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杨立安
摘要:在生态移民背景下,移民区语文教育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其中移民区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最为紧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实验教学研究法,对移民区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增加有效沟通、创设多媒体情境、借助问题引导、实施分层教学、开展探究活动、实行家校共育等方面,对移民区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帮扶移民区语文学困生提供有效参考,进而有效提高移民区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移民区;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1-0131-04
生态移民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移民项目的实施,大量移民区拔地而起,移民区小学语文学困生问题也凸显出来。学困生的成因很多,也较为复杂,教师必须结合学困生的移民经历和背景,深入分析其学困原因,同时针对学困生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求,改进和优化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学困生得到更精准的帮扶,从而促进学困生自主转化,有效提高移民区语文教学质量。
1.学生学习环境改变,语文基础存在断层
要想切实找到移民区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移民经历和背景来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都处在萌发阶段,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他们来讲至关重要。但是,对移民区的学生来说,他们从原来的地区搬迁至新的地区,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发生较大改变,他们可能要面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新的语文学习模式和教学风格,心理和情感上波动较大,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适应。而且,由于学习环境改变,部分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时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在学习时出现分心的情况,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还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新教师的语文教学风格和节奏,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流程,而出现语文基础断层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心理上可能就会产生自卑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语文学习效果。
2.学生学情存在差异,学习缺乏主动性
除了移民经历的影响外,学情差异也是移民区语文学困生存在的重要原因。学情差异是语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同的学情会带来不同的语文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偏弱,语文思维能力不强,这可能就会导致和其他学生同步掌握语文知识要点的难度较大,难以取得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又如,学生在语文学习兴趣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探究兴趣和参与学习的内驱力,遇到学习难点就想要逃避和退缩,没有深入钻探的精神和欲望,这可能就会给语文学习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使其逐渐成为语文学困生。
3.教学方案脱离学生需求,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案脱离移民区学生需求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也是移民区语文学困生存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方案时,没有充分了解移民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他们在原来学校的语文课程学到哪里、掌握效果如何、自己在语文科目上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等,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语文教学方案,很难契合移民区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会导致部分移民区学生掉队到学困生的行列。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如信息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分层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在移民区语文教学中应用不足,而学生语文探究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趣味教学手段的支持。缺乏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会导致学生个体需求得不到关注和满足,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4.学生家长不重视,家庭语文学习氛围不浓
移民区学生家长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也是移民区语文学困生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一方面,部分家长搬迁至移民区后,忙于工作和生活,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和语文学习情况的变化,进而没有进行及时的疏导,这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缺乏教育参与意识,认为语文教学是学校和语文教师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不注重营造亲子语文学习氛围,也鲜少组织语文亲子活动,导致学生难以从家庭中受到语文学习熏陶,进而难以有效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核心素养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增加有效沟通,掌握薄弱环节
要想实现移民区语文学困生的高效转化,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的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增加与学困生的沟通,明确他们语文基础的薄弱环节,以获取最真实的语文教学依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促使学困生逐渐向绩优生转化。一方面,教师与学困生沟通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并做好沟通记录,建立语文学困生档案。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新的语文知识之前,要与学困生做好交流,以有效掌握他们的语文薄弱环节,从而为学困生转化做好铺垫工作。例如,在教学《花钟》一课时,首先,教师可引导学困生做好基础知识的课前预习,如引导学困生预习“展示、昆虫、灼伤”等生词,并将课文中所有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标注出来,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可以通过查字典弄明白,以此为阅读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教师可引导学困生通读全文,以此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花钟”的含义,从而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教师要对学困生的预习情况给予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最后,在正式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为所有学生播放类似《春天在哪里》这种纯音乐,鼓励学生在纯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想象一片花海的景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
2.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部分移民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语文学习效果不理想,而成为学困生。要想使这部分学困生向绩优生转化,教师就要设法营造有趣有味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然沉浸于语文课堂,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创设多媒体情境既适用于语文学困生转化,又满足移民区语文教学创新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困生的兴趣喜好,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声色俱佳,使学困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精彩,进而产生学习动力,有效参与语文学习。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首先,教師可以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吗?你在哪里见过火烧云?以此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夕阳西下火烧云的美丽景色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和美妙,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观察火烧云的愉悦感受,以此有效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心情,并通过作者的分段描写,感受火烧云的变化之美。在多媒体情境的驱动下,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会迅速提升。最后,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并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语句,以促使学生产生感受和观察大自然的自觉意识,进而可以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观。
3.借助问题引导,增强学习信心
在对移民区语文学困生开展转化工作时,增强学生课堂主体意识和学习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语文学困生通常在心理上存在自卑、厌学等不良情绪,加之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语文课堂上的存在感和参与度通常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秉持人文关怀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并鼓励学困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旦学困生参与回答问题,教师就要大加赞赏,这样学困生慢慢就会乐于参与问题探讨,进而逐渐树立语文主体意识和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宇宙的另一边》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讲述了我们所不了解的宇宙的另一边,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宇宙这边的倒影是否会产生宇宙的另一边?2)宇宙的另一边是否还有一个“我”?那个“我”在做着什么样的事情呢?3)宇宙的另一边的石头是否能像人一样行走?石头是否能开出花?其次,在给予学困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畅所欲言。学困生最担心的是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而教师的鼓励正是学困生突破自我的有效助力,其可以帮助学困生逐渐养成热爱学习、热爱思考的习惯。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研读课文,了解《宇宙的另一边》课文讲述的全部内容,以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困生进一步发挥想象,联想宇宙另一边的生活状态。另外,本篇课文中涉及几首古诗词内容,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带领学困生复习古诗词,丰富学困生的学习内容,这样语文学困生的思维能力、主体意识都能得到增强,从而信心倍增。
4.实施分层教学,缓解学习压力
移民区语文学困生由于自身语文基础和理解能力不足,如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节奏,同样的课程内容需要比其他同学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等,在语文学习中通常会承受较大的思想压力。分层教学不仅是实现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最科学路径,也契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对学生语文学情差异的尊重。教师在实施语文分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困生的能力和认知情况,对语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流程和探究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分层,如给语文绩优生和学困生设置难度不同的学习目标,学困生侧重于语文基础巩固,绩优生则偏向于拓展训练,这既可以缓解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压力,也能让学困生在一次次攻克目标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有效解决学困生吃不消、绩优生吃不饱的教学难题。另外,教师实施语文分层教学时,要适当给学困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究时间,以缓解学困生的紧张情绪和思想压力,从而促进学困生充分消化语文知识,逐步适应语文课堂学习节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务,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普通学生,在学生阅读分析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要求他们进行课文仿写,可以将角色进行互换,变成“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以此提高普通学生的读写核心素养。而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先向学困生提出阅读课文的要求,如理解慢性子的人和急性子的人的不同特点等,再鼓励学困生分析如何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慢性子和急性子的人可以和平相处,以加深语文学困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困生语文理解能力。
5.开展探究活动,实施精准帮扶
移民区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和发展,需要教师和绩优生的共同帮扶,合作探究是提升学困生帮扶精准度的可靠措施。合作探究不仅适用于语文学困生的转化,而且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语文合作探究活动或任务,将学生按照语文绩优层、发展层和学困层均衡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組,让绩优生和发展生带动学困生开展探究活动,并鼓励担任组长的学生给学困组员分配简单的探究任务,以激发学困生的活动参与热情,达到获取知识、历练能力的目的。这既能够实现对语文学困生的精准帮扶,也可以有效培养全体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帮互助意识。另一方面,部分语文学困生只是在语文学习方面优势不突出,但在其他领域势必有闪光之处,如具备创新思想、善于团结同学等,教师可以通过策划语文合作探究活动的方式,开发学困生的内在潜能,如策划开放性的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困生尽情释放创新思维,或是开展角色扮演探究活动,给学困生打造彰显个性的平台,引领各层级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优势互补,这些对精准帮扶和转化语文学困生都大有裨益。以《剃头大师》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作者童年生活的一幕,作者通过描写表弟抗拒剃头,又不得不去理发店剃头,以及后续“我”为表弟剃头的情形,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形式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教师对绩优层、发展层以及学困层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按照故事中的角色数量确定小组人数。其次,教师向学生公布角色扮演任务: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相关的服饰道具,请各组同学积极讨论,自行分配角色,并使用老师提供的道具,将故事内容表演出来,看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生动、形象。再次,在各组学生领取完道具,开展角色扮演探究后,教师要巡视课堂,提醒各组小组长尽量给学困组员分配台词不多的角色,如果学困生主动要求饰演某个角色,其他学生也要谦让学困生,让其优先选择。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困生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表现和创造,如某学困生饰演“表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表现出表弟的天真无邪,又有一些狡黠,这样语文学困生的个性品质、角色表现力等就能得到全面发展。最后,在各组表演完后,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要特别对学困生予以表扬,以激发他们的活动参与热情,树立他们的语文学习信心,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
6.实行家校共育,促进学困生转化
推动移民区语文学困生转化,是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责任。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全力构建和实行家校共育模式,使学困生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得到补足,为语文学困生营建更加和谐、良性的成长和转化环境。首先,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建设家校沟通平台,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科普会、教育讲座等活动,向学生家长普及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家长,尤其是语文学困生家长的教育参与意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面谈、开设家校沟通群等方式,和语文学困生家长互通教育讯息,如及时交流语文学困生在家、在校的表现情况等。最后,学校也可以定期印发家校教育宣传手册,发布家庭教育小贴士,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倡导学困生家长关注孩子移民搬迁后的心理变化,如果发现不良的心理倾向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教师和家长共同想办法疏导和解决,鼓励学困生家长积极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讨论等活动,促进语文学困生心理共容,在亲子共同的生活情趣中,培养语文学困生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从而发挥家校共育作用,实现移民区语文学困生的高效转化。
综上所述,移民区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是学生经历移民搬迁,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导致语文基础出现断层,以及学情差异、语文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家长教育参与意识不足等。在转化语文学困生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困生沟通,创设多媒体语文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引导学困生表达、实施语文分层教学,策划合作探究活动,以及实行家校共育模式,针对学困生语文基础的薄弱环节,采用更加科学的语文教学措施,增强学困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入家长的协同教育力量,从而实现对移民区语文学困生的精准帮扶,有效促进其转化。
参考文献:
[1]常娟.小学高段语文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宁波大学,2020.
[2]薛莹.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心理与行为的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 2020.
[3]陳旭芳.学困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孙骋.面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周小华,马华.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以甘肃省G县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01).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with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Immigrant Areas
Hu Yong1, Yang Li’an2
(1. Qiduntai Complete Primary School,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25, China; 2. Xijing Aimin Primary School,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2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the issue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immigrant areas has been gradually taken seriously, among whic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anguag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immigrant areas is the most critical. The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students with languag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the immigrant areas, and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the students with languag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the immigrant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reating multimedia situations, guiding with problems, implementing hierarchical teaching, carrying out inquiry activities, and implementing family school education,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ducators to help the poor students in the immigrant areas, and the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immigrant areas.
Key words: immigration area;primaryschoolChinese;students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genesis;transform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