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

2022-11-14 23:21徐文思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会计工作财务人员

徐文思

(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 211126)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在遵循计量单位为货币的前提下,通过运用各项技术手段,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连续而全面的记录、核实、分析、研究,从而得以综合、系统地核算与监督本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并依此向单位领导层和有关机构提供财务数据和运行情况的一种管理行为。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加强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对国家及社会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会计基本职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采取会计核算与实施会计监督。提升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核心环节就是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规范的会计监督机制。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精确财务数据、完善会计内容,从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与完整的财务资料。会计监督机制则是指财务人员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政策的制度框架内,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采取系统的监管与把控,来确保其合法、合理和有效。

(二)保障国有资产完整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最终归国家和人民所有,单位对其资产仅享有使用的权利并需承担保管的义务。行政事业单位获取国有资产的途径主要有上级部门调拨、政府采购、单位自行采购等多种方式。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无法得到足够的保障,贱卖甚至擅自挪用、占有国有资产的现象层出不穷。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严谨完善的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促进各业务部门有条不紊、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推动工作人员主动自觉地履行职责,从而提高单位管理效率。

(四)敦促职权行使合法合规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治理部门,代替国家行使各项职能职权。国家公信力得到充分体现的关键就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合法合规地履职尽责。严谨完善的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能够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提升单位工作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规范程度,降低单位工作人员违法犯罪的可能性,确保单位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制衡,最大限度地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会计风险主要还是产生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之中,随着单位业务的迅速发展,会计风险的种类也是逐渐多样、复杂,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会计制度风险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不少新业务活动,然而会计制度往往不能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业务,于是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会计操作问题。例如原始凭证有时无法将重要交易信息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财务系统中查询不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明细;会计制度建设滞后,违规违纪之风屡禁不止等。

(二)会计核算风险

结算和核算环节是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重灾区。在会计结算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变造、伪造票据的现象;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为了规避财政税务检查和审计监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甚至会虚构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

(三)国有资产损失风险

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采购、维护、保管、销毁、监督等一系列流程上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这就让有心之人有了可乘之机。有些单位没有及时地将收到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和入账;有些国有资产长期挂账,甚至有些挂账以后也无法收回;有些单位职工将国有资产以低于正常水平的价格转让给亲朋好友;还有些国有资产的处置收入没有及时、全部入账。

(四)会计资料安全风险

会计资料主要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信息两种形式。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严格的管理手续,导致纸质材料在归档、外借、使用、保存等流程上都存在着漏洞。信息化的会计资料具有传输便捷性的优势,但更要通过防火墙、密匙、内网等途径保障电子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五)内部控制风险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相关领导也没有内部控制意识,一门心思专注于单位业绩而忽视了组织架构管理,导致各岗位职责界限不清晰,无法相互牵制。比如单位领导过于信任财务人员而让其一人身兼数职,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和轮岗制度。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产生原因的探讨是研究防范控制会计风险的前提。

(一)会计制度不完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会计工作十分重要,不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会导致会计风险的出现。因此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必须规范化,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应的流程、规定和标准。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不同单位会计核算口径不一样、不同财务人员对同一文件的理解和执行细则不一致等。

(二)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1.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薄弱

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能坚守原则,当受到诱惑时则会做出挪用公款、侵占公共财产等损害单位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2.财务人员的业务基础不扎实

以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机构、编制等原因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往往都是其他岗位人员兼职会计工作。他们既没有系统学习财务专业知识、考取会计专业相关证书,也没有从事过与财务有关的工作,专业基础薄弱。他们仅仅依据自身经验就开展会计工作,对会计制度理解不到位、账务处理不合规,导致会计账目较为混乱、财务数据失真、财产状况不实,对一些新业务更是束手无策。

3.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规范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没有意识到会计工作对单位的重要性,因而在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设置上不够重视。甚至个别单位都没有单独的会计机构,会计相关的工作也由办公室等部门代为处理。有些单位虽然按照规定设置了专门的会计部门,但财务人员要么半路出家、要么身兼数职,例如会计兼职出纳、资产管理员甚至人事,混岗现象严重,严重违反了轮岗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各个岗位之间无法相互制约监督。

(三)风险防控意识欠缺

1.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待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独立核算、分析单位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状况,是单位不可或缺的工作人员,因此必须提高财务人员对会计风险的警惕性。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接受国家财经纪律方面的教育较少,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缺少会计相关规章制度的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自律性不强,防控会计风险的意识有待提高。

2.未实现全员参与会计风险防控

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是一个全局性的大工程,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单位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义务。个别单位没有制定规范有效的会计风险防控方案,即便制定了相关方案,单位内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严格执行该方案或者执行后效果不佳。也有的单位在平时日常工作中基本遵照了会计风险防控的相关规定,但是处理突发事件时并不能临机应变,只会按部就班、束手无策。

(四)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

1.内控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财务内控制度,或者即便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没有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不符合财务部门的现实需求,单纯照搬一些法律法规等理论性条文,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也就没有实际的可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2.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虽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领导的想法有时会凌驾于制度之上,财务人员不得不临机应变,视情况变通处理,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相互制约力度减弱。

3.内控制度没有及时更新

会计内控制度不是制定好后就能一劳永逸的,跟其他规章制度一样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趋势,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更新调整会计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五)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效果不显著

1.内部监督职能不独立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构由于受制于单位领导层而职权有限、管理松懈,内部监管人员也因出自单位内部而有所顾忌、不能完全独立行事,几乎形同虚设,无法抑制违法违纪行为的频繁发生,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2.外部监管成效不明显

财政、审计、税务、统计、纪检等相关职能部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监督检查权力,然而多年来受机构体制、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并未严格履行自身职能,导致监督乏力、监管不彻底。这些部门在监管时往往难以获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面的内部信息;注重事后检查,几乎没有事前事中监督;无法对资金支出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系统、全方位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敷衍了事、相互推诿、不沟通配合的行为,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导致外部监管效果不佳。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控建议

基于上述对会计风险成因的分析,下面将逐条提出风险防控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实际工作状况,建立健全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也需细化财务核算步骤,明晰经济业务办理、原始资料核查、记账凭证录入、账簿形成、报表编制等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逐步加强制度执行力度,严格落实,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更好地开展与实施。

(二)加强会计工作基础建设

1.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

由于会计职位与单位资金的关系非常紧密,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足够的道德素养,培养较强的法律意识,坚持正确的三观和原则,拒绝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踊跃担当起会计风险防控的责任与义务。

2.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的专业程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至关重要。入职前,单位应严格按照招聘要求和流程筛选候选人,确保最终录用的财务人员在入职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符合工作需求的操作水准。入职以后,单位还需为财务人员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财务人员自身也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增强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能力,才能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效防控会计风险。

3.合理设置会计机构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体量大小配备必要的财务部门和适宜人数的财务人员,齐全而专业的财务人员是防范控制会计风险的第一步。

(三)推行会计风险防控体系

1.提高全体人员防控意识

财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的关键人物。首先他们自身要具备风险防控意识,并协调单位领导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出一套严谨完善的防范控制会计风险的规章制度。并且还要在单位内部全体员工中做好会计风险防控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位内部人员都培养出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最终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和效果。

2.建立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

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角度而言,我们要对业务的全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尽可能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在会计风险防控体系之内。从经济业务的预算、执行、调整、完成到考核,都应当严格遵守单位会计风险防控体系的具体要求。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记录和反思,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关键点,并以此不断更新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

(四)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1.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立足于国家法律法规及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单位业务流程、理清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严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日常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单位可在资金效率、成本管控、预算决算等方面加强考核,以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2.逐步更新和及时完善内控制度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不断更新、调整和完善会计内控制度。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由原来单一的收付实现制逐渐转向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兼具的平行记账法,同时也积极吸取企业管理中的优秀经验,譬如企业中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应收应付款的财务核算方法等。

3.建立内控制度的考评奖惩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效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考评奖惩办法,激励先进的同时督促成果不佳的部门或个人,从而保障单位各部门人员切实制定和实施好内部控制制度。

(五)创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模式

1.加强内部监督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首先要明确自身在内部监督体系中的统帅地位,其次要抽调合适人选组建内部监督小组或部门,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理清每位人员在内部监督过程中的权利与职责,从而确保本单位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与内部监督制度的权威性。

2.完善外部监管机制

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管是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管的两种主要方式。财政、审计、税务、统计、纪检等各政府部门应当密切合作、随时交流信息,形成严密的监督合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和社会大众也应当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管和舆论监督的协助效果。

五、结束语

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有序运转和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剖析会计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罗列出了会计风险的诸多防控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行政事业单位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提供一些理论性的依据和帮助。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会计工作财务人员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