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学儒
近年来,课程整合和项目式学习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学校课程建设过于“碎片化”“割裂化”,对各领域课程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够,建设有特色、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是当前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因学科本位、分科教学、学科拼盘而导致整体育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整合课程研究,形成课程整合教学常态。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怎么样开发
为了确保整合课程开发顺利,我们采取先培训学习,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校指导,边实践边提升。我们首先邀请做得比较成功的学校派遣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到校培训全体教师和各个年级的项目负责人,让我们的年级项目负责人和一线教师认识这个整合课程,了解它,知道如何去开发课程主题,如何去指导学生去探究,去解决驱动性问题,如何收集展示学习成果。
1.成系列。我们全校一至六年级全面铺开,同步进行,整体推进。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课程主题。六个年级一学年下来就开展了12个主题课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合课程系列。每个碧波学子到六年级毕业时,除了学到了国家课程、社团课程、特色课程外,还能学到12个主题课程,这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是很有促进作用的。第一学期我们全校开发的整合课程有:一年级的《我爱国旗》;二年级的《中华美食》;三年级的《解密台风》;四年级的《自制乐器》;五年级的《时间与水钟》;六年级的《走进勒杜鹃》。
2.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们六年级的《走进勒杜鹃》这一主题课程的来源就是源自学生生活。我们学校教学楼种的花都是勒杜鹃,且每一层的勒杜鹃颜色都不一样,有白色,粉红色,深红色、渐变色四种,一目了然,再加上勒杜鹃是深圳市市花,探究勒杜鹃就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也就成了孩子们想研究的驱动性问题。
3.多学科融合。每一个主题课程的完成都不是单个学科教学能完成的,都是需要多个学科教师协同教学,协同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才能完成。如二年级开展“跨学科学习项目研究——中华美食”,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美食”为主题,鼓励孩子们到生活实践中去,感受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热爱中华饮食文化。这次跨学科项目式研究,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四门学科,每个学科根据学科课程特点设定好学习目标,在课堂上或课后开展研究活动。语文学科从课文内容《中华美食知多少》导入,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并引导学生学习简单制作美食。数学学科课程《带着美食去秋游》,结合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目标,把美食融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感受数学与美食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食物的良好习惯。英语学科课程《Chinese traditional food》,让学生边学习英语单词边认识到中国不同地方的传统美食。美术学科课程《节日的餐桌》,通过图片及作品欣赏,感知中国节日的饮食文化,美食的造型美和色彩美,增强了学生爱惜食物,从你我做起的意识。
4.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项目学习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真实问题进行探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真实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和新技能。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学和实际的生活深度关联。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导权,一开始,学生就非常清晰自己的目标。老师在制定目标后,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学生要自己思考如何完成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辅助,怎么才能得到具体的帮助。项目学习的开展,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变成了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主动的积极探索者,教與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项目学习相对重视培养学习者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如自主探究、信息检索、合作、沟通、创新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等等。
二、效果如何
1.学科融合,共育新人。基于项目学习的整合课程能通过各学科不同形式的教学与实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式德育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二年级的《中华美食》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对祖国传统美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我爱国旗》让一年级学生知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爱护国旗。在学校升旗仪式要庄重,知道爱护国旗是爱国的表现形式。《走进勒杜鹃》让六年级学生了解深圳市市花勒杜鹃顽强的生命力,奔放,绚丽多彩的生命过程,从而教育和启发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种子就此在他们心中种下了。
2.注重能力培养。学生要解决驱动性的问题,探究出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就必须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与他人沟通交往、合作交流,在探究学习中合作解决问题。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建构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落实学科目标和总体目标。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果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绘画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沟通交往与合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历经6年12次主题课程的历练,这些能力就会无比强大。
3.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明显。在“双减”政策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基于项目学习的整合课程的对学生评价更加全面,更开放,更多元。不再是只用分数、等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手抄报、PPT汇报展示,节目表演等形式的评价,实现评价形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这种评价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高涨,乐于尝试并展示自己小组的成品成果,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4.促进家校及教师间的合作。在每一次主题整合课程中,都能得到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家校合作更为密切,教育合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们受益匪浅。如二年级家长普遍反映,学生懂得关爱长辈,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艰辛,平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观课、研课活动,跨学科项目式教研的氛围被带动起来了,从跨学科驱动性问题的确定、学科老师教学设计,到学科教具的准备,学科分段成果的资料收集归类等大家不断沟通协商。年轻教师总结不足,资深教师传授经验,共同成长。同一主题课程下跨学科的听课可以使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整合课程主题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