比高达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占比达到60%~80%[2]。有报道显示,AIS发病后3个月病死率高达10%,致残率可达到25%,即便患者存活,也有超过50%遗留后遗症,如失语、偏瘫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AIS患者多表现为口齿不清、肢体无力、视力降低、呕吐伴随眩晕等症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血栓导致动脉堵塞有关。此外,血小板聚集、血脂代谢异常、脑血管堵塞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也可诱发该疾病。目前,临床用于治疗AIS方法为溶栓疗法,患者于发病后3~6 h内接受溶栓治疗最为有效,其中静脉溶栓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可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规避不可逆损伤。静脉溶栓用药主要是尿激酶、阿替普酶等,其中尿激酶应用风险较大,易出血。报道显示,单一用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1 d约有14%患者再次发生瘫痪,由此阿替普酶逐渐成为首选药物之一[4]。本研究选取76例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IS患者。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8岁~82岁,平均年龄(55.98±2.18)岁。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50岁~81岁,平均年龄(55.75±2.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中AIS诊断标准,经头颅CT及MRI等检查确诊者;②均为首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者;③年龄>18岁;④NIHSS评分为6~25分;⑤病历、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②近期接受手术治疗者;③有颅内出血病史者;④中途退出者;⑤颅内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者;⑥有活动性内出血或急性出血倾向者;⑦血糖<2.7 mmol/L或>22.2 mmol/L者;⑧近期应用抗凝剂治疗者;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⑩未控制高血压者;⑪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⑫存在溶栓治疗禁忌证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首日口服阿司匹林(生产企业: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76)100 mg/次,氯吡格雷(生产企业: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300 mg/次,次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3周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尿激酶(生产企业: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691)溶栓,将150万U的该药物加入到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给予持续静脉滴注,于30 min内滴注完成。观察组行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国药准字SJ20160055)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其中10%药物于10 min内静脉注射,其余90%采用静脉泵入,1 h 内完成。

两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治疗后根据患者NIHSS评分减少情况评估其疗效,①治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及以上;②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89%;③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④无效:NIHSS评分降低小于18%或有升高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样本数×100%。

②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后由护理人员参照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总分0~42分,评分与神经功能成正比。

③日常生活能力。由护理人员参照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生活能力,总分0~100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

④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由护理人员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保存待检。设备选用全自动酶标仪(生产企业:赛默飞世尔,型号:Multiskan MK3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

⑤凝血功能。由护理人员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5 mL静脉血,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保存待检;设备选用凝血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凝血酶原时间(PT)。

⑥不良反应。记录脑出血、牙龈出血、头晕头痛及皮疹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脑出血+牙龈出血+头晕头痛+皮疹)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5 23.56±2.45 15.98±2.15*76.55±10.54 85.59±8.44*观察组41 23.41±2.74 10.26±2.24*76.59±10.61 93.15±4.17*t 0.250 11.302 0.016 5.061 P 0.804 <0.001 0.987 <0.001组别 例数

2.3 两组Chemerin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Chemerin、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IL-6(ng/L) IL-8(ng/L) TNF-α(ng/L) Chemerin(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2.77±0.42 2.12±0.33* 251.22±13.16 216.26±10.22*76.88±7.56 65.88±6.52*109.46±17.53 80.64±10.36*观察组 41 2.76±0.41 1.52±0.18* 251.87±13.05 183.45±8.55* 76.47±8.12 50.33±4.54*108.95±18.02 72.96±8.85*t 0.105 10.031 0.216 15.241 0.226 12.200 0.125 3.404 P 0.917 <0.001 0.829 <0.001 0.822 <0.001 0.901 0.001组别 例数

2.4 两组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MDA较治疗前降低,GSH-Px、SOD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GSH-P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氧化应激状况比较 (±s)

表4 两组氧化应激状况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MDA(mmol/mL) GSH-Px(IU/L) SOD(I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7.85±1.46 5.06±0.98* 199.17±36.89 217.58±32.76* 59.73±8.64 76.48±9.26*观察组 41 7.82±1.49 4.22±0.73* 198.45±37.43 254.76±39.83* 60.12±8.53 83.65±9.74*t 0.088 4.274 0.084 4.396 0.197 3.272 P 0.930 <0.001 0.933 <0.001 0.844 0.002组别 例数

2.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表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FIB(g/L) D-D(μg/L) APTT(s) P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4.58±0.52 3.72±0.44* 762.66±72.45 451.22±40.56* 22.66±3.54 25.11±3.75* 13.87±2.15 15.74±2.16*观察组 41 4.61±0.65 2.33±0.25* 764.65±72.16 278.41±35.16* 22.48±4.06 27.69±3.98* 13.54±2.27 18.24±2.65*t 0.220 17.240 0.120 19.898 0.204 2.892 0.647 4.457 P 0.827 <0.001 0.905 <0.001 0.839 0.005 0.520 <0.001组别 例数

2.6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脑部是人体结构中对缺氧、缺血等最为敏感的一个器官,且耐受力差,一旦发生AIS,患者脑动脉发生堵塞、狭窄等情况,可导致脑补供血区域坏死,引起一系列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及眩晕等[6]。因此,及时、有效恢复血管血流闭塞,是临床治疗AIS的基础与关键[7-9]。静脉溶栓是治AIS的有效方法,可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灌注,加速患者预后改善。但对于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的选择,临床尚未有统一认知。阿替普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栓制剂,可与血栓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进行结合,该药物对结合后所形成的纤溶酶原具有较高亲和性,可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10]。研究发现,AIS患者于发病3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3个月后患者神经功能可基本恢复[11]。

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5.12%,高于对照组73.1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4.88%,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IS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分析原因,阿替普酶与体内纤溶酶原可产生激活效应,有利于纤维蛋白溶解,以发挥溶栓效果。其次,阿替普酶对纤维酶原具有较强亲和力,可激活纤溶系统,达到疏通梗死血管血流的目的。研究发现,AIS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参与的一种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不仅可促进脑组织缺血区梗死范围扩大,还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加重患者病情[12]。有研究发现,Chemerin可参与AIS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异常高表达可导致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加重机体炎症反应[13]。IL-6、IL-8及TNF-α都是反映机体炎症状况的常用指标,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异常升高可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加重患者病情[14]。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Chemeri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及凝血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机体炎症状况和应激反应,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分析原因,阿替普酶具有强效溶解血栓效果,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且具有一定抗凝作用,可通过扩张血管内径,加速血液循环,达到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目的,从而优化患者的预后等情况。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治疗AIS,可提高疗效,改善凝血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例数溶栓神经功能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