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2022-11-16 03:22张祖光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0期
关键词:例数四肢骨折

张祖光

(沈阳市骨科医院创伤骨科,辽宁 沈阳,110000)

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骼创伤,四肢骨折一般由高能量机械性创伤导致,具体表现为多部位骨折损伤,比如胫骨、桡骨等,甚至出现骨块缺失、不愈合、愈合畸形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尤其是在当前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发达的背景下,人们在出行以及工作的过程中均可能会面临骨折的风险,近年来各医疗机构接收的骨折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四肢骨折为高发骨折类型,此类患者愈合及恢复时间更长,期间患者会经历生理上的疼痛与不适,故对于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且部分患者还可引发心理问题。由于人体四肢的活动度较大,因此在骨折后需要快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有效避免四肢损伤加重。为帮助患者恢复四肢功能,临床一般可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通过复位固定的方式固定骨折端,维持骨折部位的正常生长。与传统的内固定术相比,外固定支架在操作方面更加便捷与简单,具有较好的矫正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已然成为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固定技术。本研究将具体探究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0例,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23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0.24±6.84)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8 h,平均时间(4.58±0.86)h;上肢骨折23例(前臂骨折10例,肱骨骨折13例),下肢骨折22例(股骨干骨折 13 例,胫腓骨骨折9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2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1.22±6.43)岁;骨折至入院时间2~7 h,平均时间(4.52±0.82)h;上肢骨折20例(前臂骨折9例,肱骨骨折11例),下肢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知晓研究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沈阳市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②患者的所有治疗资料均完整有效。

排除标准:①存在创伤性骨折史的患者;②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首先确定骨折断端位置,于合适位置作长度为2~3 cm切口。而后使用C臂机进行透视操作,利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折断端深层筋膜下方的骨膜外软组织,以作工作通道。锁定钢板通过工作通道置入骨折端,将钢板贴于骨折断端的表面,通过C臂机透视实现骨折复位,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钢板的位置。明确钢板位置之后,术者在钢板两端分别拧入1枚螺钉以作固定。最后再使用C臂机确认复位,合格之后自钢板的两端分别拧入锁定螺钉,完成后关闭切口。手术结束之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防术后感染。

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术者通过C臂机对患者骨折端实施手法复位,经C臂机透视明确患者骨折断端处对位情况,一切良好即可进行下一步。术者从患者骨折断端远处及近处作0.5 cm的小切口,并通过该切口放置骨牵引钉,完成外固定架固定系统。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外固定支架,合理调整骨折对线位置并对外固定支架进行加压处理。手术结束之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防术后感染。

1.4 观察指标

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全部愈合、复位,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畸形、感染现象或者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部分骨折部位复位、愈合,无明显畸形,存在轻微皮肤感染,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无效:患者骨折部位并未愈合,存在明显畸形,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关节僵硬、术后切口感染、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关节僵硬+骨不连)例数/总例数×100%。

根据术后随访6个月的结果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具体指标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单个指标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3-4]。

检测患者术后第1、2、3天炎症因子水平,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抽取患者静脉血后离心处理,以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以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月)观察组 45 6.24±1.58 4.01±0.23对照组 45 8.43±2.12 5.82±0.65 t 5.556 17.609 P<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环境领域 心理状态 生理状态 社会关系观察组 45 88.82±6.53 89.54±6.84 87.33±5.48 88.54±5.43对照组 45 82.43±6.21 83.28±6.63 81.25±5.03 82.65±5.63 t 4.757 4.408 5.483 5.051 P<0.001 <0.001 <0.001 <0.001

2.5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术后第1、2、3天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s)

表5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s)

CRP(mg/L) PCT(ng/mL)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1天 第2天 第3天观察组 45 7.23±1.43 6.42±1.34 5.25±1.12 3.10±0.31 2.74±0.26 2.32±0.23对照组 45 8.98±1.82 7.98±1.54 6.89±1.35 3.57±0.39 3.16±0.29 2.85±0.25 t 5.072 4.980 6.272 6.328 7.234 10.466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3 讨论

四肢骨折通常是指肱骨干、尺桡骨、股骨干和胫腓骨等部位的骨折,如果四肢骨折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后期的恢复,导致患者出现愈合延迟、愈合畸形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四肢骨折是骨科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只有在发病后及时进行固定治疗才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加速患者恢复。在处理四肢骨折患者创伤时,医疗人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固定方法,在发挥有效固定作用的同时避免对患者损伤肢体周围软组织造成影响,同时注意保障患者患处正常血液运行,以免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有效的固定方式能够辅助开展手术治疗,同时促进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疗人员应注意患者校正移位的情况,以免因手法不当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心理与经济方面的负担[5-7]。

当前临床中常采用的四肢骨折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方法需要将患者皮肤组织切开,深入到骨膜组织处进行复位,之后再使用钢板对其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固定,促使患者骨折处生长与愈合[8-10]。但是该治疗方法的切口较大,还需要剥离软组织,因此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影响患者的恢复[11-12]。对此,医疗人员逐渐尝试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方法,首先利用手法复位处理患者骨折断端,之后再利用外固定支架对其进行固定,使得患者骨折对线紧密贴合,最后通过外固定支架加压促使骨折处愈合和恢复[13]。该方法切口较小,不用剥离软组织,因此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14]。相较于传统外固定方法,本研究中还使用骨牵引钉,医疗人员通过骨牵引钉开展外固定手术治疗,将其穿入患者四肢骨折断端,可在骨折断端处形成较为完整的外固定架固定系统,强化外固定技术对于骨折断端的固定效果,固定更为牢固[15]。相较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治疗技术无需剥离患者骨折断端处软组织,对机体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出血量更少,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更为显著[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78%,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研究结果与冯阳等[18]、相龙占[19]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说明外固定手术能够加强骨折断端的固定与复位,体现出较好的临床效用。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表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CPR、PCT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身体状况恢复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与施卫标[20]的研究成果一致,说明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生活质量更高,改善效果更好。以上研究结果表示,予以四肢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治疗可获取理想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改善血清学指标,同时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取外固定架方法治疗四肢骨折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例数四肢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跟踪导练(四)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