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速度的加快,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改善了自身的治理结构,加强了内部控制,但目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对风险把控力度不足、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对业务缺乏有效控制等问题。要想实现内部控制水平的优化,亟须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促使国有企业加强会计控制,改善管理和应对操作风险。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由社会审计机构及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组成,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事前、事中与事后的监督机制,可以规范企业各种经济行为,凝聚企业力量,促进企业经济良性发展。
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中的一部分,两者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财务核算贯穿整个经济业务的全过程,以全面监督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做好会计监督能使整个经济活动规范高效运行,以此达到经济活动的预期目标。会计监督既包括对内监督又包括对外监督。
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国有企业应实现内部监督,建立合理完善的会计监督机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应由财务部门、企业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及专业人员组成,其需对经济活动合法合理性、真实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有利于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规避风险、保证资产安全。内部监督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核算中对风险的把控作用,从宏观上也可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其委托专业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所及政府审计机构依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进行审计,并客观做出评价。此外,外部机构还需对企业的奖励资金、专项补贴资金如何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如何合理运用以产生最大价值等进行指导,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整改和调整。
国有企业应配合好内部、外部会计监督工作,预防各种经营风险的发生,规避国有资产损失;促进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人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合理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合理跟踪,能保证经济活动的高效进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会计监督对国有企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良好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能保证核算过程中的合规性,确保企业的发展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顺利高效运行。
会计监督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管理掌控能力。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可以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避免弄虚作假,损害公司利益,降低管理者错误投资和决策的概率,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保证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合理利用资源,严格控制系统性风险,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落实会计准则制度,维持企业经济活动的平稳运行。同时,国有企业可以利用社会监督、国家监督等外部监督方式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有效利用人才资源,有助于实现“1+1>2”的企业管理模式。
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大数据的社会背景下,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在企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改善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相关人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公开披露企业的经济状况,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以起到明晰资产产权的作用,提高企业在突发情况下的风险应对能力。
对国有企业而言,其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债权人及股东。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来源不仅包括股东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而且还包括留存收益等。会计监督可以使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安排。在会计监督下,国有企业资产所有者可以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按照财产权的权责,组织经营,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监督,最终使资本得以保全,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
首先,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目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法律约束力不足和会计监督职能弱化,使企业会计监督本身存在漏洞,造成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在执法层面上存在问题,其会计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往往较差。《会计法》明确提出,核算机构和财务工作者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会计核算,进行会计监督。虽有法可依,但将企业会计机构和相关人员作为会计监督主体这一做法自身就存在一定矛盾。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属企业本身,要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将自身融入企业之中,为企业做贡献并管理企业的发展,且从中获得经济报酬,虽《会计法》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但这仍然会影响到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对会计监督的实施造成阻碍。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无法为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会计监督岗位中会计人员的发言权和控制权的权威性常常会受到影响,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首先,制造企业的领导人员通常对产品生产较为精通,具有财务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较少,其往往认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更依赖于生产制造,财务管理只是记录生产情况的工具,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较小。更有甚者认为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不但没有对其生产活动造成积极影响,反而加重了生产工作的压力。管理层对会计监督错误的认识使得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遭到人为的破坏,会计监督机制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作用。
其次,会计监督工作的收益不具有显性特征。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是控制风险,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对企业的管理提供管理依据,监督企业的生产发展合乎自身的特点及需求。然而这些优点不具显性特征且不易量化,造成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岗位的减少,会计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专业能力的高低关系着会计监督工作的完成质量。会计监督中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会计监督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自我约束力较差,加之其对新政策掌握不及时、不全面,从而影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和企业的正常运行。除会计监督人员自身的不足之外,企业对员工相关技能培训也较少,导致会计监督活动不能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从而对企业的经济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影响了企业经济的正常发展。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产生在经济行为发生后,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监督职能,导致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弱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机制和运作方式日益现代化,国有企业缺乏对新兴经济活动的监测机制和方法,使得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缺乏相应的作用,因此削弱了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
在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职务分离、会计审批前置等一些业务流程上的问题,导致实际操作流于形式。例如在会计监督系统中部分权限较大的高管,在出现经济审批业务上的分歧之后,会直接重新设定业务的流程;或者由于企业员工职责安排不当、分工不清楚,多项业务可以由多人审批。在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过程中,片面地只注重形式化的问题,对企业会计人员会计监督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其不能发挥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应有的作用,严重的还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应定期对企业内外部会计监督工作进行审核调查,同时对自身的整改也应有一套专门的跟踪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项工作的结合仍存在脱钩现象,这就导致企业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反映,造成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容易被掩盖,加之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国有企业发展越来越市场化,因此,其必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及风险防范意识。
要想保证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会计监督工作的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企业能够对内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国家应继续完善相关立法,并实施问责制,对会计信息失真等行为制定严格的纪律措施,以达到威慑效果。此外,应该有更可行的监管规则,以维护会计监管的独立性,确保会计监督人员的合法权益。在会计工作中引入基层会计监督模式,明确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执法职责和权限,使其职责明晰;同时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相关机构人员应履行各自的职责,凭借负责人的授权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企业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到,内部监督对保障国有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真实完整非常必要,会计监管保障了经济活动记录的准确、全面、完整和可靠,能真实有效的反映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如实呈现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应在企业中贯彻会计监管。
随着国有企业和机构改革的推进,新形势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培训学习,使相关人员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以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综合业务能力,满足岗位要求。
对国有企业而言,要实现稳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必须更加明确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因此,要建立高效、专业、全面、遵守法律法规、专业能力强的会计监督相关团队。国有企业应定期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其风险意识,增强员工心理素质和风险应对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对企业职业道德的宣传,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在修订和完善的会计准则后,会计人员必须及时进行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和政治素质,尽职尽责,坚持原则,以使企业能够构建纪律严明和高度透明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组织。
要解决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滞后性,首先要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进行改进。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落实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合理分割不同的职务与责任,同时做到权利分立相互制约,避免权利不平衡带来的弊端,以利于监督工作的高效进行。应实行委派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负责人与被监督公司分离,消除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使监督公开公正,防止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减少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人员及管理者的顾虑,真正发挥管理机制的作用。同时,将会计监督纳入国有企业全面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监督,防止资金的不必要流失。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明确每个会计人员的责任,实行奖惩制度,落实好会计监督人员的各项职能;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要实质重于形式,做到形式与实质相结合,将现代科技技术融入会计监督之中,发挥出会计监督的实质作用。
不定期对国有企业监督工作进行抽查,关注有关会计政策的变化,各部门应积极交流工作上的问题,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杜绝侥幸心理的滋生。要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融入到企业的整改机制中去,解决未持续跟踪和两者脱钩的问题,维持企业内部平稳运行。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战略支持作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迄今为止,国有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国有企业应明确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工作体系观念的创新,建立健全财务控制机制,实现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以切实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