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会长
我一生挚爱教育,执着地追求教育改革,渴望创办新式教育,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积六十多年的教育之经验,切身体会到,尊师重道乃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也才会有好的人才。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称得上是好老师呢?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创办了私学,开世界教育之先河。他亲自培养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也名副其实地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在近现代,最为人们称道的莫过于“二陈”,即陈寅恪与陈垣,他们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陈寅恪讲课有“三不讲”,即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他专门讲授自己研究的最新成就,讲授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方法。这与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教书先生完全不同,他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新思想,培育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这是培育创造性人才的根本途径。陈垣先生除了是历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先后从教74年,担任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46年,授课学时上万节,教过的学生上万人,可谓是一生都贡献给了壮丽的教育事业。他们的著作也都堪为经典。作为教师,他们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至理名言,成为所有教师的楷模!
我们学习历史上的名师,就是为了建设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使之成为振兴我国教育的中坚力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呢?我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忠诚地履行教师职责。什么是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用六个字把教师的三个职责并列,但道为先。所谓传道,就是传授伦理道德、做人的哲理,亦即思想教育。受业,则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解惑虽然放在末尾,却是经常性的、大量的、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解答学生的疑问,还要引导学生在不疑处设疑,因为疑问能促进学生思考,进而养成质疑和批判精神。培育学生自学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志趣,成为最想成为的那个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特征。
第二,必须具有博爱精神。根植于教育中的爱是大爱,亦即仁,或称为博爱。博爱要爱一切学生,包括那些调皮捣蛋、桀骜不驯的学生。一个具有博爱精神的教师,要接受有缺点的学生,容纳不完美的孩子。爱是奉献而不是索取,爱是给予而不求回报。爱是力量,是润滑剂,能够化解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矛盾。爱是阳光,凡是有爱的地方,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生命就会欣欣向荣。
第三,必须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艺术犹如飞机的两翼,缺少哪一翼都不能飞行。教学艺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如讲授方法、幽默的语言、板书艺术、心理暗示,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在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数千年以来,能够践行者少之又少。但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些。
第四,必须既教书又做科学研究。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因此,一个好的老师必须教学科研一肩挑,以教学带动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既出人才又出成果。可是,现在大学中的教师基本上是单打一,而且是学术水平最高的只做研究,其次的教专业课,三流的教师教授基础课。这种“两张皮”的体制,既有思想认识问题,又有政策和教师水平问题。如果不改革这种落后的体制,就难以培育出杰出的人才。
总之,一个好的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优良素质,其中最核心的是博爱精神。有了这种情愫,教师就会像舐犊护子一样对待学生,就会以大无畏精神锐意改革,就能够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