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仕奇,张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据统计,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病人数达到4 570万[1],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和(或)咳嗽等,属于中医“哮”“喘”范畴。哮喘是由外邪引动伏痰,搏击气道而发,病位在肺,又涉及肝脾肾心诸脏。《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与大肠相表里,魄门为大肠的门户,故肺与魄门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肾为气之根,心主神明,魄门的启闭需要气的调摄、神明的主导,故魄门与五脏在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上密切相连。笔者通过对“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的再认识,认为通过调魄门,可以达到安五脏、平哮喘之效。
哮喘总属本虚标实之证[2],缓解期以本虚为主,责之肺、脾、肾;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痰为其宿根。
1.1 哮喘与五脏气机《证治汇补·哮病》曰:“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武维屏教授也认为,气郁、气逆是哮喘发病的中心环节[3]。肺主宣发卫气,“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若外邪侵袭,卫气被遏,腠理开阖失常,壅阻肺气,肺失宣降,发为哮喘。哮喘虽病位在肺,其他脏腑病变亦可累及肺脏,扰乱肺脏气机[4]。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肝气郁滞,久郁化火,木火刑金,影响肺脏肃降功能,从而致胸憋胸闷、咳嗽喘息等症。脾胃居中焦,对全身气机的调节起着中轴枢转的作用[5],《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可见肝升肺降,水火相济,依赖脾胃转枢气机作用。若脾胃虚弱,影响中焦气机,导致全身气机转枢不利,引发哮喘。《证治心得》曰:“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肾为气之根,主纳气,可纳摄肺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类证治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
1.2 哮喘与水液代谢张仲景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说明痰饮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痰饮的产生与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有关,而水液的代谢则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6]。《医宗必读》云:“脾土主运行,肺金主气化,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液所化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之脏,以制水生金者,悉属于脾。”肺为华盖,居上焦,通调水道,肺气宣降实现水液的全身运输。肺主皮毛,肺卫功能正常,可温养皮肤,调控腠理开阖,体液代谢正常。脾胃居中焦,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输,实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生理作用。肾居下焦,为主水之脏,集聚于肾的水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之下,分清浊两部分,其清者,通过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又复上归于肺;其浊者,则在肾中阳气的温化推动下,化生成尿液,下输至膀胱[7]。脾肾阳气虚弱,水液不能蒸腾气化,津聚成痰,形成哮喘的宿根。且宿痰留于体内,痰从寒化会伤及脾肾之阳,痰从热化会亏耗肺肾之阴,更加重水液代谢障碍。
2.1 魄门的含义《礼记》云:“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说明魄有趋下的特性,魄门居于肠道末端,以通为顺,以降为用[8]。魄门,解释有三:一为肛门,肺藏魄,肺与大肠相表里,肛门乃大肠的尾端,所以叫“魄门”;二为“魄”通“粕”,乃糟粕之意,肛门在大肠末端,传递糟粕,所以叫“魄门”,如清代叶霖《难经正义》云:“魄古与粕通,言食饮至此,精华已去,止存形质糟粕,故曰魄门也。”三为鬼门,即汗孔,《黄帝内经太素·调阴阳》云:“魄,肺之神也。肺主皮毛腠理,人之汗者,皆是肺之魄神所营,因名魄汗。”因此,汗出入之门亦为魄门。
2.2 魄门的功能
2.2.1 调理气机杨勇等[9]认为,魄门不仅指现代解剖学上的器官—肛门,还包含相应的生理和病理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生理功能是调节气机[10]。张景岳《类经·脏象类》言魄门:“虽诸脏腑糟粕因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亦赖以调。”说明魄门可以调节五脏气机的升降出入。潘天雄[11]认为,魄门在调理脏腑气机方面起重要作用;魏媛等[12]提出,魄门可以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影响机体“转大气”功能,使周身气机运化正常。魄门排泄糟粕功能正常,肺气的宣降,脾气的运化,肝气的疏泄,肾气的固摄,心神的主宰才能正常。魄门可谓是形体之门,使人体上下内外相互通连,保证气机正常运行。
2.2.2 调节水液代谢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承气汤祛除热邪,顾护阴液,提出泻热存阴之法,体现了魄门具有调节水液代谢作用。
对于水停体内的病证,《素问》提出采用“开鬼门”法治疗。鬼门即玄府,又称汗孔[13],因其为汗液出体之门户,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玄府气液理论,认为玄府乃人体“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人流行之纹理”。丁建国[14]认为,玄府是一身津液升降之枢机,可排泄体内的浊气浊液。王明杰[15]认为,玄府为津液出入之道路门户。谢秀超等[16]认为,玄府通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玄府郁闭则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故玄府开阖正常,魄门启闭有序,津液才能正常流转。
3.1 调气机以平喘《易经·系辞》云:“往来不穷谓之通。”“通”是人体各脏腑正常运行和保持平衡的前提[17],中医治疗肺系疾病非常重视腑气的通畅。
五脏皆可致哮。覃骊兰等[18]用“肝为起病之源,肺为生病之所”概括肝、肺与哮喘发生的关系。李梴《医学入门》首次提出“肝通于肠”理论。对于哮喘患者,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的同时,加通便类中药,使邪有出路,可起釜底抽薪之效。
泻下之余,还需要适当的“藏”,否则魄门失守,脏气外泄,影响肺藏魄的功能。《伤寒论》第210条言:“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治疗大便不通之喘满,当遵《伤寒论》所言:“阳明病……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治疗下利不止之气陷短气,当遵《伤寒论》所言:“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下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2 祛伏痰以治宿根痰饮为哮喘发病的宿根,痰饮形成后藏于窠臼,平时一如常人,待外邪侵袭人体,引动痰饮,痰气交阻气道,发为哮喘。痰饮的形成也影响人体气机的运行,气不行则聚津成痰[19],故应温肾健脾、燥湿化痰、淡渗水湿。有形之湿邪可用下法使之从魄门出,或用辛散之品使之从鬼门散。
脾为生痰之源,应化湿运脾,以绝痰生。用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白术、薏苡仁健脾祛湿。肺为储痰之器,应通调水道,助水液布散,用麻黄、杏仁开宣肺气,葶苈子泻肺利水等;肾为主水之脏,若肾阳虚水液不化,聚津成痰,或肾阴虚,煎灼津液,炼津成痰,伏留于肺,形成宿根,治疗以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麦冬、当归滋补肾阴。水走肠间,阻滞气机,可用大黄、枳实等泄水通便以平喘。支饮引起的喘息,可用厚朴大黄汤使湿邪从魄门而出[20]。
中医学将宣肺发汗称作开鬼门,开鬼门是借助轻清辛味药物,开宣腠理,通达肺气[21]。外邪侵袭,腠理受邪,鬼门通利障碍,开阖失常,肺气郁闭,可诱导喘证的发生,所以开鬼门即是利肺气。治疗风寒外袭,痰饮内停的哮喘,小青龙汤为代表方。
郭某,女,59岁,2020年6月29日初诊。患者淋雨受风后出现畏寒,气短,偶有胸闷喘鸣,动则尤甚,伴有咳嗽、鼻痒、痰多质稀、小腹胀、大便溏、清稀如水样,日3次,无矢气,胃纳不佳,夜寐尚可,小便正常。舌淡,苔厚腻,脉弦滑。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10余年。中医诊断:哮喘。治以调魄门、疏风邪、化痰浊兼补脾肾。药物:荆芥9 g,紫菀12 g,款冬花 6 g,天竺子10 g,腊梅花6 g,僵蚕9 g,蝉蜕6 g,黄荆子9 g,胡颓子叶9 g,南沙参15 g,橘红6 g,橘络 3 g,桔梗6 g,辛夷9 g,白芷6 g,大腹皮9 g,莲子肉30 g,白术10 g,女贞子9 g,肉桂3 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0年7月13日二诊。畏寒除,少有汗出,咳喘平,气短、鼻痒好转,矢气增多,便黏不畅,胃纳好转,小便可,夜寐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桃仁9 g,炙枇杷叶9 g,炙紫苏子9 g,炒白芍9 g,减辛夷、白芷。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0年7月20日三诊。咳喘平,无气短、胸闷,大便日1次,腹胀消,小便可,夜寐安,舌淡,苔薄白,脉弦。仍以上方7剂,服法同前。
按语:患者病久,脾肾两虚,脾不能运化津液,肾不能蒸腾水液,水液聚而成痰,储于肺中,形成宿痰,复感外邪,引动伏痰,发为哮喘。因受风寒湿邪,邪郁在表,卫气被遏,其“肥腠理,司开阖”之功失司,玄府闭,汗液不能外泄,故见无汗。鬼门被遏,上焦气机闭阻,湿邪内侵,中焦气机痞塞,导致全身气机运转失调,魄门“转大气”功能减弱,胸中之气不得运转,壅阻于肺,则见气短、胸闷。肾虚不能纳摄清气,故动则喘甚;湿邪侵及脾胃,中焦枢纽失常,故见腹胀;湿邪犯脾,以致脾运失司,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发生泄泻;内外湿邪相合,扰乱中焦脾胃,脾不能化精微为气血,反转为痰湿,上干于肺,影响肺的肃降,故见喘咳,痰多质稀;脾不运化,湿浊上泛舌面,则苔厚腻。
治疗应调魄门、安五脏兼补脾肾,通过开鬼门、畅气机、化痰湿,以祛邪平喘。荆芥、辛夷、白芷、僵蚕、蝉蜕等辛散之品开宣腠理,鬼门开,汗液畅,浊气出;紫菀、款冬花降肺气,大腹皮、腊梅花和中气,白术、莲子肉健脾益气固魄门,上药共同作用,使机体上下气机交通,循环往复,魄门“转大气”之功恢复。气行津动,体内湿邪或从汗而解,或从魄门而下,故二诊时见汗出、矢气增多、便黏。莲子肉、女贞子补肾气,肉桂温肾阳,加之白术约魄门之功,藏精微,充脾肾,脾主运化、肾主水液功能恢复正常,津液运行遵循常道。橘红、橘络入肺、肝、脾经,为津中气药,理气、燥湿,气行更助津液流通。二诊时加入桃仁、苏子,不仅化痰湿,也可下气通便,一通百通。全方通过调魄门、畅气机、补脾肾,使邪有出路,斡旋胸中大气,达到利肺气、和中焦、固精微之功,使全身气机运转恢复正常,体内停聚之湿邪从鬼门而出,壅塞之浊气从魄门而泻。
“魄门亦为五脏使”揭示了魄门的生理功能与五脏之间的密切关系,笔者通过讨论魄门的功能,从“魄门亦为五脏使”出发,或通过大肠肃降腑气,泻下水液;或通过汗孔宣达肺气,散布津液;或通过调腠理,和营卫,最终达到顺气除痰的目的,为哮喘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