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26 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二届标准化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采取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主持,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有关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战略研究所赵文慧副研究员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做了解读,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滕建礼等65 位委员和中国环境报、科技日报的媒体代表以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主持会议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标准处同志介绍,为了规范和引导生态环境领域团体标准健康、有序发展,“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团体标准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团体标准的监督机制,探索开展团体标准评估采信工作,推动经过实践检验、基础成熟的团体标准转化或者被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引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生态环境团体标准工作方面,参与早、积淀多,在产业和行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积累,希望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市场、服务市场,做好政府与市场的纽带,进一步拓展标准工作领域,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助力,为完善和丰富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贡献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崔爽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大力培育发展壮大高质量团体标准,继续推动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开展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评选。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碳排放重点行业,加快开展标准制修订,建立健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绿色低碳新技术应用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赵文慧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放眼全球,面向未来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纲要》是第一份以党中央名义颁发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赵文慧副研究员从一个主题、两个阶段、三个板块、四个转变、五个任务、六组措施对《纲要》的核心要义进行系统解读,并介绍了《纲要》发布的背景和工作过程。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第一届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易斌,做了第一届标准化委员会工作总结。易斌指出,标准化工作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长期深耕和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自1996 年开始承担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环保产品标准、2006 年开始制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环境工程类技术标准至今,累计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0 余项,为在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中建立环保产业相关标准体系做了重要贡献。在社团改革的大背景下,近两年作为主编单位牵头制定了2 项国家标准、9 项行业标准,参编1 项国家标准。2014 年标准化改革伊始,环境保护部将环保产品标准制修订职能转移至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协会启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标定位以产业为基础,以服务环境管理、科技创新和市场发展为导向,构建科学、客观、中立的具有实践基础和应用意义的标准系统。截至今年6 月,已立项团体标准120 余项,发布50 余项。重点研编了土壤、监测、低碳、行业自律领域团标工作,填补了有关行业标准空白;在鼓励行业创新方面,推动了20 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团体标准。
滕建礼当选为第二届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表示,要切实做好标准的需求研究,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让标准化工作迈向新的台阶。通过标准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为减污降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他提出,一是要大力弘扬先进团体标准和先进标准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领域的团体标准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大生态环保产业标准供给;四是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推动标准工作引导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五是要加强标准宣传和应用,扩大团体标准行业影响和社会采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燕中凯做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体系(送审稿)》(以下简称《体系(送审稿)》)的说明。他介绍,《体系(送审稿)》是在梳理了70 余项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标准、200 余项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和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行业标准、200 余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已立项团标和立项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经过调研编制、专家咨询、专家初审、分支机构征求意见、第二届标委会委员征求意见等严谨完整的工作程序。《体系(送审稿)》一共划分为10 个一级分类和47 个二级分类。一级分类主要按领域划分,包括基础与综合、绿色低碳、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物理污染控制、生态环境监测、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环境应急。《体系(送审稿)》中明确了团体标准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包括绿色低碳、新型脱硫脱硝除尘控制技术装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治理技术装备、“无废城市”建设和固体废物资源化,以及新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应急等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工作情况。他提到,ISO 包括了9 个涉及水环境的技术委员会,覆盖了水文测定、水质、水足迹、污泥回收、循环处理和处置、水输送管道和阀门、灌溉、排水、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回用等,但中国在环境相关ISO 组织中的话语权还不够强,急需国内的标准化力量凝心聚力,共同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高翔针对标准化委员会的发展,指出标准化委员会第一要做好标准规划,积极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第二要重视人才团队建设,打造“老中青”“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专业的标准化队伍;第三要提升标准的科学性,用丰沛的数据支撑客观的条文;第四要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应用示范;第五要推动标准随产品一起走向国际,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在会议总结中表示,第二届标准化委员会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落实国家标准化工作要求,在生态环保产业领域积极做好标准化工作。他提出八个方面的期待:一是要提高工作站位,找准标准的定位。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的特殊意义,充分发挥好标准化委员会的决策和标准技术管理协调的作用,全面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要坚决贯彻法规,认真落实纲要,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发展新规律和特点,发挥标准在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三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设计要合理,要立体多维协调进行;标准研编要分门别类,根据需求有所为有所不为;标准体系要动态调整,循序渐进。四是要摸清需求底数,加快固强补弱。针对现有政府供给标准和市场供给标准的情况进行收集和梳理,通过评价和评优等手段发挥先进标准、创新标准,填补空白标准和广泛应用标准的引导作用。五是要完善组织管理,确保标准质量,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六是要坚持需求牵引,坚持创新驱动。要做好政府标准的有益补充,需求驱动、择优立标,统筹标准质量和数量,做到“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要多”,保证团标供给。七是要全行业定标准、全行业用标准。要动员发动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人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鼓励标准编制。鼓励标准采信、采用,跟踪问效,通过采信情况反馈指导标准研编,通过培训、认证和检测推动标准应用和推广。八是要提高标准化水平,推动标准国际化。在提高标准化国际化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加强国际交流,服务“一带一路”,服务美丽世界建设。
会上,郭承站和滕建礼分别为第二届标准化委员会线下参会的委员颁发了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