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云
在普通学校也有一些“特殊儿童”,他们或是在学习上存在特别困难,或是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或是在情绪、行为上表现异常,或是自我认识不良,自我控制力不足。这些“特殊儿童”的成长需要得到特别的关心,不仅教师要投入爱心、耐心,父母更要倾注心血、提升智慧。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泗洪实小”)聚焦“特殊儿童”发展进行了家校共育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为“特殊儿童”建立档案,制订了《家校共育定期汇报制度》《教师入户走访制度》《特殊儿童成长跟踪记录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每学期,学校通过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美篇、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开展的工作,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学校还特别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特殊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主动给予安抚和疏导。
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由支委会成员、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具体实施。这些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是学校全面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强有力的保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特别关注“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
2019年12月23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验区、试点校项目第二批启动会,泗洪实小入选第二批试点校名单。
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上开设讲座的专家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他们拥有高精专的理论体系,有大量的研究案例。“学习型家庭的建设策略”“如何避免孩子手机依赖”“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等主题讲座在线上平台高密度地播放,让家长充分学习了家庭教育专业知识。除了线上学习,学校还组织家长参加“读书沙龙”,每周末进行活动交流。
学校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进校园”活动,打通家校联系的盲点和节点。不仅要求班主任家访,而且发动党员教师积极走访,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家长如何参加线上学习。学校把家庭教育确有困难的家长请到学校,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他们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体验情感,改变不合理认知,学会维护良好人际关系。这一系列有温度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学校遴选有心理学专业教育背景、有心理咨询师资质及从事德育、少先队教育工作的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工作。鼓励有意愿的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目前,学校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3名,有4名教师取得了“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质。
学校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指导班主任识别心理学意义上的“异常情绪和行为的学生”,将有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自我认知不良、自我控制力不够等问题的学生筛选出来,提前介入,邀请孩子和家长一起走进心理咨询室,做心理测评、心理游戏、深度的个体咨询等,引导孩子(包括家长)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学校成立了“特殊儿童家长互助联盟”,引导家长抱团学习,彼此温暖,交流共享。一致性使家长感到心理的减压,归属感又使他们拥有团体的力量。专业的团队助推家长成为好父母。学校提出了“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口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竞赛活动,把“家校共育”做得有意思、有意义。
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开展得富有特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泗洪县广播电视台邀请学校参加每周三的《家有儿女》节目,学校研制出一系列主题方案,安排有特长的教师轮流做客《家有儿女》节目,目前已有40多位教师参与了38期节目,每期观众都在15万人以上,真正做到让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家校共育的队伍中。
暑假期间,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还接受妇联、文明办邀请,走进社区开展了“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尝试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新家庭教育。
家校联合施教,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赢”,最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挑起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梁,真正担负起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我们的家校共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