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合
小学数学对于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上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且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充分,在学习态度上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的天性是非常喜欢玩耍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数学基础知识,一味追求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势必会引起学生反感,从而失去学习数学兴趣。且学生在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情况下,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自然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不是很高,在相应的习题锻炼中势必会存在一些困难,导致数学成绩并不理想。那么,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创新,同时也要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主体性,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好学习基础,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的学习本身就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不断思考。养成逻辑性思维,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会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不再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才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下想要达到的真正教学效果的根本目的[1]。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更好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教学目的。
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但小学数学正是学生奠定良好基础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那么,当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存在一定困难时,教师就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同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2]。想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但在创设该情境时,为保证其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需要教师在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时要注意将其与小学生的兴趣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例如,在对《面积的计算》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学校中的篮球场这一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对篮球场的面积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单纯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往往不能产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或者印象不够深刻,但通过让学生进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学生会积极去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教材中的公式去计算篮球场的面积,这样学生对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得会更加牢固,自然在相关数学计算中准确率会更高[3]。同时,也在该情境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开展数学微课教学活动时,想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微课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微课教学形式,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面对数学习题时,可以更加轻松高效地对其进行解决,班级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自然会得到有效减少[4]。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充满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展开数学教学,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数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正确高效区分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的相关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比较分数大小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计一个动画教学视频。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教学问题的思考。动画教学视频的内容可以是四个妖怪抓住了唐僧,商量着如何分吃唐僧肉,最后商量金角大王分1/4,银角大王分1/2,但是银角大王却不开心,说唐僧是我们一起抓的,我也没有少出力,为什么分我的少,分你的多?这时候教师在微课屏幕上提出问题:银角大王分的唐僧肉真的比金角大王的少吗?从而引发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进而也就高效掌握了如何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针对存在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得会更快[5]。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是积极响应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应将其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并通过积极的自主思考去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先自行对该节数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并让学生去思考生活中具有哪些平行、垂直的现象,同时让学生做好相关的笔记。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带着问题去对课程进行预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与教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对该课程开展教学时,邀请学生对自己搜集的生活中平行或垂直的现象进行描述或展示。有的学生会说斑马线是相互平行的,有的学生会说电线杆与地面是垂直的,有的学生会说桌子面是两两相互平行的等等[6]。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平行和垂直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对自身的语言进行组织,并回答这一问题。当然,学生可能回答的不是很全面或者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补充,这样课堂氛围被充分调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保证。在学生概括完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从而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这样,学生对该数学知识点掌握得会更加牢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想要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就必须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掌握数学知识。那么想要保证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就需要教师先行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点,以其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善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意识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自然参与度会更高,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7]。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个传统的钟表表盘教学用具,然后让学生通过表盘去思考表盘内的三个指针,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哪个是秒针。待学生正确区分之后,教师操作表盘,让秒针转动一圈,然后让学生观察分针的走动位置,从而引出一分钟等于60秒的数学知识。紧接着教师再次转动表盘,让分针转动一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走动位置,从而引出一小时等于60分钟的数学知识。当学生掌握表盘中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规律之后,教师可以抽选几名同学上台操作表盘6点、9点等时针、分针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引导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同时,再次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知识点之间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想要学生对教材内的数学知识进行高效掌握,就必须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重新回忆和巩固,从而构建数学知识框架[8]。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会再次引导学生对以往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还会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统计》的相关教学内容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条形统计图具有更加直观、便于观察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统计,从而再次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当教师要求学生对班级同学进行统计时,可能有的学生只会统计班级中学生的人数,并不会思考太多的内容。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对班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统计时,学生通过思考除了对班级学生人数进行统计之外,还会对班级学生的身高、爱好、体重等多项内容进行统计。学生如果不构建思维导图,对于所统计的内容是非常混乱,其他人并不能非常清晰地看出班级中学生身高或体重等普遍处于哪个范围之内,或者班级中学生普遍爱好做什么事情[9]。那么,在这时候教师鼓励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从而统计班级中学生的各个情况,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条形图等知识,学生就可以发现通过条形图可以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此外,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引入其他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同样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去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统计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学习习惯,对日后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且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