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毅辨治肥胖经验*

2022-11-15 18:12黄剑余江毅
河南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病机脾虚健脾

黄剑,余江毅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肥胖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代谢性疾病,与多种疾病相关[1],可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影响远期寿命。我国成年人(≥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国民肥胖管理形势不容乐观[2]。当前,肥胖治疗方式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治疗手段[3]。如患者通过饮食控制仍未能达标,则建议予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肥胖有着独特优势,不仅可以减轻体质量,对改善代谢(降血糖、降血脂、降尿酸),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肥胖相关并发症如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等方面也有着良好疗效[4-6]。余江毅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临床实践与研究30余载,主张从中焦论治肥胖,常以清胃化痰、健脾化痰、健脾补肾、化痰消脂为原则,辨证论治。余教授倡导给予患者个性化方案,综合论治肥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余教授辨治肥胖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中医病因病机

余教授认为,肥胖的发生与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畅、体质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机制与中焦失调密切相关,胃火亢盛、脾虚生痰、肝气郁结为该病的重要病机,而且虚实夹杂始终贯穿发病过程。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不节,加之缺乏运动,喜卧好坐,脾气虚弱,中焦运化不及,水谷精微堆积,成为膏脂,壅塞脾胃,致湿浊内生,痰湿内聚发为肥胖;现代人精神压力大,肝郁化火加之先天禀赋异常,胃热偏盛者,中焦郁热,以致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而脾胃运化不及,精微不布,膏脂堆积,而致肥胖。此外,余教授强调肥胖的病机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蕴含着虚实转化的思想,如先天禀赋异常,胃热偏盛者,长期饮食不节,可损及脾胃,甚至脾病及肾,以致脾肾两虚,或肥胖日久,脾虚为甚,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或土壅木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或脾病及肾,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湿内停,犯溢肌肤,导致肥胖加重,终致虚实夹杂。

1.1 中焦失调为基本病机《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余教授基于中焦理论,认为肥胖病机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胃火亢盛,《脾胃论》云:“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为仓廪之官,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中焦有火故能食,胃火亢盛则食欲亢进。现代人喜食膏梁辛辣之味,以致胃火亢盛,食欲亢进,暴饮暴食,并逐渐出现宿食内停,脂膏逐渐停聚在腹部,遂见腹型肥胖。

其二是脾气虚弱,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为后天之本,脾对于水谷精微的转输运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肥胖发展中,因素体脾虚、饮食不当或情志不遂致脾不健运,中焦之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则水谷精微失于转输,聚而成痰湿,终致肥胖。其次,《仁斋直指方·火湿分治论》言:“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肥人脾气虚在肥胖进程中亦是一个重要因素,肥人因脾虚则水湿不化或嗜食肥甘,脾不健运而酿生湿浊,因湿化痰,因痰而愈肥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余教授辨治内分泌疾病时,尤为重视“气机”,其认为中焦气机失和,尤其是肝气失于疏泄是肥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7],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在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宗海在《血证论》中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中焦升清降浊仰仗于肝之疏泄来维持,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肝病及脾,则导致中焦气机逆乱,以致清不升、浊不降,水谷精微失于转化,聚而成痰,发为肥胖。若气郁日久,化而为火,横逆犯脾,则使胃火益盛,脾升愈弱,则治肥胖愈难。

1.2 虚实夹杂是重要病机特征余教授认为,虚实夹杂是肥胖的重要病机特征,肥胖日久,脾气已亏虚,使脾不能散精,不能转输水谷精微,谷气流浊。胃气不降,则六腑不通,食积化为膏浊之气,流注于三焦、肌肤、膏肓、血脉、经络。正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肥胖日久,必及肾脏,常致肾气亏损,肾主水,主蒸腾水汽,合前后二阴。肾主气化,可将水谷精微进一步转化为精血,同时将多余的水液、痰湿、食积等通过前后二阴排泄而出。脾肾亏虚,可表现为形体肥胖,少气易倦,腰酸耳鸣,身体困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痰湿日久入络,阻滞气机运行,则瘀血内停,痰瘀互结,脂膏入血,则容易出现络脉瘀阻。余教授指出,肥胖病久,易变生他病,引起消渴、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等疾病。

2 把握病机,辨证论治

余教授认为,肥胖的主要病位在脾胃,发病与心、肝等脏相关,其病机复杂,常有湿、热、痰、浊等多种病理产物及虚实夹杂的病机特征,因此,常采用辨病位、辨病理因素、辨体质等多种方法相合,运用多种治法治疗,同时根据病机各有侧重。余教授认为,肥胖的病机为中焦失调,体现在胃火亢盛、脾气虚弱、肝气失于疏泄及虚实夹杂四个方面,临床治疗时常以清胃泻热、疏肝解郁、行气健脾、化痰利湿、祛瘀泻浊为基本治法。

2.1 清胃泻热,疏肝解郁余教授认为,情志不遂,郁而化热,横逆犯胃,或先天脾胃亢盛,或平素偏食辛辣炙煿之品,是患者胃火亢盛发为肥胖的重要原因。正如《脾胃论》谓:“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腐熟功能亢进,热能消谷,故患者消食易饥,膏脂囤积,发为肥胖。故应考虑其体质与所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主张因人制宜,常用自拟清胃方加减,药物组成有黄连、柴胡、炒川楝子、知母、麦冬、生地黄、甘草。方中黄连泄胃热,柴胡、川楝子疏肝行气兼清中焦郁热,知母、麦冬、地黄清胃热并养胃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取清胃热、养胃阴、疏肝、清中焦郁热之效。余教授强调治肝郁胃热而能食者,只知清泄胃热,犹如扬汤止沸,渴而穿井,其主张釜底抽薪,批郤导窾,临床常加入夏枯草、赤芍、菊花、决明子等疏肝凉肝,使气行则热消,气行则痰消,中焦气机条畅,脾胃守常。

2.2 行气健脾,化痰利湿清热余教授认为,中焦脾病气虚常与痰湿困阻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不运而困于脾,又反而影响脾之运化。脾为湿困,则更进一步阻碍了脾之转输运化功能,如湿邪日增而脾气益虚,最终的病机特征是虚实夹杂。脾虚日久,水饮停聚则化为痰,如《丹溪心法》言:“肥人多虚,肥人多痰多湿。”临证时,余教授主张应根据湿、痰与脾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脾虚与痰湿的轻重、主次,才能正确辨证选方。当脾虚较轻、痰湿热较盛时,余教授常用自拟消脂方加减,药物组成有法半夏、陈皮、茯苓、泽兰、藿香、生薏苡仁、玉米须、荷叶、黄连。方中法半夏、陈皮取燥湿化痰之效,同用泽兰、藿香芳香醒脾,兼以黄连清中焦之热,重用茯苓、生薏苡仁、玉米须、荷叶引湿热下行,全方共起化痰清热、健脾利湿功效。此外,余教授认为,当脾虚为重、痰湿较轻时,常加入炒白术、山药、炙甘草等药物加强化湿健脾之效。余教授认为,若脾虚为本,在化痰清热需固护中焦气机升降,正如《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更不治痰而补脾,脾得健运,而痰自化矣”,其主张在健运脾胃的同时,配合厚朴、枳实、旋覆花以获通降胃气,通腑化痰之功。

2.3 补虚削实,益火补土余教授认为,肥胖日久,耗气伤阳,中焦脾阳久虚,损及肾阳,肾火不炎上,终致脾肾阳虚。正如《景岳全书》言:“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固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脾肾两虚愈久,痰湿愈聚,则肥胖难治。同时,痰湿无脾肾所制,《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云:“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此外,痰湿随气血升降,易乱气机,血行郁滞,导致诸多变证,余教授认为,此时肥胖患者脾肾两虚,浊邪为患,容易导致临床诸多变证,方用自拟温肾方加减,药物组成:盐杜仲、淫羊藿、白术、山药、猫爪草、陈皮、牛膝、槲寄生。方中盐杜仲、淫羊藿温肾助阳,加用山药、白术亦能温阳健脾;猫爪草、陈皮化痰浊;牛膝、槲寄生补肾兼能祛浊,全方取温补中焦之脾阳、下焦之肾阳,兼以化痰祛瘀,以取补虚削实之效。

2.4 三因制宜三因制宜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余教授临证时常注重因人、因时、因地施治。其认为肥胖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8],正如《灵枢·天年》所提及的“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肥胖父母精血遗传,造成子代肥胖的概率会普遍提高。《黄帝内经》认为肥胖之人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膏人、脂人、肉人。因此,余教授认为,肥人各有特点,治疗时侧重不同。“膏者多气,多气者,热。”膏人气偏盛,膏人痰湿则易从热而化,故治疗上余教授常用黄连、竹茹之品以化痰清热。脂人的耐力较差,以虚胖为主,多以虚实错杂为表现,余教授常用牛膝、猫爪草药对以取补虚去实之效。肉人血有余,肌肉壮实、筋骨坚盛,平时活动量大,常见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选方用药时,余教授注重用药平和,常用淡渗利湿、清利痰浊之品,如猪苓、薏苡仁、芡实等。

有研究表明,中国成年人肥胖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具体而言,在京津冀都市区(河北、北京、天津)、新疆西北部和黑龙江省最北端地区肥胖发病率最高,而南部省份发病率较低[9]。中医学认为,我国西部地区与北方地区“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导致人们普遍华食而脂肥。因此,余教授认为,应根据地域的不同,兼顾其体质,嘱患者依据地区饮食不同,注重膳食合理搭配。

余教授认为,辨治肥胖时,应注重因时制宜,顺应天时,针对肥胖病机特点,动态调整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如针对情志不遂的肥胖患者,在春三月万物生发时,当养其肝,治疗当应天顺人,畅其情志,调和肝脾,以调中焦气机升降,推动气血运行,以助痰消浊散。处方时可加入归肝经的药物,如决明子、青皮、郁金、香附、佛手之品。余教授认为,肥胖患者体质、地域及发病时节均有差异,应综合论治,力求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2.5 衷中参西,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余教授认为,治疗肥胖时应注意中西结合,各取所长,中医药治疗肥胖具有独特优势,治疗肥胖方案中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埋线、推拿、中药熏蒸、拔罐、耳穴压豆等治疗措施[10-13]。同时,其强调将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融入到选方用药中,将有明确降血脂、降血糖、减轻体质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药理作用的中药、中成药加入肥胖综合治疗方案当中,如加入泽泻、神曲、山楂以降血脂[14],予五味子、当飞利肝片治疗代谢性脂肪性肝病[15-16],加土茯苓、萆薢以降尿酸[17-18]。此外,余教授认为,应当注重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肥胖患者有明显益处的药物,不应视若无睹,墨守成规,应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例如,奥利司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在减轻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9-20],但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症状,此时结合中医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3 典型病案

王某,男,35岁,职员,2021年5月17日初诊,主诉:肥胖10余年。患者诉10年前参加工作后无明显诱因出现体质量进行性增加,未行诊治。刻诊症见:身重不爽,倦怠乏力,夜寐多梦,嘈杂吞酸,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小便黄,大便溏,每日一行。查体:形体肥胖,身高182 cm,体质量122 kg,体质量指数:36.8 kg·m-2。舌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滑。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5 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U·L-1,碱性磷酸酶93 U·L-1,γ-谷氨酰基转移酶91 U·L-1,血尿酸587 μmol·L-1,血糖、血压正常及肌酐无异常。中医诊断:肥胖病(痰湿中阻夹热证)。西医诊断:①肥胖症;②脂肪性肝病;③高尿酸血症。治则:化痰利湿、健脾涤浊。予法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20 g,泽兰10 g,藿香15 g,生薏苡仁20 g,玉米须20 g,土茯苓15 g,萆薢15 g,荷叶20 g,黄连6 g,甘草6 g。14剂,每日1剂,早晚两次水煎后温服。嘱患者节制饮食,适量运动,调畅情志。

2021年6月11日二诊,患者体质量下降7 kg,身重不爽、倦怠乏力较前缓解,夜间梦多,小便黄,大便溏,舌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继服上方,并加用酸枣仁15 g,合欢皮15 g,改善睡眠,14剂。嘱患者继续当前治疗。

2021年7月12日三诊,患者体质量下降6 kg余,自觉夜寐安和,时有腹胀,矢气较多,小便调,大便不成形,日行一次,舌质淡红、舌体胖大、齿痕稍减、苔薄黄腻,脉滑。前方中加入常用药对麸炒枳实、瓜蒌皮各10 g,行气化痰,14剂,日1剂,并鼓励患者加强锻炼。

2021年9月13日四诊,患者体质量下降 4.7 kg,自觉乏力不显,偶有口干口苦,夜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滑。复查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4 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4 U·L-1,碱性磷酸酶88 U·L-1,γ-谷氨酰基转移酶44 U·L-1,血尿酸396 μmol·L-1。前方加入芦根10 g,生津止渴并引热下行,14剂,日1剂。继予上述治疗,嘱患者坚持门诊随诊。

按:本例患者为常见的肥胖,以体质量进行性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该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加之平素嗜食肥甘,胃强脾弱,以致中焦痰湿困阻,脾为湿困,脾失健运,精微输布失常,郁而为痰,发为形体肥胖。又痰湿困阻阳气,则身重不爽,倦态乏力,舌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治疗方面,以化痰祛湿,健脾涤浊。余教授用自拟消脂方加减治疗,以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泽兰、藿香醒脾升清并能化痰,黄连祛将成之热,茯苓、生薏苡仁、玉米须淡渗利湿,通利下焦,甘草调和药性,荷叶、土茯苓、萆薢加强升清阳、降浊阴的作用,诸药共起行气健脾、化痰利湿、通利三焦之效。二诊,患者症状减轻,证药得当,但仍倦怠乏力,夜寐梦多,为脾虚痰热盛也,余教授加入常用药对酸枣仁、合欢皮各15 g,取其安神助眠之功效。三诊时,患者诉时有腹胀,矢气较多,余症见轻,余教授遂加常用药对麸炒枳实、瓜蒌皮各10 g以行气化痰,改善腹胀症状,并观后效。四诊患者诉偶有口干口苦,余教授结合三诊症状,指出此时热势较盛,遂加入芦根清热生津。余教授认为,该患者工作繁重,精神压力大,应注意调畅情志,注重饮食均衡,嘱患者加强锻炼,调整生活作息,以收良效。

4 结语

余教授认为,肥胖病发生与过食肥甘、先天禀赋、情志异常、地域等多种因素有关,病机演化为胃火亢盛,脾虚痰湿,脾肾皆虚兼有浊、瘀,虚实夹杂贯穿始终,因此在治疗上,强调辨病位、辨病理因素、辨体质等多种方法相合,运用多种治法治疗,主张从中焦论治,分别予清胃化痰、健脾化痰、活血通络,健脾补肾、化痰消脂,通利三焦等治法。除此之外,余教授注重三因制宜,强调综合论治,整体考虑,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余教授抓住了肥胖病的病机核心,吸纳经典精华,集采众家之长,辨证用药细致入微,其学术思想不仅丰富了肥胖病的临床辨证思路,对临床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病机脾虚健脾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健脾中成药 应该怎么选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脾虚可用三芽茶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3例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