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2-11-14 14:52卢暘
经营者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审指标部门

卢暘

(青海省收费公路清分结算中心,青海西宁 810000)

一、引言

预算绩效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和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监管,及时发现相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落实整改方案,从而助力单位持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预算绩效管理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事业单位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内部管理体系,科学配置资源,提高内部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是财政资金利用率,确保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第二,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单位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动态化监管,及时发现预算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第三,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稳健运行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政府单位财政透明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向群众公开预算结果,满足群众获取信息的要求。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指标量化不到位

细化和量化预算指标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单位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为单位有效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和提高整体运行管理水平提供保障。如果预算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就会对单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程造成重大影响,无法取得预期管理成果。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滞后性明显,所使用的管理模式也相对陈旧与落后,在预算指标细化与量化层面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再加上管理人员在意识层面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单位后续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极大程度地弱化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职能优势。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各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单位的制度体系仍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部分事业单位虽已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实用性与可行性较低。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各部门要有效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助力单位持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确保单位稳健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各部门是否参与影响不大,导致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低下。此外,部分事业单位所选用的绩效评价方法相对落后,对单位选择和设定绩效管理指标造成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绩效管理评价的约束作用,评价结果的精准性、客观性不足,实用性较低。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加强预算监管有利于事业单位及时发现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这是事业单位取得预期管理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但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追其根源,不外乎以下三点原因: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在内部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落实不到位,一般由财务部门等代理履行内审职权,单位运行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第二,部分事业单位内审人员的专业性与独立性不足,导致内审工作时常受管理人员的影响,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第三,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针对性地建立监督机制,动态化监督流于形式,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实时掌握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无法就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相关工作也无法有序推进。

(四)风险管控不到位

风险贯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必须加强风险管控,做好风险识别与预测工作,助力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从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过于侧重事后评价,忽视了事前与事中控制的重要性,导致相关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同时,事业单位更侧重于评价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但对指标动态变化的掌握不足,无法及时识别内控中存在的风险。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已相继引入信息系统,如OA 系统等,但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内部数据交流沟通效率低下,尚未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导致预算监控工作流于形式,这也为后期的分析工作和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五)考核结果利用率低下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低下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制约了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与业务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正常来讲,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预算绩效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就各部门所设置的预算绩效指标相同。例如,个别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某一时间段内出现预算超支问题,这会影响后期绩效评价结果,但对于岗位工作安排来讲并无太大影响,职工普遍认为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导致其对此的重视程度不高。个别部门的部门绩效良好,业绩突出,但单位并未落实相应的激励机制,长此以往,势必会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结果,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助推单位稳健发展。

(六)管理流程不详细

事业单位应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贯穿各项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管理流程仍待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开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工作时缺乏必要的指导,所选用的方法过于单一且不够科学,导致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各岗位权责划分模糊,审批管控流程不完善,关键岗位控制不到位,在弱化制度体系约束作用的同时,事后审批现象凸显。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负责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比如资产处置与资金调度的职责并未实现合理分离,导致一人掌握部门事项决策、审批等多种权力。

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增强指标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事业单位应基于自身性质和既定发展目标,设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杜绝盲目照搬其他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所设定的指标体系符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需求。

2.合理设计指标权重比例

事业单位必须合理划分指标比重,设置科学的权重配置标准,合理优化和调整指标权重,在提升内部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3.解决以往指标单一化问题

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力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和丰富一级考核指标,为单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二)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提高重视程度,正确认识落实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必要性,积极引导职工牢固树立管理意识,从上而下地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其次,事业单位应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学习力度,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健全奖惩机制,进一步约束和规范职工行为,为单位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职能优势奠定基础,助力单位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最后,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细化内部控制和明确界定预算管理各环节职工的权责范围,确保职工明确自身工作目标,为单位达成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三)加强监督

1.完善组织结构

事业单位应在内部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由专业的审计人员负责内审工作,有效解决在以往管理模式下由其他部门代理行使职权的问题,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确保职工各司其职,为单位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2.正确认识预算监管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认识预算监督,明确预算监督的重要性,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人员应由管理人员直接负责,保证内审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3.正确认识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也必须遵循三全原则,即全员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动态化监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监管,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有效落实,助力事业单位持续提高预算管理质量。

(四)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并严格执行,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与不足,严格按照既定流程予以纠正,这是事业单位提升预算执行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具体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选出具有一定风险评估能力的职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小组,专门负责分析单位各业务活动数据,识别存在的风险。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和系统化分析以往的信息数据,明确单位运行中主要存在的风险类型,并提前制定风险应对预案,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与抵御能力,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单位内部搭建预算绩效管理平台,建立并完善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数据使用效益,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数据基础。落实动态监督,及时识别风险,确定风险等级,严格执行风险应对预案,加强预算执行管控,减少单位损失。通过风险评估严格把控单位各业务活动的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汇总预算偏差,及时落实纠正措施,保证单位获得更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成效。

(五)提高考核结果利用率

提高考核结果利用率是事业单位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作用的必然要求。单位必须基于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加强预算绩效考评结果与激励机制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入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加强管理。例如,设定各部门的总分为100分,可以从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和成本管控四个层面设定评价指标,根据得分情况判断各部门的综合绩效。对于得分符合标准的部门,应及时予以激励;对超出标准的部门,应在原有奖励措施的基础上,加大激励力度;对于得分低于标准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惩罚措施。有奖有罚,才能确保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约束和规范职工行为。此外,还应定期就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编制分析报告,公开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评分标准、奖惩标准等,当职工对考核结果存在疑问时,应及时答疑解惑,以确保在提高工作透明度与公开性的同时,增强职工的认同感,减少人才流失。

(六)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为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预算管理流程,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为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应基于各业务活动的实际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编制机制和考核制度,动态化监管预算管理全过程,并定期落实考核工作,提升考核环节的客观性与权威性,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公正性,确保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考核结果明确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在项目管理方面,单位应落实预算管理,持续完善和优化合同管理、预算执行跟踪等制度体系。

从内部控制层面来看,事业单位必须实现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考核的有效融合,建立明确、有效的工作流程,为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单位应以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为核心,合理分析影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工作开展的因素,细化各岗位的权责界限。搜集和整合历史数据,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细化和调整预算绩效管理流程。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明确划分各部门负责人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基于部门预算考核结果,制定可行的优化方案,并及时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审批,为单位完成预算任务奠定基础。

五、结语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新时期事业单位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有较多问题以待解决,必须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源头着手,落实优化方案,才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尤其是约束与激励作用,为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奠定基石。

猜你喜欢
内审指标部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