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围术期 麻醉安全性的影响

2022-11-14 19:15成惠玲舒传继李翔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颌面苏醒诱导

成惠玲 舒传继 李翔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435000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腭裂咽后壁成形术、舌下腺切除术、口腔内小肿物切除术、多生牙拔除术、颌骨囊肿切除术等,是口腔颌面部疾病患儿的重要治疗手段〔1〕。麻醉诱导是通过静脉穿刺或吸入性麻醉使患者从清醒状态转变为麻醉状态的过程,可有效保障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操作顺利实施,进而改善患儿疾病症状,提升患儿手术治疗效果〔2〕。但研究表明,在麻醉诱导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度及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麻醉效果,若患者配合度不高或焦虑程度较严重,将会增加患者手术身心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3〕。由于颌面部外科手术患儿年龄尚小,其生理及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术前易产生焦虑、害怕等负性情绪,在麻醉诱导期间表现尤为明显,导致患儿诱导期合作度下降,进而产生强烈身心应激反应,增加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4〕。因此,临床亟须行之有效护理措施辅助口腔颌面患儿手术治疗,对提升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降低患儿身心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5〕。家长陪伴是指鼓励家长全程陪伴患儿治疗,并指导家长采用激励、情感支持等形式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目前家长陪伴逐步应用于手术室、新生儿病房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6-7〕。本研究旨在探讨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围术期麻醉安全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2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男56例,女50例;年龄3~6岁,平均(4.15±0.64)岁;体重10~41 kg,平均(18.61±2.26)kg;过敏史:有12例,无94例。对照组男55例,女51例;年龄3~6岁,平均(4.16±0.70)岁;体重18~42 kg,平均(19.45±2.47)kg;过敏史:有13例,无93例。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首次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②具有手术指征;③年龄3~6岁;③患儿及家属精神正常,具有一定理解沟通能力;④家长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哮喘及先天性代谢疾病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宣教:责任护士为患儿家长发放手术相关指引手册,重点讲解手术流程、成功案例、配合要点、手术注意事项等,嘱咐患儿家长参照手册做好术前禁食、禁水等各项准备工作。②术中护理:由责任护士陪伴患儿聊天、玩游戏、讲故事等,转移患儿焦虑、恐惧情绪,对持续哭闹患儿给予抚慰,待其情绪、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麻醉诱导及手术护理等,手术操作完成后,将患儿移至复苏室麻醉苏醒,家长全程于门外等候。③术后护理: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对未苏醒患儿予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促进口腔分泌物流出;待患儿麻醉清醒后,做好患儿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等措施,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1.2.2试验组 (1)成立护理小组:选取护士长1名、麻醉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士4名组成护理小组,各组员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护士长组织组员进行集中交流学习,主要内容为护患沟通技巧、麻醉诱导期护理流程、资料收集方法、与家长协作方法等;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负责各项护理工作统筹协调,麻醉师负责患儿的麻醉诱导工作,资深护士负责收集资料、术前宣教及麻醉诱导配合等,小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及患儿基本资料,以小组讨论会形式初步制定麻醉诱导家长陪伴干预,并征询权威专家建议,最终确定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干预方案。(2)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干预方案实施:①术前访视:责任护士主动与患儿家长交谈,为家长讲解访视目的及访视相关内容,以半结构访谈形式获取患儿家长文化程度、与患儿关系、配合治疗态度、心理素质等,同时通过家长了解患儿性格特点、喜好、依赖性及行为习惯等,依据访谈结果,为每个患儿挑选一名文化程度较高、积极配合及心理素质较好的家长,主要负责陪伴患儿配合护士完成麻醉诱导工作。②术前宣教:责任护士为患儿家长发放麻醉及手术相关知识手册,主要包括麻醉诱导流程、麻醉注意事项、手术流程、手术室无菌原则等,嘱咐患儿家长学习;借助医院多媒体会议室集中为患儿家长播放麻醉诱导过程、手术室环境设施、手术成功案例、安抚技巧等视频,播放过程中责任护士对每个细节进行讲解分析,播放结束后,鼓励家长积极提问,并耐心给予解答;以现场示范形式,教会患儿家长正确安抚方法,如握手、抚触、讲故事、说笑话、播放卡通视频、唱儿歌等,对年龄偏大患儿多给予夸赞及鼓励;同时以示范形式教会家长七步洗手法、手术服穿戴等无菌操作方法,提升家长手术及麻醉相关认知,获取家长理解与配合。③麻醉诱导陪伴:手术当天家长接到通知后,陪伴患儿到手术室门口,手术室护士指导家长穿戴手术服、鞋帽等,陪伴患儿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前由家长全程陪伴患儿身边,采用肢体抚触、唱儿歌、讲故事或搂抱等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待患儿情绪稳定后,麻醉师给予其鼓励、夸奖,在患儿放松状态下行麻醉操作,诱导时指导家长继续轻声与患儿交流,直至患儿意识完全消失,随后指导家长离开手术室,并告知家长患儿麻醉诱导时出现的生理变化属于正常现象,以消除家长疑虑。④麻醉苏醒陪伴:手术结束后家长入麻醉复苏室陪伴患儿,通过抚触脸颊、哼唱儿歌、读绘本、讲故事等方式唤醒患儿,让患儿感受到父母陪伴,待患儿完全苏醒后,家长为患儿讲童话故事、播放动画片等途径转移注意力,密切监测患儿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直至生命体征完全平稳,由复苏室护士遵医嘱护送回病房。⑤质量控制: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组成质控小组,主管护师每日巡回查看护士指导及家长陪护过程,现场及时纠正护理不足,并做好详细记录;每周收集汇总患儿身心应激反应、麻醉合作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综合评估临床护理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时对护理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评估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8〕,该量表包括哭泣、负面行为、口头拒绝等项目,总分0~10分,≤4分为配合,得分越高代表患儿合作程度越低,该量表内容效度为0.874,Cronbach α系数为0.932,具有良好信效度。②采用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并记录患儿静脉穿刺时及麻醉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同时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估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及麻醉苏醒时焦虑状态〔9〕,量表包含患儿活动、情绪流露、激惹状态、语言表达4个方面,量表总分值23~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儿术前焦虑状态越严重,比较两组患儿的身心应激反应,该量表内容效度为0.859,Cronbach α系数为0.946,具有良好信效度。③统计两组患儿苏醒躁动率及并发生总发生率,并发症包括伤口渗血、声音嘶哑;躁动采用RASS镇静量表评估〔10〕,安静的休息为0分,仅在吸痰刺激动作有体动为1分,有间断挣扎、哭闹为2分,不配合,需要制动为3分,RASS评分≥2分为躁动,该量表内容效度为0.867,Cronbach α系数为0.925,具有良好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比较

实施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合作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的身心应激反应比较

实施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干预后,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MAP、HR、mYPAS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身心应激反应比较

2.3 两组患儿苏醒躁动率及并发生总发生率比较

实施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的苏醒躁动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苏醒躁动率及并发生总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麻醉诱导是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升手术安全性〔11〕。由于口腔颌面患儿年龄偏小,患儿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医疗环境,导致多数患儿麻醉诱导期焦虑情绪较严重〔12〕。有报道显示,手术患儿术前普遍存在焦虑问题,其发生率高达65%以上,而焦虑情绪会导致患儿合作度下降,引发血压及心率上升,从而严重影响患儿手术效果,增加患儿苏醒躁动及并发症发生风险〔13〕。

传统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麻醉诱导护理中,通常由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沟通、心理疏导等,但患儿脱离父母陪伴独自进入陌生手术环境,导致患儿麻醉诱导期焦虑情绪较明显,进而降低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及麻醉安全性〔14〕。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随之提高,围术期家长陪伴研究已逐步展开〔15〕。研究发现,家长陪护应用于全麻手术患儿围术期护理中,能显著缓解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减少患儿哭闹及不配合行为,提升治疗安全性〔16〕。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是指家长在麻醉诱导期间全程陪伴患儿,并通过言语激励、肢体安抚等一系列措施,给患儿生理及心理带来积极影响,消除患儿焦虑及恐惧感,提升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17〕。

本研究将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干预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护理中,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干预后MAP、HR、mYPAS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麻醉诱导家长陪伴干预可有效缓解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身心应激反应。分析原因:小儿面临陌生手术环境及各项护理操作易产生焦虑感,常规组患儿诱导期脱离父母陪伴会出现不安与害怕,导致患儿焦虑情绪较严重,而负性情绪会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较明显,增加心率、血压异常发生风险;实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全程由家长与陪护护士协调参与,通过护士指导家长以肢体抚触、言语激励、讲故事等方式调节患儿不良情绪,从而缓解患儿焦虑情绪,降低患儿心率及血压异常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后,试验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合作度评分、苏醒躁动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能有效提高患儿麻醉配合度,降低患儿苏醒麻醉躁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常规护理中由护理人员实施围术期基础护理,脱离家长陪伴与关怀,且患儿面对麻醉各项操作会产生恐惧及害怕,导致患儿配合度下降,而患儿麻醉配合度下降会增加麻醉风险,降低麻醉安全性,易引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家长陪伴干预通过术前访视、术前宣教、麻醉诱导家长陪伴及复苏室家长陪伴等系列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配合度及安抚技能,有利于家长更好安抚患儿不良情绪,帮助患儿缓解焦虑情绪及陌生感,提升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减少患儿苏醒躁动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将麻醉诱导期家长陪伴干预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儿护理中,能显著提升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降低患儿身心应激反应,缓解患儿焦虑情绪,减少患儿麻醉苏醒躁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患儿麻醉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颌面苏醒诱导
植物人也能苏醒
浅析诱导公式的导向功能
MOOCs模式为主的虚拟仿真技术在颌面外科本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绿野仙踪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研究
会搬家的苏醒树
医学美容理念及技术在口腔颌面肿瘤外科的应用新进展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
包头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