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李挺之 胡晓银
四川藏族地区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也是当年红军长征途径要地。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四川大力挖掘藏族革命老区优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为保护其文化价值提供坚实精神动力同时,也极大地推动藏族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使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遗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自激互动,促进藏族革命老区经济振兴。
对此,从政府主导层面,国家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为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与传播提供宏观政策指导;各个产业组织也在《“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指导下,积极扶持藏族革命老区民间体育发展,保护藏族革命老区民间体育遗产,实施藏族革命老区民间体育保护工程。
本研究从传播符号学学科视野进入,形成一个与以往宏观研究不同的,关于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播符号文本的自身意义生成逻辑及活态传播的展面。首先,深刻把握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涵,揭示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所携带的“身体的日常生活实践属性”及“身体的景观展演性”,形成政府主导及产业组织主导两种关于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休闲体育旅游融合的传播机制范畴。其次,将六种倾向性传播意指纳入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机制中,形成的一套覆盖全域且闭合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休闲体育旅游融合的传播机制。
一、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机制范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基在物质符号传播的基础上,人的主体性实践及参与传播,符号传播学学科视角正是立足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群体性、活态流变性等特点。对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与休闲体育旅游融合的传播机制的研究,要先集中回到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所携带的“身体的日常生活实践属性”及“身体的景观展演性”上,通过从当今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际传承及与休闲旅游融合的身体双重实践属性的探讨,对应得出政府主导及产业组织主导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休闲体育旅游融合不同传播“型构”路径。
从传播逻辑上讲,发生在藏族内部日常生活实践范畴呈现纵聚合逻辑,依托藏族代际之间个体身体符号的传承来实现;发生在藏族革命老区与其他民族之间仪式景观范畴呈现横组合逻辑,需要通过政府及产业组织的主导实现。
从传播主体来讲,藏族内部的日常生活实践范畴主要进行文化内涵的权威阐释,藏族内部需要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有充分解读,才能身体力行倾力传承;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主要进行文化展演性表达,也就是说传播者对藏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趋于其仪式的观演性。
从传播内容上讲,藏族革命老区内部语言相通,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口耳相传,因此其日常生活实践范畴主要进行“物格化”的惯性实践,藏族革命老区的传承已经形成了身体力行倾力传承;藏族革命老区与其他民族地区之间因为不同语言的交流阻隔,所有主要进行液态化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传播者对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趋于其仪式的观演性。
从传播媒介上讲,藏族革命老区内部对身体媒介的含义阐释较为熟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践行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其日常生活实践范畴主要体现的是身体的日常实践属性;藏族革命老区与其他民族地区之间对践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符号交流往往在符号的呈现层面,所以体现的主要是身体的仪式景观展演属性。
从接收主体上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藏族革命老区内部来说,主要是对其文化意义的接受与传承;藏族革命老区与其他民族地区之间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主要是进行文化意义的二次“融构”以及二次传播。
综上所述,从传播效果上讲,藏族内部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内涵性传承;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主要是外化性传播。
二、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遗与休闲体育旅游融合的传播型构路径
学者罗曼·雅各布森提出传播符码指过程中的六大因素:发话者、语境、信息、受话者、接触、代码。研究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在“日常生活实践”与“仪式景观展演”传播路径下,侧重于传播六因素的不同传播型构机制。根据“日常生活实践”的聚合作用与“仪式景观展演”组合作用形成的一套覆盖全域且闭合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机制。其中,侧重于发送者、传播内容、传播符码的传播型构路径需要通过政府主导来实现;侧重于传播语境、传播媒介、接受者的传播型构路径需要通过产业组织主导来实现。
1.侧重于发送者的传播
这类侧重于发送者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型构路径强调的是培养传承人的实践惯性。具体来说,是通过政府主导的一系列手段,例如政府政策制定、划拨专项资金、搭建实践场所、发起实践活动、建立非遗博物馆、设立村寨公益性景观宣传等,促进传承人更有力的表达。
2.侧重于传播内容
这类侧重于传播内容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型构路径强调的是通过政府主导,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内含挖掘。具体来说,政府通过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堂、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强身健体价值、帮扶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就业等手段,让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得到普及。
3.侧重于传播符码
侧重于传播符码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型构路径强调的是通过政府主导,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的正统性解读。具体来说,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完善四川官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创造权威交流平台、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体旅合作项目、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业政策咨询专区、建立政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就业者的“一对一”帮扶等,实现身体符号在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层次符码挖掘。
4.侧重于传播语境
侧重于传播语境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型构路径强调的是通过产业组织主导,实现液态情感体验。具体来说,产业化组织深度参与,商业组织承办活动、举办仪式、营造“非遗文化节”仪式氛围、促进景观化体验、发起展演等,让四川藏族革命老區体育非遗的参与者都有直观的感官体验。
5.侧重于传播媒介
侧重于传播媒介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型构路径强调的是通过产业组织主导,保持持续接触性。具体来说,通过专业组织的产业化运营、“非遗文化节”持续性的活动开展、与媒体搭建长效合作、媒体持续跟进与报道、非遗展演地的商业性景观宣传等,让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获得较高频率报道。
6.侧重于接受者
侧重于接受者的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型构路径强调的是通过产业组织主导,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看者参与进来,实现非遗文化意义的融构。具体来说,营造观者情感的共振氛围、设置观者参与环节、增强情感式沁润体验、发起观者体验的反馈、对仪式景观性展演进行效果评估等,让四川体育非遗的观看者通过观看体验,提升主动传播非遗文化的内在驱动性,主动转化为体育非遗的传播者。
结语
四川藏族革命老区体育是伴随着藏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藏族体育文化形态,是藏族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族革命老区各个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藏族革命老区精神价值与思维方式的载体,其“身体的日常生活实践属性”极具传承价值;其“所具备的身体景观展演属性”与休闲体育旅游产业高度融合,极具传播价值。
【注:本文系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四川藏族体育非遗与休闲体育旅游融合的传播机制研究”(课题编号XXTYCY2021C04)成果之一;系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革命老区发展中心课题“四川革命老区流落红军长征文化遗产传播研究”(课题编号SLQ2021SD-03)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